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誰能吃透消費者,誰就能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放在互聯網是這樣,放在餐飲也是這樣。
從“搞懂90 后”,到“搞懂95 后”,口號喊得熱鬧,真正在研究他們要什么的,其實沒幾個。
沈帥波算是其中之一。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文
沈帥波是誰?
他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有“財經作家”、“十萬+制造機”和“微博第一代大V”。
2010年,還在上大學的他,嗅到了微博的機遇。那時微博剛興起不久,他很快用各種玩法,做出了數個大號,積累出50萬+粉絲,同時成為新浪微博上海校園團隊負責人,在“自媒體”概念都還沒興起時,吃上了第一波紅利。
隨后,他逐漸組建自媒體矩陣,創立湃動傳媒,為企業提供咨詢、公關傳播服務。個人也成功轉型為財經作家,通過分享自己的商業見解,寫出系列十萬加爆款內容。
◎“當下95后女孩有三大需求:帥哥與愛、變美、錢。”
作為一個營銷人,對于如何玩轉媒體、商業、消費者,他自有一套看法。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有個不太常用的身份:“前·餐飲老板”。
創業失敗復盤
餐飲需要的能力不是聰明
2016 年,沈帥波與朋友一起創辦了鮮榨果汁品牌 Justkico。與我們所想不同的是,這個項目已經“黃了”,運營停止,門店也全部關閉。
關于這段經歷,他這樣復盤:
先是起了一個糟糕的名字。英文的,我覺得很fashion,但中國消費者對英文名根本不感冒。 鮮榨果汁這個品類天然有缺陷:成本高。一是對物業的要求高,二是損耗大,這樣的話,注定只能待在最好的商場、消費力最強的地段,開在路邊大概率是死絕的。 另外,我當時還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一個是迷信定位。我想要做健康、輕食,那就絕對不能加糖,不能去開發那些熱的、加果糖的東西,于是整個冬天都沒什么生意。事實上,品類的擴張是有必要的,如果不是大品類,不應該盲目相信定位。 二個是前幾家店順利做起來之后,我就膨脹了。想快速開店,同時還想拿下地標性地段和商場。于是拿店鋪的時候,本來只要10㎡,短期內沒有,只有40㎡的,我也就接了,這樣成本硬生生就已經上升了4倍,但業績不可能這樣提升。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并不熱愛和適合這個行業,只是想做一個所謂高復制性的行業來賺錢。 比如,我其實不喜歡待在店里做服務,也不喜歡鉆研、開發更好喝的飲品,而且還很討厭早起。 真正做好餐飲的人,一定要么是非常喜歡做產品,喜歡跟你說怎么開發這道菜,要么就是特別能重復去做一個枯燥的事情,比如我店里怎么搞,我怎么精益提升,怎么管理店員。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于是當我發現,好累、還虧錢的時候,就很容易動搖。 餐飲這個事情,其實是很復雜的,但它沒有那么高智商。模式上的難度并不高,也不需要你天天去創意,要的是你在一件事情上面做到極致,這正好是很多聰明人的短板。
◎ 鮮榨果汁品牌 Justkico
電話那頭,沈帥波正一一剖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說得帶勁,就像在講別人的故事。他將這次失敗,總結為能力結構的差異:他擅長、熱愛的是研究企業,研究商業模型,而不是投身于一個單調、重復性的事情之中。
他可以通宵研究企業,去縣城蹲點,去非洲考察,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這么一個事情。“我想做一個降維打擊的事情,知道吧?后來才發現,聰明很難在餐飲界降維,因為餐飲需要的能力不是聰明。”
所以,這個項目后,沈帥波對實業,尤其是餐飲業充滿著尊重、敬畏。“我認為所有踏踏實實做好事情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他們的努力是這個國家經濟繁榮的壓艙石。”
如何抓住 90 后消費者?
