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裝太丑當場辭職!“審美掉線”的餐廳正在被95后放棄……

    身邊的95后應聘餐企,因為嫌工裝“丑出天際”,當場辭了工作。

    餐飲行業,讓伙伴們統一穿上工裝,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做起來真的很難,背后折射出企業的審美水平和管理水平。

    什么樣的工裝,能讓95后員工愿意穿上身,并主動傳播品牌?

    本文整編自咖門(ID:KamenClub )

    “工裝太丑影響我的盛世美顏”

    95后員工從餐企辭職

    之前聽說過95后因為貓死了要請喪假,還覺得是個特例,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又刷新了我對95后的認知。

    朋友的小表妹,96年的。實習時去當地一家知名餐企應聘,畢業后被留下,她卻拒絕了。

    朋友問她:“為啥被留下了還要走?待遇還不錯啊。”

    “他家工裝丑出天際了,穿著上班影響我的盛世美顏。”

    在這一代注重“顏值”、注重自我認同的年輕人中,關于工裝丑的吐槽特別密集。

    對品牌來講,統一的服裝是很能體現精氣神兒的



    在餐飲老板那里,如何讓門店的年輕伙伴穿上工裝,也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創立9年,開店超過2000家的古茗茶飲,曾在工裝上花費過不少心力。其創始人王云安在一次聊天中提到:“讓加盟店伙伴全部穿上工裝,我們用了三年時間。

    七分甜創始人謝煥城也表示:“工裝的推進是有難度的,不愿意穿的有幾個理由,覺得太熱或者太冷,或者材質不舒服、難看等。

    工裝看起來是小事,是門店形象的一部分。但本質上,工裝問題透露的是老板的審美力、品牌的向心力、企業的管理能力。

    怎么推廣工裝更有效?

    先提高員工的“團隊歸屬感”

    7年前,還只有27家店的古茗就有了第一代工裝。創始人王云安在走訪門店時,發現大家穿上整齊的工裝,品質感、專業感都會提升,有了一種精氣神兒。

    王云安在會議上專門提到:“工裝是一定要解決的問題,必須要做,非常重要”

    2013年古茗有了50多家店,2014年店達到了200多家。為了推進工裝,古茗當時在工作群里講、巡店的時候一家一家講、打電話詢問生意的時候講,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講。

    但效果并不好。

    “選擇穿什么衣服是沒辦法強迫的,我們也不能一上來就和門店伙伴講職業素養。”古茗培訓總監趙麗表示。

    在趙麗看來,很多加盟商意識跟不上,也在于當時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跟不上。

    最主要的,還是管理和品牌理念的滲透



    后來古茗制定了一個方案:先讓一部分門店穿起來。在新門店確定后,從培訓開始就要全部穿工裝,培養工裝意識。新開的門店相對更好管理,工裝推進容易很多。

    在管理上,采取線下人工巡店。一旦發現沒有穿工裝的,一次提醒勸說,第二次就會扣分。

    而扣分只是制度層面的,解決不了本質問題。

    工裝有沒有穿,是因為不好看還是不舒服,都是表象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伙伴對團隊的認同度,有沒有認為自己是一份子。

    趙麗表示:“讓員工穿上工裝,我們也努力從款式、材質上下功夫。但本質上說,想改善工裝問題,絕不能僅僅依靠款式和材質的改變。我們終端有一萬多人,兩千多家店,審美都不一樣,對材質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是護整體區域的統一性,最后形成真正的品牌歸屬感才是根本。”

    于是,古茗從培訓開始就植入穿工裝的理念,強調“工裝是我們的戰衣,‘與子同袍’是古茗人之間的情誼。”趙麗說。

    據古茗一個加盟商回憶,2015年的一個事情對他觸動很大,“當時自己開著車到同城一些新開的門店轉了轉,看到人家店里穿著整齊劃一的工作服,我感受到了危機,回去很快就從自己到店員,穿上了工裝。”

    在加盟商工作群里,不斷有人po出穿了工裝的照片,群里反響很好,這種效應就會產生裂變。彼時,古茗的工裝還是黃色,開加盟商大會時,近千人的會場,滿眼盡是“小黃人”,對員工也是種震撼。

    現在,古茗基本上實現了全員工裝。

    在趙麗看來:“統一的形象出現在彼此眼里,這種團隊的感召力,向心力形成比較重要。

    怎樣做出高顏值的工裝?

