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餐飲消費者口味的日益多元,地方菜系正在以豐富的食材,獨特的體驗感,征服越來越多的人。頗具潛力的地方菜市場,還有沒有新的掘金機會?8月20日,在青島舉辦的“尋古覓今”中國烹飪協會總廚委員會菜品交流活動,或許能給餐飲老板們帶來新的啟發。
這一方面表現在地方菜門店數的增加。以西北菜為例,《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顯示,截止2016年底,北京地區西北菜店面數尚不足300家。到2018年4月,大眾點評顯示,北京西北菜的店面數量達到1065家,不到兩年的時間增長700多家。今年8月,內參君在大眾點評北京地區搜索西北菜餐廳,店面數已經達到了2071家。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數量幾乎翻番。而且,在線上,地方菜也早已成為外賣品類賽道中第三大品類。《中國餐飲報告2018 · 外賣報告》數據顯示,在2017年其所占份額由8.7%漲至9.4%,增長了0.7%。在中午用餐時段,地方菜成為了熱銷品類榜中的第二名。主打云南菜的云海肴,目前全國門店數已經超過150家;
聚焦“客家菜”的客語,6年連開40+直營店,并創造了單店月銷100萬、“客家土豬湯”日銷15000份的成績,成為商場“流量王”。
專注莆田菜的莆田餐廳,目前在全球開出60多家門店,2018年營收突破10億元。
…………
同時,老祖宗留給餐飲創業者的一個個超級IP,使得“一道菜開火一家店”的現象,變得稀松平常。一些傳統菜肴如酸菜魚、豬肚雞、酸湯魚、汽鍋雞等,原本只是地方菜系中的一道常見菜。這幾年,不少品牌在傳承這些傳統菜精髓的基礎上,也進行了創新迭代,將一道菜打造成爆款單品,以一家店的形式在全國各地開花。酸菜魚成就了太二、渝是乎等品牌;撈王鍋物料理、淼鑫等品牌,則憑借豬肚雞,攻城略地的步伐從未停止……中國的傳統美食,數不勝數。民間還有多少地方菜的“富礦”,等待被挖掘?答案并不樂觀。據了解,中國傳統菜肴有三分之一已經失傳,還有三分之一瀕臨失傳。這意味著很多老祖宗創造的精美佳肴,現在已經消失了。如果再不喚醒保護傳統菜品的意識,會有更多的菜肴被遺忘。為拯救瀕危菜品,8月20日,胡姬花與五星級酒店總廚齊聚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通過技術交流,菜式演繹的方式,為中國傳統“瀕危菜品”賦予新生。
◎五星總廚攜精品菜入場
活動現場,五星總廚們紛紛拿出美食典籍,從古老的典籍中尋覓傳統烹飪技法,用時尚的現代方式,對菜品進行了新的包裝。
其中,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所做的麻仁香酥鴨,將傳統紅燒醬鴨的方式改良,鴨肉剔骨并用胡姬花古法花生油香炸,再輔入芝麻果仁,讓傳統紅燒醬鴨香氣四溢并更易食用。
◎杭州西湖國賓館:宋嫂蟹羹
“宋嫂魚羹”是杭州市的一道傳統風味菜肴。杭州西湖國賓館行政總廚將這道傳統菜肴進行了重新演繹,用蟹肉作為主料并結合西湖醋魚技法制作成了“宋嫂蟹羹”,讓菜品的湯羹酸辣適中,更加鮮嫩潤滑。金龍魚國際烹飪研究院院長周曉燕,現場與五星總廚一起分享如何傳承中華烹飪精華。“從古典書籍中攝取靈感,用于現代烹飪。如從《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中“腹腴”之說,用“腹腴”制作的鯽魚肚兒羹。又如從《調鼎集》找到紅燒肉的古法烹飪精華,傳承創新的松露紅燒肉。”此次活動,對重新包裝后的菜品,有一個重要的考量維度:是否在餐廳具有推廣價值。這是對菜品進行創新演繹的關鍵,也為瀕危菜肴提供了一種延續生命力的可能:走出“曲高和寡”,擁抱更多的人群。某種程度上說,這次活動既是在拯救瀕危菜肴,同時也在為地方菜的發展,尋找新的掘金機會點。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源自1918年的青島,作為中國飲食文化見證者,不僅見證了中國菜的百年變遷,在這次“尋古覓今”活動中,也成為傳統菜肴煥發新生的關鍵。不少五星總廚是第一次體驗到胡姬花的古法醇香,在烹飪過程中被胡姬花的花生香所驚艷。◎五星總廚用胡姬花古法花生油烹飪
活動現場,胡姬花更是與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達成戰略合作,成為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特約用油。
作為頗具盛名的酒店管理集團,香格里拉酒店集團除了上乘的環境、出色的菜品,對每個細節同樣精益求精,在優質食材的選擇上極其嚴格。
之所以選擇和胡姬花合作,正是因為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對胡姬花古法花生油品質的高度認同。
◎青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與胡姬花達成戰略合作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胡姬花為了實現“古法榨油技藝”的生產性保護,對榨油技藝進行了傳承和改良,升華為如今的“古法六藝”。自面世以來,胡姬花古法花生油不僅備受消費者喜愛,也正在博得越來越多餐飲老板和廚師的青睞。它“創新不忘本、傳統不守舊”的發展思路,或許也正是傳統地方菜的未來之路。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