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6月12號)之前,我們的營業數據已經恢復100%,整體都恢復了。然后昨天我看營業數據的時候,發現同比上周下滑了15%,今天的數據可能會更差一些。”陜味食族副總裁孫明說。
在孫明看來,疫情的反復對陜味食族會有一些影響,企業會更加保守一些,但性價比高的門店,即使是外賣占比較高,只要最終有利潤,還會繼續拿進。
陜味食族主營油潑面,目前有100多家門店,其中20多家是在疫情期間拓展的新門店。“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陜味食族高頻剛需、成本較輕的商業模型給了孫明這樣的信心。
繼上個月拿下十幾家店鋪之后,近期他們又拿下了十幾家。目前陜味食族仍在和甲方商談新的場地,但在選擇的過程中,公司對盈利的要求更高了,對店鋪綜合性、性價比的要求也在提高。
“原來拿場地的時候會有一系列的公關費、介紹費,現在這筆錢基本就省了。原來房子的房租,以100平方米為例,一個月要五六萬,現在可能4萬、4萬5左右就能拿下來。”
受到疫情沖擊,大批中小企業倒在了路上。內參君探店了解,至今年年中,簋街的店鋪就倒了三分之一。孫明認為,疫情的反復可能還會加速北京一部分個體餐飲、甚至是發展不太健康的品牌餐飲走向死亡。
不過,也正是這部分餐飲企業的倒下,給突進者留下了空間。
新情況出現之后,考慮到人群聚集的安全問題,購物中心門店受到的沖擊相應增大,而街邊店不管是外賣還是自提都要方便許多。因此,陜味食族的新店選址,也多集中在街邊店或是樓上有寫字樓的店面。
“這樣的地方可能會更安全一些。”
但這樣的“可能”也僅僅是一種概率事件。事實上,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和政策的改變,雖然拿鋪價格誘人,面臨的未知同樣可怕。
北京疫情突然復發,堂食營業額的縮減是最直接的證明。在孫明看來,營業情況“很有可能一下子又回歸到兩個月之前的水平”。
“我們團隊的工作狀態也可能恢復到兩個月之前,比如說只保留門店AB班,還有門店的防疫管控工作,門店組做外賣和團餐等。”這是陜味食族的對策。
談到企業的發展擴張計劃,他們的態度是:謹慎拿店,順勢調整。疫情起伏,消費者的心理已經發生變化,而房租成本目前尚處于低位,因此人力成本和銷售渠道被陜味食族擺在了更緊要的位置。
“一個店滿負荷的時候,五六個全職工再加上四五個小時工就搞定了。制作外賣的話,兩個人就夠,人員伸縮性很大。店小房租低,用工也少,對成本控制非常有幫助。”
疫情前陜味食族的外賣占比只有25%,疫情期間則提升到了50%。
消費者如驚弓之鳥,政策在日趨收緊,陜味食族的雙板斧能抵擋住疫情的大潮嗎?一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疫情可能持續3-5年,餐飲業或將巨變
半山腰創始人張本盛
張本盛對疫情的態度是相當理性但又悲觀的。在他看來,疫情的存在不是幾個月或者半年的事情,是2至3年,甚至是3至5年的一個常態。
“我覺得餐飲產業會有一個徹底的變化。”這是他的判斷,不變的選手則“會被疫情通吃掉”。
作為一家小眾餐廳,半山腰的顧客具有較高的粘性,疫情反復初期,餐廳的日流水還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但兩天之后就“更加嚴重了”。“我們昨天可能有20%左右的下滑。”張本盛預計未來幾天下滑會更加明顯。
除了流水的變化,在供應鏈上,半山腰目前倒沒有太大的難題,供應商的存貨還能支撐。雖然半山腰的食材大多來自云南,和新發地并無交集,但考慮到北京有70%的蔬菜都來自新發地,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他還是有些擔心。而且疫情的出現會伴隨著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供應商的庫存也會增加壓力。
“他們在看,我們也在看。”
在他看來,面對這場洶涌的疫情,置身局內的餐飲人目前能做的,只有觀察和等待。
關于當前的不確定性,張本盛認為相比疫情的波動和反復,政府的相關政策和管控會是半山腰更大的難題。“疫情的存在是確定的,但政策不是。”
未來,對場景的打造依然會是半山腰的前進方向,他希望通過對場景的打造來實現生活方式品牌的構建,最終帶給消費者對生活本身的向往。而這,也會對半山腰的另一大方向——到家業務帶來積極影響。
事實上,從春節之后,他就預測疫情的存在將會是一個長期態勢,但是外賣的服務半徑畢竟是有限的。為此,半山腰除了推出一些線上產品,自己的線上平臺也已經在開發當中。
變化在預期之內,以不變應萬變
小核桃烤肉館聯合創始人李天成
