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發聲的餐廳才會有生意!在如今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餐飲新時代,怎么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好酒”,成了越來越多餐飲人應當思考的問題。圈內通過造勢打響餐廳知名度的企業也不少,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甜心搖滾沙拉
事件:斯巴達勇士“攻占帝都” 級別:☆☆ 談起“甜心搖滾沙拉”這個名字,多數人都感到陌生,但提起“斯巴達勇士”鬧京都一事,估計多數人還是略有耳聞的。 2015年7月,“甜心搖滾沙拉”為慶祝周年慶籌劃了一系列活動,其中邀請外國身材健美的男模送外賣便是活動之一。 要說邀請幾個外國肌肉男參與外賣配送,給女顧客們送福利也不算什么太新鮮的事兒。但“甜心搖滾沙拉”卻是一心想把事兒往大了“玩”。不僅一口氣邀請了300名外國男模,還讓他們穿上了暴露的斯巴達服裝,一起游走在京都街道。最終成功吸引了路人的關注和傳播,也引來了片區警察的“慰問”。 而就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早上,“甜心搖滾沙拉”官方便面向公眾發聲,除了對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了道歉,自然不能遺漏了宣傳。于是在道歉聲明中,還特別強調了店里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宣傳品牌健康、營養的餐飲理念和生活方式。希望借助斯巴達勇士概念,給予顧客健康美的觸動與激勵。” 最終在事件發生后,“甜心搖滾沙拉”的關注度和知名度也較之前提升了不少。 “甜心搖滾沙拉”此次的造勢活動算不上高明。首先,借助斯巴達勇士表達健康理念的說法顯然過于牽強,甜品再健康也難與健美模特扯上關系,畢竟健美的身材不是光靠食物就能維持,所以此舉并不能向消費者精準地傳達出真正的品牌理念。另外,斯巴達勇士的暴露著裝在某些人看來,不免落于“低俗”。 但不可否認,“甜心搖滾沙拉”在事后處理過程中的表現還是值得加分的,真誠的道歉博取了消費者的理解和認可,同時將品牌的健康理念轉以直接明了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糾正了事件中部分消費者對品牌的錯誤認知。
伏牛堂
事件:北大碩士放棄高薪賣米粉 級別:☆☆☆ 人們對伏牛堂及其創始人張天一的認識源于2014年的一篇“北大碩士張天一自述:我為什么賣米粉”。隨著這篇自述文章在社交圈里被引爆,張天一和他的伏牛堂正式高調地進入人們的視線。 一直以來,高校學子,尤其是名校學子總被戴上“畢業即高薪”的標簽,尤其在畢業招聘季時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翻開往年歷史不難發現,近些年常常有北大學子賣豬肉、清華畢業當保安、碩士生競聘環衛工等等的新聞受到熱議。 就在2014年4月,臨近畢業季之時,一篇類似的文章被曝出,再次引來輿論熱議。一位北大的碩士要賣米粉,這當中是否有何隱情?帶著極大的好奇心,許許多多的人在社交網絡上點開了這篇文章。一時間,這位放棄高薪堅持畢業后賣米粉的北大碩士火了,隨之引來關注的當然還有他的米粉店。 不論是出于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還是對背后隱情的八卦,張天一發出的這篇文章都充分地吊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以及對品牌的期待,實實在在地提升了人們對伏牛堂的關注度。 在張天一的自述中,不僅講述了其開米粉店的緣由和初衷,借助自身的一些現實故事來讓讀者,或該說消費者產生共鳴,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提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此外,文中還大量提到了伏牛堂的米粉挑選、制作等環節,試圖展現品牌的“匠心”精神。 一篇文章讓張天一登上了輿論的風口,聚焦了無數的目光。但多數觀眾的焦點僅停留在創始人的身上,對于“伏牛堂”品牌也只有粗淺的認識;相對的,伏牛堂的產品卻鮮少被提及。換言之,這場輿論成了一場針對創始人而展開的造勢行動。然而,在餐飲行業中,產品才是企業的主心骨。因此,這場造勢仍未能真正切中要害。
雕爺牛腩
事件:500萬買斷食神牛腩秘方 級別:☆☆☆☆☆ 雕爺盛名在外,要說其一言一行都能成為營銷造勢的典例也不為過。在餐飲業內,雕爺最廣為人知的舉動便是為“雕爺牛腩”豪擲500萬購買食神配方一事了。 在“雕爺牛腩”創立的前一年,網上就傳出了雕爺豪擲500萬買斷香港食神戴龍親授牛腩秘方的消息,迅速引來無數人的圍觀。 戴龍作為周星馳電影《食神》的原型,加之其享譽海內外的名聲,以及頂尖的廚藝,本身就是個極具話題性的人物。而其最為得意的菜品之一便是“食神牛腩”,也是曾出現在1997年香港回歸當晚國宴之上的菜品之一,如今消費者將有機會品嘗到這道神秘的料理,更是對“雕爺牛腩”充滿期待。 然而,購得秘方后的“雕爺牛腩”并沒有立馬開業滿足消費者的欲望,而是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封測”,只有受邀的人才能入店品嘗。雕爺對此回應稱,“封測”是為了盡可能完善產品及服務,提升消費體驗。此舉果真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以致于在正式開業時,店里幾乎日日爆滿,食客蜂擁而至,只為一品傳說中的“食神牛腩”。 “雕爺牛腩”不僅憑借食神秘方吸引了無數饕客消費,更在開業兩月后就以4億估值成功融資6000萬。 在重金買斷秘方一事中,每個環節都充滿了話題性,諸如雕爺受氣于“九記牛腩”后毅然決定做牛腩,戴龍發布會親手燒配方以示雕爺擁有世間僅存唯一秘方等,故事性的情節一環扣一環地引誘著消費者對“雕爺牛腩”產生持續的關注。 重要的是,雕爺將整個營銷造勢的重點都集中在了產品上,相較伏牛堂而言,“雕爺牛腩”所造事件的“觀眾”大多是沖著餐廳產品去的,大大提升了營銷造勢受眾的精準度。另外,無論是重金買斷食神配方,還是長達半年的“封測”,這些舉動除了能吊足顧客胃口外,更恰到好處地傳達了“雕爺牛腩”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的品牌經營理念。
來源:餐飲界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