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為什么要學習?
最近,我在瀏覽新聞的時候,時常看到類似讀書無用論的觀點。他們經常表述的一個例子就是:
很多人讀了大學,卻依舊找不到工作,讀書有什么用?
很多人讀了大學還不是給沒有學歷的老板打工,讀書有什么用?
甚至網絡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千塊,你招不來一個農民工,卻可以招到一個大學生”。
這是不是證明了讀書無用呢?
? ? ?
從概率學上來講,中國目前接受過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只占4%,假設其中30%的人能獲得成功,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有5%的人獲得成功。那么1000個人里面,有40個接受過高等教育,其中有12個獲得成功;由于基數龐大,有48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獲得成功。
從絕對人數上來對比,12比48,是不是就證明沒讀書反而就更容易獲得成功呢?
不是,這里面只是存在幸存者偏差!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舉個例子,淘寶上一個賣降落傘的,評價里全是好評,是不是證明這款降落傘的質量一定很好呢?不能!畢竟死了的人是沒法給差評的,對不對?
事實上,目前崛起的新興行業的巨頭們,沒有哪一位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
騰訊的馬化騰是深圳大學畢業的,阿里的馬云是杭州師范畢業的,京東的劉強東是中國人大畢業的,他還是當年宿遷的高考狀元。拼多多的黃崢,他的母校是浙江大學。
這么多大佬為讀書有用背書,你還堅信讀書無用么?
? ? ?
當然,讀書并不是保證你一定會成功,只是讀書能讓我們多一些選擇。擁有知識后,你可以選擇當老師,也可以選擇干工地,而不是只能干工地。讀書使我們面對職業選擇時多一份從容,而不是無奈。尤其是當下的就業環境里,很多知名企業非985、211不要,畢竟在金子堆里面找金子要比在沙子堆里找金子容易得多。
今天雖然我們都已經從學校畢業了,但是社會大學才剛剛開始,這是一次無法畢業的征途。
來到木屋后,我對讀書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木屋的價值觀是什么?
勞動、誠信、學習、創新、PK、分享和堅持。學習不僅僅是木屋的企業文化,它已經深深地融入在木屋人的基因里面了。從之前的店長培訓班,到后來的twke,各式各樣的培訓從未間斷。
我來木屋三年了,當初因為好奇心選擇了木屋,事實證明這個決定也從沒讓我后悔。三年里,我也見證了木屋的成長,從不到100家到160家,5S的引進與推廣,計件和ABC的導入,好餐廳PK等等。木屋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我第一次見到一家公司是如此的注重學習,我很慶幸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這個時代正在犒賞那些努力學習的人,我們的周圍就有著許許多多優秀的榜樣。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店長,或許幾年前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小小的服務員或者是站在爐上揮汗如雨的烤師,而今天他們卻成功的改寫了自己的人生。進入木屋的大部分人的起點都是不高的,我們都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去撐起自己的未來。向他們看齊,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與優秀者同伍,自己也將變得優秀。何況,比你優秀的人都還在努力,你還有什么理由停滯不前?
學習,是不變的旋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