沿著沈陽的長白二街一路向前,如果運氣夠好,或許你會找到一條塵土飛揚的岔路,從這條岔路拐進去一二百米,在一個毫不起眼的院落中,有一家掛著“小核桃烤肉館”招牌的門店。
這家烤肉館在2018年6月正式開張,背后的老板們生活優渥,最初只是把它當作一件試驗品,但沒想到不足3個月,投進去的40萬本錢就全部賺了回來。
這樣的回本速度超出了所有股東的預期。
兩年之后,如今的小核桃烤肉館已經開出了7家門店:沈陽3家,大連2家,北京、廣州各一家。尤其近期,小核桃計劃在一個月內新開出5家門店,其中一家選址在北京望京。
小核桃望京門店原定計劃在6月24日開業,同期開業的還有南京一家門店,但北京疫情的反復,讓事情有了些變化。
“望京店現在處于觀望態度,如果近10天疫情得到穩定控制,那一切照常。如果疫情嚴峻,那肯定是會調整計劃的。”
小核桃向內參君透露,考慮到其他城市的疫情目前尚無太大影響,包括南京店在內的其他開店計劃依然會如期進行。
事實上,已在去年9月營業的北京青年路店也受到了疫情的波及,近兩天的營業額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且在供應鏈層面,由于受到管控,部分冷鏈產品只能空運,這無疑會造成成本上漲。
不過,和張本盛理性的悲觀態度不同,小核桃對于疫情的看法比較樂觀。“北京店稍后開的話,那我們可以把其他城市的一些開店計劃提前。”
態度迥異的背后是雙方對疫情截然不同的預期。
疫情在張本盛眼中是一場持久戰,以“軟磨硬泡”的方式消耗餐飲人的斗志和熱情,而在小核桃看來,北京的疫情反復意味著的不過是一次調整。
“北京的疫情不會爆發,而是會迅速得到控制。也許會耽誤一、兩周的時間,這個是我們完全可以預料的,或者說是可以承擔的。北京可能會有一個小的調整吧。”
門店極佳的上座率、豐厚的資金儲備,讓小核桃在面對這場風暴時能夠云淡風輕。早在疫情爆發之初,小核桃就進行了評估,準備了應急備用金,不過這筆錢至今仍未動用。
然而,只要簡單算一筆賬就能明白,冰山之下的部分,比肉眼能看到的要多得多。
小核桃在望京的這家門店,在疫情爆發前后就已經拿下,鋪面價格在每平方米每天12、13元左右。單從這個價格來看并不貴,但是隨著疫情的順延,這家門店半年內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員工宿舍成本,加在一起,單月直奔20萬元。
這樣的資金壓力能夠勸退很多想要趁此入局的餐飲人,但對于小核桃卻是一個“機會”。
小核桃的廣州二店在年前就納入了規劃,但彼時并無進入機會,物業的回復是“兩年后再來吧”。然而隨著疫情的發展,加速了門店倒閉,目前小核桃已經將這家門店拿下了。此外,在北京雙井,小核桃在大約半個月前也拿下了一家店面。
疫中開店本就是豪賭,
但并非全無勝算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餐飲品牌,國內某頭部中餐企業近期也計劃在北京開出首店,據悉已經考察了3個月,不惜成本,只為尋找最佳門店位置;西少爺就直接多了,6月18日,其十里河新店已經開業。
不過,和水產直接相關的餐飲企業就沒這么從容了。
某海鮮品牌原計劃在北京開新店,由于新疫情的出現已經擱淺,轉而將目標投向了上海、廣州等城市;另外有某水產品牌,在京新店剛營業一個月,老板得知疫情反復便火速從武漢趕回北京。
回來干嘛?“扔魚去了。”但扔魚也是有成本的,要給相關環保公司付錢,扔得多則付得多。
故事背后的心酸,或許只有餐飲老板們懂。弘毅投資合伙人王小龍表達了悲觀情緒:”前一陣在北京搶鋪的,這回恐怕要徹底歇了。“
疫中搶鋪開店本來就是一場豪賭。
不過事實表明,現實也并不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全無勝算。憑借著適宜的商業模式和良好的現金流狀況,部分餐飲老板仍然秉持著樂觀態度,甚至敢于逆勢而行。至于一些受到此次疫情較大沖擊的企業,則基本保持了緘默態度。
”人生艱難,人咬緊牙關的時候,很難開口說話……”
無疑,這也會造成一種“幸存者偏差”。
《連夜做檢測!北京餐飲的戰時狀態》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復”:老板親自炒菜,懷孕老板娘頂一個半服務員……》
《“聽到新發地渾身哆嗦!” 疫情反彈,北京餐飲遭遇突然一擊》
《降價潮已波及火鍋界!(平價火鍋走強)》
《誰會是燒烤界的海底撈?》
《人民要吃螺獅粉,五菱:我來造!》
《降價開始!餐飲潮水方向已變》
《今年賣小龍蝦比開個面館還難……》
《雕爺牛腩被投資人告上法庭:團隊分崩、現金斷流、無力回天……》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新零售助力計劃:1851093467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