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成都陰雨綿綿,氣溫也很還低,尋常人即使穿了大棉襖也還是會覺得冷,但是有一些人,卻在3° c的天氣里汗流浹背。
一月,疫情來襲,成都少陵路店的鄰居們紛紛關門閉店,整個街道靜悄悄的,只有一盞燈還在亮著,“木屋燒烤”四個字在黑暗中格外亮眼。
除夕夜休息了一夜后,第二天店里就開始營業了,但只能做外賣,剛開始只有寥寥幾單。
好在店里前期積累了四五個粉絲群,每天不斷地粉絲群、朋友圈營銷,看著路上零星的行人,一個都不放過,告訴他們可以點外賣。就這樣外賣單數才逐漸多了起來。
為了沖營業額,還會向顧客推薦木屋外賣小程序和微信下單,不僅直送保證溫度,還免配送費。
伙伴們被封在家里、宿舍出不來,店里只有兵哥、何強、彭超、呂倪,于是這四個臭皮匠就開啟了抗疫之路。
強哥一人負責串制和烤制,呂倪負責接單、打包,兵哥和彭超就負責踩單車送外賣,最遠的踩過八公里的單車!為了烤串能夠熱乎地送到顧客手上,兵哥和彭超使出了吃奶的勁,絲毫不敢怠慢,踩著單車在風雨里汗流浹背。還有顧客為此還專門發了朋友圈向我們表達了感動之情。其實他們能吃到一口熱的,就很開心了。
后來大家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稍微遠一點的烤串還是會涼,踩單車效率也很低,就尋思著買輛電動車,可那時候哪里還有車行開門,于是兵哥靈機一動,上58同城聯系了一位本地的二手車主,自己跑去把車取了回來。
有了這個“寶馬”速度就快多了,兵哥和彭超靠著這臺小電瓶車扛起了送外賣的大旗,遇到距離遠的就強哥開車去送。有一回接近凌晨12點,店里接到了一個20公里的訂單,金額不大,本來準備下班的強哥二話不說接了單,開車給顧客送去。
被封在家里的店長馬明華,雖然不能在前線和他們一起奮斗,但也沒閑著,每天拿著手機盯著粉絲群,生怕他們漏看了顧客的信息。
一直到3月5日,少陵路店的堂食才算正式開放。
疫情前期伙伴們的努力以及一點一滴中積累下來的顧客好感,在后來堂食開放后就凸顯出來了。
來到店里就餐的顧客基本都是疫情期間點過我們外賣的那批人。這時候店里要做的就不僅僅是服務和品質,還要給到顧客足夠的“安全感”。
從門口的疫情防控欄到門迎臺的消毒洗手液,再到直接從消毒柜里拿出的溫熱的餐具,每一個環節都寫滿了用心。顧客只要離開餐桌去廁所去酒水區,伙伴們就會提醒他們戴好口罩,不給其他顧客造成困擾,而作為公共區域的廁所,是每天消毒次數最多的地方,從前令人嫌棄的消毒水味如今給顧客滿滿的安全感。
除了讓顧客們放心,少陵路店也在全力守護每一位伙伴的安全,最初伙伴們在宿舍出不來的時候,管理組每天給伙伴們做好員工餐送去,保障伙伴們的生活需求。門店復工以后,店里還給樓面伙伴們每人配了一個護目鏡,從各個方面讓伙伴上班上的安心。
少陵路店的堅持與努力,專業和細致不僅吸引了更多的顧客來店里就餐,也感動到了少陵路的物業和商家,給木屋以國企的標準做減免,
連武侯區的大領導也來店里看門店的復工復產工作
營業額從三千到三萬慢慢攀升,4月,周圍的酒吧陸陸續續開始營業了,來酒吧玩的那批人要凌晨四五點點才走,酒吧的員工6點下班,如果把他們吃下來,門店應該能增加不少營業額!
新市場就是這樣,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店里做了一個決定,24小時營業!與這條街的酒吧合作,介紹他們的顧客到店就餐。原來他們經常去小攤吃,來木屋后一對比,木屋氛圍更好,品質更好,性價比還更高!紛紛棄小攤選擇木屋。于是3:00-6:00這段時間,能“搶”到近一萬的營業額。
為了節省人力,店里安排了一個凌晨三點到十二點的班次,這樣一來可以協助營運,緩解3點小高峰,二來可以負責收檔以及第二天的開檔工作,這個班次時間不太好,工作量也大,但是為了沖營業額,大家都拼盡全力!
晚班的管理組更是經常從晚上七八點上到第二天九點多,等到早班值班伙伴過來才走,一天十三四個小時是常態,但他們沒有一點怨言,為的就是少陵路店的能好一點,再好一點,因為他們深知,選擇來到新市場就只能比別人更拼一點。
5月,少陵路店拿到了公司的木屋好餐廳經營利潤率增長PK獎第一名!伙伴們也能拿到六千多的工資,少陵路店一直保持著雙楠街道熱門榜第一名,也沖進了整個成都燒烤評價榜的第四名!環境榜第三名,環境榜第二名!這都是他們的戰績!
兵哥說這只是個開始,這個夏天他們要成為百萬大店,要實現伙伴們的夢想,要做成都必吃榜餐廳,要讓整個成都認識木屋燒烤!
這就是成都團隊,一支有力量的隊伍,一支不怕苦不怕難的隊伍,這股骨子里的韌勁必將指引著他們成功攻下成都市場!加油,奧利給!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