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聚德自曝經營問題,如何改變才是重點!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曾經全聚德是北京烤鴨的絕對代表,只要提到烤鴨,一定想到全聚德。之所以能有這樣不俗的成績,與他們的經營初心有關。 


     
    全聚德的經營準則是“鴨要好,人要能,話要甜”。 但如今,這個百年老店似乎離他們的初心越來越遠,烤鴨最早的做法是采用“燜”的手法,正是因為這種手法才會在眾多烤鴨店中脫穎而出。而受其他菜品的啟發,全聚德的創始人另辟蹊徑,將鴨子掛起來烤,自此,這種掛爐的技藝便流傳下來。 


    兩種技藝均被收錄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在全聚德上市不久后,全聚德和德國合作研究了專門用于烤鴨的微電腦傻瓜烤爐。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又簡化了烤制程序。全聚德將在北京的部分企業,特別是外企業,強制使用這種電腦烤爐。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熱議:電爐烤出來的鴨子缺少了果木特有的香氣。 對此,全聚德的回應是,他們會將特質的天然果汁提前噴涂在鴨胚上,以保持傳統烤鴨的果木香味。 


    但這樣的標準化、工業化的做法令全聚德的文化內涵大打折扣,也降低了品牌的競爭力。 據全聚德4月13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19年全聚德凈利潤4462.79萬元,同比下滑38.90%,但是其投資收益高達5517.43萬元,是凈利潤的1.23倍。 


    實際上,自2017年起,全聚德已連續三年出現業績下滑。對比2017年1.36億元的凈利水平,公司去年的凈利縮水超六成。 對于未來的發展,全聚德在回復問詢函時表示,公司現已著手進行調整,作為典型老字號企業的代表,全聚德未來將立足品牌優勢,以弘揚老字號傳統文化為根本,加大老字號保護和傳承力度,聚焦老字號經典精品門店打造。與此同時,公司還將強化分類引導,促進全聚德、仿膳、豐澤園、四川飯店四個品牌的協同發展,并同時加快食品工業發展。


    歸根結底還是體制機制的原因。

    如果這個根源問題沒有解決,那企業所有的創新和升級都是“白搭”。對于全聚德這類中華老字號品牌而言,品牌積淀固然重要,但如果體制和團隊沒有創新改革,其品牌、產品、場景、服務的創新升級便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全聚德這些年確實是出了很多問題。


    人才的流失嚴重有媒體在2018年就曾采訪過全聚德的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據悉,全聚德加盟店里有經驗的師傅月收入在7000元左右,但是在大董等新興品牌,他們可以拿到1萬元以上。 


    待遇的差距成為了全聚德廚師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人才流失所帶來的“后遺癥”,就是技術的流失與泄露。 全聚德服務態度也是遭到了網友的種種吐槽。據悉,部分門店還會加收10%—25%的服務費,但服務態度與高昂的服務費并不匹配,微博上全是關于全聚德服務的吐槽。 全聚德的問題除了產品與服務之外,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營思路的老化。

     
    全聚德,近三年來,客流量下降導致面臨的生存危機,原因從內部來看,產品和服務滯后于市場需求,特別是90后、00后消費群體的興起,消費需求轉換迅速,而全聚德的餐飲及包裝食品都存在著產品陳舊、創新不足、調整緩慢等問題,特別是與年輕顧客的消費認知形成了差距。


    而從外部來看,餐廳經營類型更加多元化、差異化,市場進入者眾多,正餐市場客源分流明顯。全聚德作為傳統正餐領域的知名品牌,一直未涉足其他餐飲領域,經營模式和產品類型單一,行業擴展不足,因此客流量呈現連續下降趨勢,公司業績及業務發展情況受到較大影響。其實,在過去的幾年里,全聚德曾多次強調企業轉型和創新布局,例如試水外賣系統、推廣小店模式等。但截至目前,這些嘗試并未起到明顯的業績提振效果。


    通關觀察全聚德的發展困境,我們不難看出,全聚德所面臨的困境與很多老字號面對的困境一樣,非市場化運營。全聚德一直頂著老字號的光環,不缺消費者,然而,在市場化的大潮之下,它面臨著諸多烤鴨界的“后起之秀”(四季民福、大董等)的激烈競爭,缺乏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度。


