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屋
小伙伴都喜歡親切地叫她聲
“黃媽媽”
黃媽媽來木屋已經六年了
她總說
“雖然我是70后
但和這幫孩子在一起
好像從沒記起自己的年齡”
誰說
70后在木屋
就不能乘風破浪?
當初因為木屋收入高才來的
黃金玲當初因為孩子的一句話:“我們已經失去父愛了,不想再失去母愛”。
一咬牙,便來了北京。
當初她來北京的第一站就在木屋燒烤的對面,也是一家餐飲店。
干了大半年之后,她發現對面的木屋天天在排位。
“在這里干應該很有前途吧!”黃金玲心里默默在想。
后來她偷偷打聽了一下,發現木屋的工資還真挺高的。
考慮一番,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她選擇了加入木屋。
“苦點累點也正常啊,這里工資高。”黃金玲就抱著這樣的心態來了 ,卻不知,這一來,竟在這里待了這么久。
木屋,這個有愛的大家庭
黃金玲對木屋總有說不完的愛,最直觀的是,和她剛來的時候相比,她的收入已經翻了一倍多。
她早已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
對她來說,店里的那些小伙伴和她的孩子一樣。
一次看區沒忙過來,旁邊的大桌跑單了,頓時,她的腦子嗡的一下就懵了。
“這么大一桌,得好幾百吧!”
小伙伴看到跑單了,都過來安慰她:“黃媽媽,沒事的,我們幫你一起承擔。”
這句話,讓這個堅強了許久的東北“女漢子”淚崩了。
總聽人家說,木屋是個有愛的大家庭,這一刻,她算真的感受到了。
要做,就做到最好
黃金玲說自己在工作中總有點完美主義,擦玻璃的時候一定要擦得透亮透亮的,不然心里總是不舒服。
剛來的時候,她不會用點單機,看著店里都是年輕人,也不好意思去問,就在別人點單的時候偷偷學,不到一周,她就能自己單獨看一個區了。
“其實沒那么難,多學學都能學會。”
在黃金玲的眼里,既然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不然做它干嘛?
黃金玲不僅在學習上很有一套,在對待顧客上也很有一套。
在木屋待久了,和顧客接觸多了,熱情大方的她交了很多好朋友,很多顧客來了就跟她打招呼。
用黃金玲的話說,對待工作就得做到“眼勤、手勤、腳勤”。
對顧客就得做到“用心、愛心、走心”,遇到有孩子的就逗逗孩子,給倒點開水;遇到吃得開心的多聊幾句加個微信,下次來了他們還找她。
在木屋,一待就是六年
現在,黃金玲在木屋已經六年了。
在這六年里,也曾有人勸她進入管理組試試,但是她拒絕了,她只想認認真真把一件事情做好。
對于她來說,在木屋得到了她想要的那一份收獲,至于其他的,她不多想。
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拿A,崗位之星這些榮譽她一樣也沒放過。
六年時間,她在3家門店待過,每一次調店,管理組都舍不得她走。
“如果不是有這群孩子在,我不會在這里一待就是6年時間。”這是她對這六年,對木屋最執著的愛。
六年時間,木屋好像變了很多,變得更加標準、變得更加規范、變得更加壯大。
但黃金玲說,六年時間,木屋還是一樣的和諧、一樣友愛、一樣充滿激情。
6年,她已經數不清說過多少次歡迎光臨,也不知道收了多少臺,上了多少個晚班,但她深信,木屋,是值得堅持下去的地方。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