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2351期
餐飲老板內參 崇膳| 文
早復工搶占先機,一人食外賣提升30%
謝京城2018年在江西瑞金市開肉蟹煲餐廳,因口味好且擅長選址,這兩年擴張很快,一口氣開了6家門店,正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遭遇了疫情。
那段時間,專家均勸誡餐館不要馬上復工,以免虧得更多,但謝京城熬不起。在政府宣布可以開放堂食的2月22日,就立即恢復2家門店營業。因為率先復工,周圍的飯店均沒有開門,搶占了先機,營業額反而大增30%。
10天后,同街區的其他飯店紛紛開門,他的餐廳銷售額直線下降。這時候,這家主打堂食的肉蟹煲餐廳開始系統做外賣。謝京城研究外賣策略,完善菜單圖片,調整消費場景,推出一人食的產品,并升級物料,其外賣的營業額整體提升了30%,門店總體營業額恢復到年前的70%,可以覆蓋所有成本。
如今,深諳外賣策略的謝京城準備開一家外賣門店,主打一人食蟹肉煲。他認為,疫情前的一些“餐廳模式都太重了。”像酸菜魚、大盤雞等品類,都可以研究一人食、做外賣。
依靠外賣,緊盯家庭用餐和工作用餐
“很多餐企撐過了閉店期,但不一定能熬到餐飲市場恢復正常那一天”,一位餐飲老板告訴內參君,外賣是保證“輸血”的最重要一環。
九毛九集團旗下的“太二酸菜魚”,原本“不外賣”,現在也開始做外賣了。大渝火鍋復工后,第一時間恢復了火鍋外賣配送。“恢復外賣這幾天單店最高銷量就到三萬兩千多元了,門店正常運營時日營業額是五六萬元,做些推廣活動,營業額恢復到堂食正常的水平應該沒問題。”大渝集團董事長杜松林介紹。
疫后恢復期,最早顯露餐飲剛需的是工作用餐和家庭用餐兩大場景。
為了滿足“家庭火鍋”需求,大渝籌建“大渝家庭火鍋”新項目,以餐飲新零售的形式,重點主攻外賣市場,新項目以社區店為主,2020年計劃開200家新門店。
另外,上班族和單人用餐的需求也在顯現。小份菜、單人套餐、雙人套餐的訂單數量逐漸增加。為此,不少知名餐企已經及時做了業務調整,接受團餐預定、銷售半成品產品、供應生鮮食材等。
做社區團購,比外賣省10%-20%成本
疫情期間,居民大多宅在家里。這時候,正是社區團購火爆的時期。
社區團購是近些年火爆起來的社交電商模式,社區團購平臺依靠社區的“團長”,組群聚集社區顧客,統計顧客需求,然后通過團購平臺送貨,分發給社區顧客。
“疫情這段時間上漲到了20%。”社區團購小程序“群接龍”的運營總監梁小橋說,除了餐飲個體戶,還有各種規模餐飲企業與之合作,售賣的品類以生鮮、半成品為主,也有部分熟食。
吉祥餛飩的半成品餛飩社區團購,覆蓋3000個社區,一個社區每天約8-10單左右。犟骨頭則以售賣成品菜肴為主,每天每個社區訂單量10-15份,勤快的店長中午可以覆蓋3個小區,送出40-50份,營收1000多元。
?圖注:吉祥餛飩的社區配送現場
相比外賣,社區團購的客單價更高,而且都是一家人一起點,外賣則是單人份。且社區團購的成本更低,吉祥餛飩因此省下了20%的成本。冷鏈配送、7-8折的優惠,以及25%的團長抽成,構成了吉祥餛飩社區團購的主要成本。社區團購售賣半成品,還省下了人工、水電費用。
船歌魚水餃的社區團購以自提為主,且自建社群,成本更低。主要模式是——團長在群里發優惠券,鼓勵消費者到門店自提。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社區團購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餐廳。短暫試水之后,部分售賣成品、生鮮的餐飲企業已經按下了社區團購暫停鍵,部分做半成品的餐飲企業正計劃把它作為長期業務。
重視私域流量,對沖外賣抽傭
疫情讓餐飲人都重新認識了私域流量。多個餐飲品牌在談到疫情之后轉型時,都談到要重視私域流量。
對于大多數餐企來說,公域流量就是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抖音、微博等這些平臺上的流量。私域流量是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費的、多次利用的流量,通常的呈現形式是個人微信號、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等。
如今堂食較少,而外賣平臺抽傭比例較高,通過私域流量營銷顯然更為精準、實惠。