首先,90后是三代人
作為一個曾經“野蠻生長”的自媒體人,找到消費者的痛點,精準打擊、傳播,才是他所擅長的事情。
在他看來,目前消費市場中,主力當然是 1.9 億的90后,但商家們并不懂這波人——首先,你就不應該將 90 后當做是一代人來看待,這里面其實包含了三代人。
為什么?我們以 1995 年為節點,來看看整個 90 年代的中國 GDP走勢。
也就說,整個90年代,中國經濟都在高速增長。
◎ 圖自進擊波財經
如果以歐洲為參考系:歐洲平均每年增長 2% 左右,中國每年的增長則有 10%~14%。單從這個角度看,每1年的變化,就能抵上歐洲5~7年。
90 后一代,明明只是相隔幾年出生,卻像出生在了不同時代一般,所處經濟環境差異巨大。
10 年為一代人,對于 90 后來說并不適用。沈帥波認為,應該以 2~3 年為界,將 90 后劃分為“老、中、青”三代。目前看來,這三代人的確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的消費特點。
◎90后老中青三代,圖自我愛 PPT
除時間維度外,也要考慮地域、城市。“我們不能簡單通過年代去劃分,而要通過更多數據的碰撞,比如90年出生的上海孩子,他可能跟98年出生的甘肅孩子,處在同一個時代。”
理解了這樣的經濟大背景后,我們便能理解 90 后的首要特征:差異化。
抖音吃貨,網紅打卡;小鎮青年,有錢有閑。90后消費者群像多樣,大眾逐漸消失,小眾正在流行 — 年輕人的所有消費都在垂直化,差異化,餐飲業也不例外。
比如新消費者人群“局部富人”(偽中產):也許只穿著 100 塊的回力,也要每天來一杯 30 塊的喜茶。
又比如“百步青年”:特征為微信步數不過百,就算買瓶水,也寧愿掏錢讓外賣小哥在樓下小賣部跑腿(別誤會,這并不代表他們有錢)。
想拿下 90 后
“關鍵時刻”很重要
90 后千差萬別,促使他們消費的理由,也同樣難以把握。
最近一段時間,餐飲業國貨回潮猛烈,大白兔奶茶一杯炒到 400 多塊,甚至有人為了喝上一杯,完成“打卡”,選擇花100 多塊雇人排隊。
◎ 大白兔奶茶排隊現場,圖自國際金融時報。
這背后,并沒有一個普遍適用的剁手原因。在沈帥波看來,即便都做出了“打卡”這個決定,理由也不一定相同。
決策流程是復雜的,但它一定有一個“關鍵時刻”。
“海底撈很成功,西貝也很成功,巴奴也很成功,他們自己總結了一大堆成功的原因,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也許關鍵時刻,正好是這里不排隊。”在這個飽和競爭的時代,我們思考問題不能再那么粗線條,要更細、更精。
2016 年,沈帥波去參加過一個品酒會,原本他并不是酒精愛好者,但那個品酒會儀式感十足,每個參加的人,幾乎都買了兩瓶酒回家。
以此為引子,他認為體驗式的消費即將流行,在消費升級中,如何把握體驗的每一個環節,從消費者的體驗出發,優化關鍵時刻,是未來餐飲企業需要關注的重點。
顧客與餐廳的關系,就好比戀愛,每個顧客都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歡帥的,有的喜歡對自己好的,但最后選的那個人,通常都有一絲“緣分”的安排。
也許正好那天失戀了、失業了,特別傷心,他安慰了你,請你吃飯,把你送回家,你感動得一塌糊涂,就跟他在一起了。如果沒有這個時刻,你可能覺得這人是挺好的,但是不夠帥,還得猶豫猶豫。
放在餐飲里,關鍵時刻可能是這里沒人排隊、門口的迎賓小姐比較好看、今天飄出來的味道特別香等等,少說也有幾十種。
顧客到底每一次觸發的是哪個點,其實我們并不知道,所以“企業必須想清楚那幾十種關鍵時刻,分別長成什么樣子,努力去優化每一個環節”。
最后,如果要下定義的話, 90 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消費者呢?
沈帥波這樣寫道:“消費主義在 90 后心目中是既成事實,無需再教育。他們熱愛消費,他們既大方又小氣,他們是一群人,又不是一群人。”
在7月26日的中國餐飲創新大會(2019夏季峰會)上,財經作家沈帥波將來到現場,與我們分享更多關于 90 后的關鍵詞。
留言區互動贏大會門票
·end·
輪值主編|王菁 編輯|于聰聰 視覺|王晶雪 小鴨子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下半年餐飲怎么干|就三桌|王俊凱的奶茶店關店
湊湊營銷策略|餐廳宿舍|開酒館成小趨勢?
餐廳盲區清單|左庭右院被罰款|肯德基爆品秘密
商務合作: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榕榕15801174483(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