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小吃已經沖出了路邊攤的邊界,逐漸登上了大雅之堂,開遍了各大城市的商業綜合體中。不僅樣貌比以前好看了,就連身價都翻了幾番。 有靠一個小小肉夾饃成功融資的西少爺,也有將傳統水餃變成時尚水餃贏得5000萬融資的小恒水餃,還有賣雞爪的鹵人甲也獲得近億元的A輪融資,小吃品類越來越被看好,市場未來發展可期。 小吃品類成了“香餑餑”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小吃餐廳已有72.7萬多家,占餐飲門店總量的12.6%,在所有餐飲品類中排名第一,成為了餐飲行業最大賽道、增長最快的餐飲業態。 此外,有報告顯示,2014—2018年間,小吃品類總共發生329起投資事件,投資金額高達95億元人民幣,近年來極度火熱的火鍋單品則只有20多起投資,且整個正餐大品類與火鍋單品的投資數量相差不遠,也只有22起。可見,小吃快餐業態也是資本方的首選項。 事實上,在去年一年中,各餐飲品牌在小吃業態的布局也蔚然成風。 北京渝都仁和餐飲有限公司推出的樂山蹺腳牛肉湯品牌福牛客,主打“牛肉湯+四川小吃”;西貝莜面村推出超級肉夾饃; 九毛九借著“太二酸菜魚”的品牌模式,復制了兩個小吃品牌:一個是做煎餅的“2顆雞蛋”;另一個是主打新鮮串串的品牌“慫”。 甚至連阿里系的盒馬鮮生、蘇寧小店等跨界巨頭都開始殺入小吃領域。 如何掘金小吃市場? 但盡管小吃品類前景一片大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地大物博的中國,地方小吃品牌多如牛毛!如何才能在眾多小吃餐企中占據一席呢?如何才能在小吃品類掘金呢? 1、發掘新品類+產品創新: 縱然小吃品類迎來風口,但不可忽略的問題是,目前市場上普遍流行的小吃產品同質化嚴重。如果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就要學會發掘別人沒做過的小吃、或者進行產品的創新。 發掘新品類: 如果你選擇一個別人已經做得很成功的小吃品類,那么你再想升級做大,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困難。比如你做煎餅,很難再有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大。 相反,發掘一個空白市場,做別人沒做過的,則會更容易成功。 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相同品類的不同表達,就是其中一種。 舉個例子吧,桃園眷村的燒餅,為了與傳統的燒餅相區分,他們的燒餅里面還可填充豬排、炒蛋、金槍魚、三文魚色拉等輔食,讓消費者眼前一亮。 在產品創新層面,餐飲品牌需要玩出新意,區別于其他同品類品牌,才能真正樹立起產品的競爭壁壘。 2、重體驗 好的產品是剛需,而在這之外,良好的體驗也是當下餐飲市場都必須具備的,無論是做什么品類。 對于小吃品類來說,可針對目標客群畫像,在空間場景、門店服務方面去重點打造。比如空間場景可圍繞休閑、娛樂、個性化去打造,而門店服務上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3、“小吃+”的新玩法 “小吃+”的模式,可以讓品牌更具體驗性,以滿足如今消費者的復合性需求。 目前最流行、最常見的就是小吃+飲品,試想顧客在享受小吃帶來的刺激感和享受感同時,再來一杯與口味相搭的飲料,豈不是更爽?對于商家來說,也大大的提升了客單價。 當然“小吃+”的模式不止這一種,還更多的玩法待大家探索,比如小吃+早餐,小吃+小份菜,自助小吃+大單品等等。 4、顏值一定要高 當下以90后、00后為主的消費客群,在消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對他們而言,高顏值、精致的店面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小吃品類在產品包裝、門店裝修方面需要迎合新客群需求,打造精致美的特性,讓消費者改變過往對小吃低端、路邊攤的形象。沒有人愿意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探究你的內在,“臉”好看了,才愿意多了解你一點。 5、品牌名要接地氣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簡單通俗的品牌名更容易讓人們快速記住你,從而可以節約很大的一筆營銷費用。 比如,三生三茶,借大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賺足了眼球; 太二酸菜魚,看著很土,但卻是很多年輕人自嘲的真實寫照; 遇見小面,極富有文藝氣息,讓人充滿遐想。 像這些名字就都很棒,契合了網絡傳播的屬性,極容易為大眾記住。 6、品牌要有內涵,有故事 同時,小吃品牌也需要塑造獨特的文化記憶或是品牌內涵。文化記憶對地方特色小吃來說較為容易,而對普通小吃品牌而言,則可以從一些細節去設計,向顧客傳遞品牌的內涵。 比如拿桃園眷村來說,會在豆漿的碗底寫著“我以豆漿熬情,你用時間煮雨”等文藝又暖心的話語,這與自身品牌理念“眷念”相符合,同時也讓消費者對它的豆漿充滿了期待。 小結: 有很多餐飲人預測,在2019年,小吃行業還會迎來新一輪爆發,如何把握這個風口,你學會了嗎? ·end· 編輯 |小餐 統籌 |夏雨 ●慘烈!2018餐飲死亡名錄盤點! ●3個碩士辭職賣餛飩,全國開店2500家!年入15億 ●為什么星巴克的員工都不太熱情?背后這4點值得深思 ●提升外賣復購率的10大秘籍,請查收!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電話/微信:1773814420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