成都的豪蝦傳創始人蔣毅早期在天涯、微博上發創業日記積累了大批粉絲,他把粉絲都加到自己的微信號上,還按粉絲來源建了不少群。現在豪蝦傳會員有5萬多,到他朋友圈的高頻會員有2000多。
鄭州的曼玉融合餐廳在2013年,創始人老林就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貼到每張餐桌上。當餐廳還沒開通微信公眾號時,他個人號就積累了4萬名粉絲。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曼玉客服組,三個人管理十臺PAD,收集反饋,第一時間回復。
屈赫赫在四川三四線小城開了3家名叫“憶字”的茶飲店,從大年初四開始的一周多收益,竟比去年同期更高,外賣訂單量相比一周前漲了近6倍。
屈赫赫根據對消費者心理的洞察,從初三初四開始就有人覺得無聊,奶茶的忠實愛好者已經按捺不住了,他們正是理想的黃金客戶。上線外賣和外送業務,成為迫切需求。而他過往積累的微信粉絲群,此時正好是激活的時候。
依靠社區店,二月份就逆勢盈利
二月份,北京華天二友居公司的17家店整體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40%的門店逆勢盈利。
一方面,二友居大多數門店是社區店,在居民不便出門的疫情期間,社區店具有天然的位置優勢,成為了消費者更便捷的選擇。另一方面,二友居的鎮店菜主要是肉餅、包子以及較為平價的京菜,性價比高。
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外擺攤位,堂食外置。因為屬于社區店,把攤子擺到門外很快就吸引來了街坊鄰居,為其帶來了30%的收入。
其次,升級外賣門店,菜品更加豐富,加大優惠力度。二友居南草廠店外賣營業額占比達到了30%,而以往只有10%,二友居自建了遠程訂單模式,消費者線上訂餐,既可以選擇門店自提,也可以選擇配送到家。
第三,簽下了周邊11個機關單位的團餐。因為服務周到,很多復工的單位都來此訂團餐。
二友居針對外擺與外賣,主推半成品和手拿食,貢獻了80%的收入。
餐飲直播,營業額增2倍
3月26日,羅永浩試水餐飲品牌直播,奈雪的茶、信良記、鐘薛高等餐飲品牌獲得數以億計的銷量。
疫情期間開通直播,是餐飲企業營銷方式的一種轉型,增加與消費者的粘性。接下來,直播帶貨這種方式,會成為具有零售屬性的餐飲品牌的常規操作。
? 鄉村基、米鮮米線等品牌線上直播
除網紅之外,一些小餐企也通過直播獲得較好效果。據浙江日報報道,浙江臨海市杜橋鎮的嫂子龍蝦店2月16日就復工了,“不但多了一個月的營業時間,光3月的營業額達到了93萬元,是往期的兩倍。
這是因為,該店老板朱東君在半年前創建了自己的抖音號,向網友直播紅燒口味小龍蝦的烹飪過程,吸引了萬名美食愛好者觀看。復工后,他試水直播銷售,并累積了2.7萬的粉絲,一躍成為網紅餐飲店,甚至吸引了周邊的椒江、路橋、溫嶺甚至省外的食客慕名“到店拔草”。
發起“重啟之戰”,內參奉上干貨
面對餐飲業的困境,餐飲老板內參率先吹響“餐飲重啟之戰”的號角,希望發揮平臺的作用,助力餐飲業重啟。
上述這些案例,無論是自己摸索還是高人指點,都有值得總結和借鑒的地方。為了度過黎明前的黑暗,充實自己練好內功,我們邀請了業界大咖,在線講述外賣、社區團購、短視頻營銷等具體操作方法,力求讓門店利潤倍增。
我們將繼續招募大魚會員,進圈子、學干貨、拓資源。推出由內參資深記者“道哥”打造的新欄目——“品牌觀察報告與解讀”,多維度分析諸如西貝、喜茶等知名品牌背后的運營策略,為餐飲老板們提供獨家、精煉、前瞻性的解讀。
我們將搭建一個全球范圍的平臺,涵蓋設計咨詢、物流冷鏈、食材供應、數據服務、設備廚雜等10大類別,充分展現各供應鏈企業的品牌優勢、產品實力、服務質量,幫助餐飲商家找到適合自己的供應商和產品。目前,已有藝康集團、信良記、九陽豆漿、廚芯等近百家企業入駐平臺。
數據里面有玄機,我們特別準備了《2019中國餐飲報告》《2019-2020中國餐飲經營參數藍皮書》《2020中國餐飲大數據榜單報告》等多個數據報告組成的超值套裝。
我們還將舉辦“餐飲新視界”2020中國餐飲創新云峰會,繼續邀請業內大佬及資深專家,帶你一起看清當下的“餐飲新視界”,共同尋求新增長、新機遇。
疫情,其實也是機會!扛過去,才能看到藍天。
統籌|周漁 視覺|王晶雪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