    其實,全聚德這些年也做出過改變,比如推出了外賣平臺小鴨哥,但是最后的結果卻并不理想。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投入大于回報,烤鴨是一個需要儀式感和體驗感的餐飲品類,而外賣會降低體驗感,所以需求會小于其他餐飲品類,而小鴨哥的巨大投入讓全聚德很難盈利,因此造成了成本失控,導致了最后的失敗。 


    在經營和創新兩方面都遭遇瓶頸的全聚德,只能吃老本,走下坡路。

    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網紅口味 如今,老字號品牌面臨著新消費觀念的巨大挑戰,如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是很多老字號品牌面臨的難題,利用創新的營銷策略、內涵重塑等方式,才能完成品牌年輕化的轉變。 


    上海杏花樓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廣式月餅的生產已有166年的時間。但是近年來,杏花樓不斷發展與創新,推出了一款款爆紅的產品,收獲了大批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 比如網紅系列青團:奇異粉團、咸蛋黃肉松青團、雞絲培根青團、芝士牛肉青團等等,已經成為魔都時尚青年們必入的美食,在2019年針對上海老字號最IN(時尚)榜的排名中,杏花樓獲得了最IN創新力的稱號。 

     
    利用新媒體與跨界合作 去年,杏花樓針對國風新品花語月餅,圍繞國風中秋場景,首先在國風才藝主陣地之一的抖音推出“花樓邀月”短視頻,根據四位國風達人的不同人設,打造了不同創意形式“花樓邀月”。杏花樓找到了“國風國潮”新方向,利用新媒體實現了品牌年輕化與電商的銷量突破。 


    冠生園集團生產的大白兔奶糖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記憶。2018年,大白兔奶糖與國產化妝品牌美加凈聯合推出了“大白兔奶糖味潤唇膏”。第一批發售的920支唇膏上線后1秒售罄。2019年,大白兔又與服裝品牌樂町合作,將大白兔logo、經典紅白藍三色等運用到服裝設計上。此外,大白兔還與其它品牌合作,推出了香氛、奶茶等網紅產品。 


    北京著名的百年老字號茶企-吳裕泰,今年1至2月,吳裕泰“24h微商城”銷售同比增幅超過130%。在今年防疫期間,利用直播帶貨,3月8日當天,直播收入10萬元,創下了吳裕泰新的單日銷售記錄。吳裕泰市場銷售經理高然表示:“這次疫情對于實體店的沖擊不言而喻。但它也促進了傳統商業轉變思路,順應時代的潮流,促使大家開拓網上商城等銷售途徑。”

     
    面對產品單一、缺乏創新的全聚德來說,可以在創新思維和優勢渠道支持下,將老字號的故事和文化底蘊作為“底料”,與新渠道、新思維等“新配方”相互融合。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開發出更加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產品,在保留住品質的情況下,尋找到新的目標人群和新的增長點,才能完成從產到銷一條龍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探索出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過去的幾年里,全聚德多次強調企業轉型和創新布局,例如試水外賣系統、推廣小店模式等。但截至目前,上述嘗試并未起到明顯的業績提振效果。全聚德的問題就是經營思路老化,不是走的經驗品牌的路數,而是走的經營企業的路數,就局限了全聚德的市場,非市場化經營的結果就是偏離市場,遠離了顧客。這樣的嘗試并不徹底,未來是否可期,還是未知數。


    全聚德的破局之路在哪呢? 產品體系上,全聚德將推出更多的菜品,并定期更新產品。全聚德更不會死守目前的人均消費水平,會努力的采取一些措施走親民路線,針對于年輕客群更注重體驗而不是吃飽,比如可能去一些網紅消費場所體驗,但全聚德的就餐環境等方面的綜合體驗感和年輕消費者需求不對稱,因此還會在整個硬件上做出嘗試和改變。 


    針對食品工業板塊進行調整,真空烤鴨系列在市場中特色不明顯,整只烤鴨做成預包裝視頻以后銷售不理想、但周黑鴨、絕味鴨脖等競品消費者的反饋更好。

    對于餐飲人來說,接地氣,與顧客站在一起,想顧客所想,在產品以及經營方式和思路上做出改變,勇于創新。借著老字號的名氣,或許能走得更遠更好。
    全聚德本身擁有巨大的名氣,其實力依然不可小覷。只要全聚德找到創新方向,未來還是有機會重新回到顧客就餐選擇第一梯隊的,大家覺得呢?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老劉聊餐飲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YANG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06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