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黃燜雞太容易了,賣黃燜雞賺錢可不容易。如今,大街上的黃燜雞倒閉的比開的多,由于黃燜雞的成本低、可復制性高、客單價高、翻臺快等特點,許多餐飲小白入行都選擇了黃燜雞。但是,黃燜雞要賺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滿大街的黃燜雞進入了關店潮,而一個餐飲小白的黃燜雞店卻賺錢了!

在開黃燜雞店前,該店老板曾在事業單位工作。離開事業單位后,他自主創業,開了這家黃燜雞店。剛開始的兩月,該店每月都虧損兩萬多元。
首先看該店支出:

每月虧損著20000多元,這個店到底有哪些問題呢?
選址:美食街,人流量大,但環境差,競爭激烈
商圈:寫字樓為主,市場人流量為輔,周邊有兩個高檔小區
用餐高峰期:工作日的中午11:30-13:00(寫字樓白領為主)
從這些可以看出,該店人力成本過高,占營業總成本的38%(不含員工宿舍租金);門店用餐時間過于集中,盈利時間短,周邊都是餐飲店,競爭激烈,營業壓力大。同時,黃燜雞門店普遍存在的產品單一問題,該店也有。
要改變當前的營業狀況,必須對癥下藥。從虧損2萬到盈利2.7萬,老板只調整了3個地方。
既然人力成本占比最高,那么,門店優化就先從員工入手。該店有1名廚師+2名服務員+1名洗碗工+1名小時工,在中午的就餐高峰期,4名固定員工+1名小時工是剛剛好,但是,高峰期以外,4名員工就太悠閑了。人力資源存在嚴重浪費,優化人員結構勢在必行。
1.制定黃燜雞制作標準流程,形成SOP操作手冊,弱化廚師地位,使門店人人都能制作。
2.優化服務流程:
門店現在的產品線以黃燜雞米飯為主,分大小份,產品線過于單一,再好吃顧客也不可能天天吃。顧客選擇少,復購率也低。同時,臨近寫字樓和高檔小區,客單價僅為20元,顧客消費潛力有待激發。
如何解決產品問題呢?增加單品,提高客單價。
由于廚房面積僅有8平米,引進單品絕不能引進操作復雜的,最好是客單價高、制作標準化的產品,由中央廚房預制,到店加熱即可。
有了標準和要求,該店老板挑選了3款產品,成功將客單價提高到29元:

該店有34個餐位,全在室內,室外也有位置,但是由于門口有臺階比室內低20公分,周邊環境嘈雜,沒有人坐。老板找人將門口臺階用防腐木材墊高到與室內齊平,改善就座環境,新增了16個餐位。


小結: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