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復工期間,為了保障門店的安全運營,提振顧客的就餐信心,“無接觸餐廳”應運而生。
事實上“無接觸餐廳”的意義,不僅僅一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而是為“下一代門店”概念的落地,打開了無限想象力。
無接觸點餐:顧客掃碼下單后,后廚會生成訂單的餐品詳情和訂單號。餐品制作完成后,服務員放至固定的取餐區域,顧客再憑訂單號自行領取,整個過程都避免了人與人接觸。同時,峨嵋酒家還啟用了一系列“無接觸”經營方式,包括“無接觸點餐”“無接觸取餐”“無接觸配送”“餐桌間距1.5米”“就餐顧客間隔”等措施。
深度連接“外賣”:典型特征如“前廳不開后廚開”,核心訂單來源從堂食大比例地轉向外賣平臺。在外賣場景下,后廚人員接單、餐品制作、騎手取餐的各個環節,保持“無接觸”規范,并通過“安心卡”對工作人員和外賣員健康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記錄,外賣小哥在“無接觸取餐”專區等待打包后的菜品,并嚴格按照“無接觸配送”標準送餐。
無接觸送餐機器人:室內配送機器人定位于解決室內無人配送服務,通過落地無接觸餐廳,在餐廳場景內承擔從后廚到外賣取餐點的全流程配送以及餐廳內餐桌的菜品傳送工作,盡可能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保障用餐安全。
無接觸進貨:避免商戶、配送人員接觸,保障雙方健康安全。同時,還推出食材安心卡,附有當天每位食材分揀員、配送司機體溫記錄及安全保障記錄,讓客戶更放心。同時推出全方位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和配送安全保障)、供給穩定保障、價格穩定保障、服務穩定保障等“四大保障”。
線上“無接觸”標識:美團App、大眾點評App、美團外賣App還上線了“無接觸外賣/自提”“無接觸安心送”“外賣安心卡”等標簽和專區,為用戶提供更多商家和菜品的安心選擇。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包括西貝、漢堡王、華萊士等連鎖品牌在內的19萬家餐廳上線了“外賣安心卡”,包括必勝客、幸福西餅、李先生牛肉面大王等連鎖品牌在內的3萬家餐廳上線了“無接觸自提/外賣”標簽。
當一切回歸正軌,餐飲行業還需要“無接觸”嗎?餐飲人還能從“無接觸餐廳”模式中持續受益嗎?
峨嵋酒家總經理張玉明認為,即便疫情結束,餐企也應該將“無接觸餐廳”有所保留地堅持下去。
而在內參君看來,餐飲企業經歷過這次疫情洗禮,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線下向線上加速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消費市場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之前習慣了逛菜市場的大爺大媽們都學會了用手機買菜;其次,大批餐飲品牌,甚至如洲際、希爾頓、香格里拉等五星酒店都緊急拓展外賣業務。
這背后不止是自救,而是一個本就在未來的趨勢提前到來了。
2019年12月,美團外賣曾發布“下一代門店”計劃,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下一代門店”旨在幫助商家將原來以堂食為主的門店通過軟硬件改造和經營管理模式迭代,升級為同時具備線上線下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的門店。
在當時,相當多的餐飲人對內參君表示,尚不明白“供給側數字化改造”、“下一代門店”跟自己的餐廳有什么具體關聯,而現在,他們全明白了。
裝備了數字化武器的“下一代門店”會有無數種表現形式,而“無接觸餐廳”正是迎合當下形勢最快誕生的那一種。
數字化餐飲經營不再是營銷噱頭或增收渠道,而成為一個新的業務形態。
在此模式下,互聯網平臺幫助餐飲企業了解自己的消費者是誰、他們在哪、他們的喜好是什么,這種數據進而又轉化為餐飲經營的重要參考,助推業務形成良性循環。
這種想象力會被引爆,成為一波的餐飲模式創新潮流。
據了解,除“無接觸餐廳”外,漢堡王與美團外賣正在探尋“下一代門店”模式,還在線上線下會員打通、IP營銷合作等一系列領域展開合作。
漢堡王相關負責人表示,餐飲產業正在迎來變革與創新,對于任何一個餐飲品牌來說,要想實現營收突破,都需要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工作,“我們應該把思路打開,擁抱新科技和新需求,加之與美團這樣成熟的平臺合作,實現雙贏的局面”。
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各行各業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此次疫情的爆發,讓許多餐飲人明白:以往只靠線下堂食經營的單一盈利模式,風險抵抗力太弱,彈性不足。
而以升級運營能力為目標,強調線上線下協同兩條腿走路的“下一代門店”計劃,或許能夠給處于至暗時刻的餐飲產業,照亮前進的道路。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