    我們總結了4個要素

    1、匹配色調,讓工裝與場景“渾然一體”

    品牌屬性和品牌色調的一致,是設計工裝時考慮的第一要素。

    根據“品牌場景”確定工裝風格,門店是走新中式、復古風,還是小清新風,工裝也要相應匹配;根據“品牌色”確定工裝主色,若店內已大量使用品牌色,就要將工裝色改為點綴色。

    比如現在海底撈大部分門店以木色為主,服務員的工裝就用白灰搭配;而以前門店以紅為主時,服務員的工裝就是紅黑配。

    2、根據餐廳品類定工裝,員工、顧客不“跳戲”

    看到特色工裝就能知道這是什么品類的餐廳,這是工裝的基本功能。比如,看到和服就知道是日料店,看到韓服就知道是韓餐。

    另外,不同崗位對工裝的需求不同,要考慮是否需要帽子、圍裙、領巾;女生配褲子還是裙子;布料還要具備耐臟、耐磨、透氣、不起球等特性。

    3、在工裝上加入企業文化,但不要粗暴生硬

    設計工裝時,應該把企業文化和品牌logo體現出來,但太過粗暴生硬,可能會引起年輕員工的反感。可以考慮用“軟植入”的方式,強調文化內核上的認同。

    香港米芝蓮的工裝,圖片來自百度。



    來自香港的米芝蓮,曾在黑色POLO衫上印了代表香港精神的“醒、智、勤、勇、拼”,以此傳遞品牌的文化內核。認同這種文化的員工穿在身上,也能彰顯自己的生活態度。

    4、加入潮流元素,兼顧時尚性

    比如,星巴克的徽章。星巴克很喜歡發徽章,用各具特色的個性徽章證明員工入職幾年,獲得了什么稱號。

    每到星巴克的周年聚會,所有員工會穿上自己的圍裙,帶上所有徽章。這種徽章在別處買不到,只有星巴克有,不僅是一種兼顧時尚的潮流元素,更給了員工榮譽感和歸屬感。

    小結

    工裝背后的品牌意義

    當工裝能跟品牌的定位、環境、氣質融為一體,讓人穿上特別自信,店員就會成為門店里“行走的招牌”。要是離開店面也愿意穿著工裝,是不是廣告打得省心又輕松?

    發跡于成都的茶飲品牌茶百道,近日為員工設計了一款專用絲巾。據茶百道創始人王坤介紹:“這款絲巾是愛馬仕風格,暫時用于二線員工。”

    茶百道絲巾(左),愛馬仕絲巾(右)



    日本有一家叫一風堂的拉面店,雖然是做拉面的,卻踏入了時尚圈。為了這個店的工作服,甚至有人說“為了時尚只好去應聘服務員了。”

    一風堂香港門店工裝,圖片來自百度。



    顏值時代,工裝不再是只為整齊劃一、干活方便,如果一家餐廳,可以讓95后、00后們為了一件文化衫去應聘服務員,還會難招人嗎?如果每個季節的工裝都能成為熱銷周邊,客單價和客流量也就不用擔心。

    重視工裝的本質,是重視人:重視人的感受,也重視人的魅力。

    現在的餐飲業,大家都在扎堆做品牌建設,但相比于沒有生命的空間、夸夸而談的理念、叫好不叫座的跨界,門店店員才是活生生、面對面的品牌輸出者。

    如果餐廳是品牌的秀場,店員就是你的Super Model。

    ·end·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魏鎢琪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小南國高層內訌|新茶飲中場戰事|賈國龍談創新

    區域茶飲黑馬|小城咖啡館|西貝酸奶屋

    賣涼皮虧損300萬|星巴克中國大調整|抖音營銷

    商務合作佳音吶18842356756(同微信)

    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65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13日 07:24
    下一篇 2019年6月13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