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從中低端快餐轉戰高端快餐,從香港轉戰內地,不僅沒有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反而風光不再,股市大跌!
茶餐廳是香港影視劇中最常出現的場景,位于尖沙咀或油麻地的街頭巷尾里,擺滿客桌、墻上貼著彩色瓷磚和畫報、老風扇在頭頂吱吱搖晃,昏黃的燈光里交織著斑駁,如同張曼玉的旗袍,香港影視劇里的茶餐廳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心向往之。隨著近年來內地餐飲市場的不斷壯大,遍布香港的茶餐廳也意圖轉戰內地,瓜分一杯羹。翠華餐廳與太興餐廳是進軍內地餐飲的茶餐廳典型。他們有著共同的起點,也經受了共同的挫折。
7月18日,翠華控股(01314.HK)披露,截止于2019年3月31日,公司2019年度(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實現收入17.87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溢利474.1萬港元,同比分別下降2.9%和94.1%.其中,在中國內地市場的整體收入同比2018財年下降1.8%,2019年度利潤率僅為0.3%!
今年六月份,香港茶餐廳太興集團(06811.HK)在港交所上市,但上市至今其股價已跌落約34%。8月29日,太興集團公布了2019上半年中報,上半年中國內地市場產生收益3.47億港元,同比下降3.7%.
在這兩份報告中,令人詫異的是翠華餐廳0.3%的利潤率,這意味著翠華餐廳賣出1000元錢只能有3塊錢的利潤。雖然,小型餐飲的利潤在20%~30%之間,大型餐飲連鎖利潤率在10%左右,但是,翠華餐廳低于1%的利潤率還是讓人大跌眼鏡!對此,翠華餐廳的負責人表示,是由于擴店與人力成本上升的原因。雖然,擴店與人力成本的上升確實是導致利潤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轉戰內地受阻,可以說是內地餐飲的大環境和餐廳定位變化導致的結果。
辰智指數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市場競爭趨于激烈,餐飲飽和度接近70%,處于中等風險階段,閉店率明顯升高,新店存活率下降,投資開店風險整體上升。全國不同區域餐飲行業進入洗牌期。華中、西南、西北區域處于“高開高關”狀態,市場處于激烈的淘汰期,華東、華中、東北區域門店增長速度低于其他區域。餐飲市場規模穩步向前的大環境下,大型餐飲企業數從2013年以來整體呈下降趨勢。大型餐企從業人員數量跟餐企數量成正比,自2013年開始從256.8萬下降到2017年的223.2萬,整體處于持續下滑的態勢。大型餐企面臨舉步維艱的境地。在薪酬方面,2018年上半年餐飲企業支付薪酬均值為5504元/月,2019年上半年餐飲企業支付薪酬均值為6387元/月,企業給付同比增長16.04%.在茶餐廳作為香港最草根、最本土化的飲食場所,通常香港的平民百姓都習慣在午餐或下午三四點時分,到茶餐廳吃碟頭飯,喝杯奶茶、吃個菠蘿包,以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所以茶餐廳的定位以平民的大眾消費為主,翠華餐廳也同樣如此。翠華餐廳在香港是香港人的后街食堂,但是,在進入內地市場之后,翠華餐廳改變了本身的定位,將茶餐廳的產品由100多種增加為300多種,餐廳面積擴大到幾百平,價格也提升了30%,定位是“知名精致港式茶餐廳”的中高檔餐廳。可惜,價格提高了,服務卻變差了,在菜品上面,翠華餐廳沒有質的飛躍,菜單無創新,味道也沒有核心優勢,導致餐廳性價比劣勢明顯。依托茶餐廳有更加豐富的就餐場景以及對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的全時段覆蓋,理論上來說,茶餐廳應該有較長的營業時間和極高的翻臺率。但是,在內地,包括太興在內的連鎖茶餐廳大多開在商場,經營時間受限,只能靠午市和晚市兩個時段支撐全天的運營。茶餐廳的食品品類創新太少,菠蘿包、絲襪奶茶此類產品太過普遍,在內地餐廳產品日漸豐富、不斷打造菜品差異化的今天,茶餐廳缺乏核心的競爭力。單從奶茶來講,絲襪奶茶早已過時,市面上的芝士茶、水果茶和臟臟奶茶更能俘獲消費者的芳心。所以,即使太興餐廳堅持“款式多樣、出品上乘、價格親民的美食,再搭配雅致舒適的用餐環境”也難以吸引顧客前來消費。當下,香港影視劇影響式微,影響一代人的影視巨星退居幕后,逐漸淡出觀眾視線,觀眾的情懷也漸漸不在,茶餐廳嘗個鮮就夠了,很少有內地消費者會將全時段的消費都放在茶餐廳里面。茶餐廳以外的各式各樣的小吃、正餐更加能打動他們的心。畢竟,為情懷買單,一次足矣。其實,茶餐廳內地發展受阻的最大原因還是與內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不同。港式茶餐廳是香港、廣東的一種消費模式,早上10點多開門,客人吃吃上午茶,主要做點心,正餐也在做。但是,內地消費者幾乎沒有吃上午茶和下午茶的習慣,在夜宵方面,小吃、燒烤成了首選,選擇港式餐品的消費者很少。港式茶餐廳走的是大眾消費的精致快餐路線,對應的香港的高房價、高租金,如今的內地地區房價高、租金高,大致環境與香港類似,所以保持大眾消費定位的茶餐廳在未來還是有一定的市場。港式茶餐廳的經營模式是主題經營,特色是吸引消費者的第一步。而大多數港式茶餐廳的裝修布置大致相同,沒有一家能夠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茶餐廳在內地的經營可以利用主題打造品牌特色,在餐飲品牌中脫穎而出,聚集人氣。早年間來內地發展的茶餐廳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于避風塘了。成立于1998年的避風塘是內地港式茶餐廳升級轉型的一個標桿。避風塘在成立時就明確把品牌定位于“休閑”、“大眾化”的時尚餐飲,菜品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了很多創新,其中,有多項菜點被評為“中國名菜”、“中國名點”和“中華名小吃”,“避風塘”已經成為一種烹調做法。避風塘也面臨著品牌老化以及大店模式拓店不易的問題,其現在已經推出了新店型“避風塘小廚”,更輕更小的店型更接近于香港茶餐廳的樣貌,菜單結構也更加精簡,選址多位于商場內,品牌形象更加年輕化。如今,雖然港式茶餐廳情懷漸退,但是港式風情還是很多內地消費者所喜愛的。將餐廳打造成港式風情的網紅打卡地,吸引顧客到店,但是產品與菜單卻因地制宜,選擇符合內地消費者口味的菜品,增加產品品類,只保留幾道港式經典菜肴。這樣,既有茶餐廳的體驗,消費習慣和口味也更符合內地消費者。內地消費者對港式餐點更多的是嘗鮮,而不是日常選擇。如何在餐點上研發創新,讓港式餐點更符合內地消費者的口味,才是茶餐廳在未來擴張道路上的著力點。
●又貴又難吃!倒閉的比新開的多,輕奢餐廳這條路為什么行不通?●95%都是假貨!山寨擠垮正牌, “商標劫”坑了多少餐飲人!
●奶茶傳銷:90%的加盟店都會倒閉,再堅持一下,下一個破產的就是你!
●年銷售20億的知名品牌解體,被“合伙人魔咒”擊潰的餐飲人!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