三座大山重壓餐飲業,
節流還須砍人力成本
“現在有的餐廳已經將全職和兼職員工比例降低到了3:7,蟹的岡田屋原先一家店50人,現在有的店前后人員加起來只有10個全職,其余都用兼職人員補充。”
作為日本物語集團中國區首席戰略顧問,盧南對靈活用工有著敏銳的洞察。
一個全職員工的成本包括工資、保險、公積金、獎金、各項福利、餐費、住宿費……數據的背后是人力成本的大幅縮減。盧南表示,通過采用靈活用工,很多餐廳的人力成本可以減少到之前的一半。
一家餐廳的成本大頭來自三部分:店面租金、食材成本和員工工資,合在一塊大概占到總成本的6至7成,余下的則是營銷、稅費、員工福利等費用。
房租,在門店完成選址后基本就已經確定了,沒有太多彈性;食材,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議價能力的增強,確實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壓縮,雖然很多連鎖企業已經做得非常好,但這部分空間畢竟也是有限的。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歐美就興起了一種特殊的用工方式——靈活用工。其本質不難理解,就是對社會零散、碎片化勞動力的重新整合,以達到充分利用的目的。目前,日本以及很多西方國家的餐飲企業,都是采用小時計薪的方式進行靈活用工。
在國內,很多餐飲之外的外國品牌也在采用這樣的模式。門店除了核心崗位,如店長、經理等,甚至都不雇傭全職員工,所有兼職員工被拉進一個群里,提前一周排班定崗。
但是現階段,國內絕大多數餐飲企業仍然是按日計薪,一家餐廳用餐高峰也就短短幾個小時,大量勞動力在其他時間都被浪費了。如果改善全職、兼職員工的數量配比,不僅能維持餐廳的正常運轉,浪費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而且不管是從個人還是企業角度來看,靈活用工都有諸多好處。
對于個人而言,靈活用工一方面能給予更多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在遵循自我意愿的基礎上實現工作價值;另一方面,在供給和需求達到相對平衡的前提下,充足的調配空間能幫助“靈工”實現收入多元化,甚至是直接提振收入的可能。
對于企業來說,合理使用靈活用工意味著重新調整勞動力結構,過去雇傭大量全職員工的景象將被打破,轉而按照企業的實際經營需要,進行更靈活的人員調配,壓縮人力成本。
不過,即便是國內具備一定規模的連鎖餐飲,在這部分的投入依然非常克制。如何理解和利用靈活用工?如今這個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現實地擺在餐飲老板們面前。
不革命就得被革命,從人力成本來看,靈活用工門店和傳統門店是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的。盧南認為,“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這將是餐飲行業用人結構的一次革命。
供給增長、資本進場,
靈活用工等待爆發
從數據上看,近幾年來靈活用工的發展正在加速,這種加速在員工和企業兩端都格外明顯。
員工方面,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披露的數據,2018年,在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中提供服務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7500萬人,同比增長 7.1%。2018年末,16至59歲的中國勞動人口的數量為8.97億。這兩項數據意味著,大約12個勞動力中就有1人屬于“靈工”群體。
到了2020年,“靈工”群體的規模會更大,從相關企業的數量變化就能管窺一二。
國內靈活用工的熱潮在2015年左右興起,在此之后一路高漲。根據企查查數據,和“靈活用工”一詞相關的企業已經超過400家,2018年以前每年新增企業屈指可數,2019年則上升到55家,今年才至年中,新成立的企業數量已經逼近300家。
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靈活用工的市場正被逐漸打開,部分資本和企業家已經嗅到了背后的商機。
此外,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年初,國內一些餐飲企業也已經開始試水靈活用工。
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率先推出“共享員工”,包括茶顏悅色、蜀大俠、57度湘、望湘園等著名餐飲企業,都與之達成了合作。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聞訊后甚至直接表態,公司將會派出1000多名上海員工到盒馬臨時工作。
這種靈活用工的新方式不僅促進了閑置員工的再利用,而且減輕了疫情對企業、員工乃至經濟的直接沖擊,形成雙贏甚至三贏的局面。
作為疫情倒逼下的產物,共享員工雖然拉開了國內靈活用工大潮的序幕,但在供需關系的平衡上卻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常態下,大多數餐飲企業的波峰波谷都是同步的,很難實現員工共享。因此在靈活用工領域,共享員工恐怕難以成為一種穩定的商業模式持續存在,這就需要供給、需求和平臺三方共同形成更精準的配置,打造靈活用工的流動生態。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以外包形式彈性用工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30% ,而在相同的統計口徑下,中國的滲透率只有 9%,去掉勞務派遣后則剩 1% 。
留給國內靈活用工生長的空間還非常開闊。
現身說法,
餐飲企業如何開展靈活用工?
就餐飲領域而言,雖然靈活用工的風口已經漸漸興起,一些資本也陸續進場,但事實上,無論是員工端還是企業端,從大環境來看都還處于一個比較混沌的階段,多數企業仍在觀望或試行階段。
蛙來噠就是靈活用工的試水者之一,其聯合創始人羅清向內參君透露,大概兩個月前公司就選取了樣本門店進行靈活用工的嘗試。綜合來看,蛙來噠在這方面的動作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
●一是將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進行拆分、重組,找到哪些工作內容是適合引入靈活用工的;
●二是明確指標,提升標準化和數字化;
●三是在工作量化的基礎上,合理劃線排班,滿足波峰用人需求,又不至于在波谷產生冗員。
關鍵在于提升人效。收一張桌子打掃干凈,需要60秒還是90秒,在羅清看來都是需要量化的。
但當下大多數餐廳的用人管理都還是比較粗放的。人員數量大多按照波峰時進行配置,而餐飲的業態決定了這樣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波峰之外,波谷的大量營業時間是不需要這么多員工來維系運營的。
對于標準化、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來講,羅清認為他們在采用靈活用工時會更加容易,但問題在于:“第一個就是關于靈活用工的市場在國內還沒有特別成熟。”當前市場上并沒有特別充足的“靈工”可以提供給餐飲企業。
此外,在人員素質上也有諸多不確定性。在羅清看來,“靈工”具備較強的流動性,這可能會使部分“靈工”在工作習慣和思維習慣上不如長期雇員。而且,按工時記薪的工作模式本身就具有強度較高的特點,并非所有“靈工”都能負荷。
《連夜做檢測!北京餐飲的戰時狀態》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降價潮已波及火鍋界!(平價火鍋走強)》
《誰會是燒烤界的海底撈?》
《人民要吃螺獅粉,五菱:我來造!》
《降價開始!餐飲潮水方向已變》
《今年賣小龍蝦比開個面館還難……》
《雕爺牛腩被投資人告上法庭:團隊分崩、現金斷流、無力回天……》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新零售助力計劃:1851093467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