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禹是北京出了名的‘個性’店長,資歷老、不差能力但就是又倔又犟!”這是提及高禹時,大家給出最多的答案。但是今年的高禹,不一樣了!在伙伴們的眼中,迷茫許久的高禹眼中有光了,他“活”過來了!
其實不是高禹眼中開始有光了,而是沉睡的“雄獅”已然轉醒,因為他從來就不缺那份熱愛與光芒!
退學
高禹來自河北承德的一個普通家庭,成績向來優異的他一直被父母給予厚望,考個好大學。但18歲的少年最是叛逆,最終只考取了中國信息大學,一所民辦學校,學費較貴。為了供他上大學,父母拿出了當時家中僅有的兩萬存款,但是這也加重了高禹的負罪感……
大一的公共課多,這讓當時的高禹覺得自己并不能學到東西,尤其看到自己吹著空調上課時,父母卻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不甘現狀的高禹做了個決定——退學!
“我不甘心!路那么多,總有一條是我的,我要快點掙錢,靠自己的努力讓父母早日過上好日子”
2009年,入學一年半的高禹毅然決然告別校園,正式成為社會人士……
賣碟
當臉皮薄、靦腆的男孩成為銷售會怎樣?而且推銷客戶還是保險經紀……
圖/網絡
剛入社會的高禹第一份工作是在凡客當客服,之后去了一家音像店當銷售,簡稱賣碟的。那是一家兒童影像店,高禹主要負責去保險公司約課,推銷少兒安全教育光碟。
這是一份很有誘惑力的工作,高禹回憶當時最好的時候,通過十分鐘的宣講,能賣200份,那就是20多萬的收入。不但收入不菲,還能乘專車全國各地的跑,高禹不想放棄這個機會!但要向銷售推銷這對靦腆的他來說確實挑戰太大。
為了鍛煉自己的短板,師傅帶著他在人流最大的廣場中央,讓他一遍又一遍的背宣講ppt,不僅要準確無誤還要深情并茂!
“那時候,嘴巴在張合,可是喉嚨里卻發不出一絲的聲音,明明記得滾瓜爛熟,面對眾人奇怪的眼神,大腦就一片空白……”
當理智和自尊在打架的時候,高禹只能一遍遍的逼自己去開口,因為他知道要想成功自己必須邁過這個坎!
一周、兩周,終于到第三周的時候,他成功了,即使身處鬧市,他也不再膽怯,自己也開始了在保險公司的約課之旅。那兩年的經歷對于高禹來說,口才、眼界都有了很大提升!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碟片市場走向衰敗,兩年后公司倒閉了,高禹自然也只能另謀出路……
后來又輾轉了幾份銷售工作,但都不長久。
初識木屋
“海投了多份簡歷,只有木屋讓我來面試”
其實高禹之前從沒想過自己要干餐飲,但是投了很多簡歷,一點水花都沒有,在焦急的等待過程中,只有木屋朝他遞來了橄欖枝。他想,反正自己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去看看。沒想到一去就和當時面試他的海哥(黃海)一見如故,三個小時的暢談下來,海哥說:“你別面試學徒了,你可以考慮一下儲干,機會多,薪資也更高!”
他說自己特別感謝海哥,如果不是海哥的儲干的提議,自己可能并不會來木屋,也就不會有今天。
2013年5月,高禹正式加入木屋燒烤!
意氣風發
高禹的前期特別順,入職不到一年半就當上了店長,帶的還是歡樂谷這樣的大店。回想起這段風光時期,他想之所以“上位”這么快,這和自己的“倔”不無關系!
入職歡樂谷兩天,他就被調去了臺灣街,在臺灣街的那三個月,他做了一件事。當時臺灣街后場有20個垃圾桶,一到夏天就會散發異味招來蒼蠅,因為是在后場,所以當時并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去處理這個事情,但是高禹覺得這不合適,餐廳應該給顧客從里到外都是干凈舒適的感覺。于是每天中午大家午休的時候,高禹就會一個人默默的去刷垃圾桶,天天如此。
“我當時就是那么軸,說天天刷就是天天刷,以至于那時候老伍每次來巡店都能看到我在刷垃圾桶,我想他應該是那時候對我有了印象”
三個月后,高禹被調去武圣路店,進出品間學習,剛進出品間啥也不會,當時的廚師長就讓他從打掃衛生開始。有一次他向中餐師傅請教如何搖鍋,師傅忙沒空理他,看也沒看就說“你把地溝掏干凈了再來!”
這時高禹的“倔”勁又起來了,“不是讓我搞衛生嗎?我一定讓你們服”。于是高禹把所有的犄角旮旯、瓶瓶罐罐搞了個遍,大到冰箱小到調料盒,以及燃氣管道,各種扣細節。同時他將自己打掃之前和打掃后的樣子都拍了下來,做了份對比報告,然后下面在備注上文字,比如什么地方要用什么清潔工具來清潔,清潔一個冰箱冰柜要用多長時間,諸如此類,相當于是個清潔標準表。
做完差不多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高禹將這份報告作為儲干心得提交給了肖總。一周后,高禹作為優秀儲干第一次被邀請參加公司的店經理會議,通知他的店長私下對他說肖總很認可他的報告。
他想,或許是因為這件事開始讓肖總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我當時就是不服輸想證明自己,我想讓大家看看儲干不是吃干飯的,儲干也有很大的能量”
在武圣路待了不到一年,高禹被調到歡樂谷店做值班店長!
消沉
盛極必衰,月盈則虧,一路被看好的高禹迎來了他的兩年的低谷期。
2016年左右,高禹被調去臺灣街做店長,他說正是在這家店自己性格上不好的東西開始大爆發。
那個時候公司PK五星級門店,上有政策,下往往也會有些“對策”,高禹是個耿直且堅持原則的人,這些現象也直接導致了高禹的不滿。
“臺灣街店大,營業額也高,各方面都做的不差,但是每個月拿錢卻還沒小店多。自己每天這么累,付出這么多是圖什么?”漸漸地,他的心態也逐漸崩了……
當時老伍經常和他溝通,勸他不要把心糾結在這個地方,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做好自己,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但那時的高禹根本聽不進去。
“當時就是對那些“捷徑”不屑,覺得不公平當然也就不認同PK規則,拿C又不甘心,陷入了自身心態的僵局,我不覺得自己錯,我也不允許別人說我錯”
后來的高禹經常反思自己,他說:“那段日子我應該得罪了很多人,我一直以為做過銷售我的溝通沒問題了,但其實賣碟只是讓我張開了嘴,并不代表我會說話!”
那時的高禹不僅發展受限,個人狀態也極差,經常下意識的說話很沖,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漸漸地高禹成了特立獨行的存在。
“那段時間,每天就是發朋友圈,自己和自己說話,自己給自己找存在感”
當時他的內心也是十分掙扎,一方面有些東西想不明白,另一方面公司的認可、領導的鼓勵,各種學習機會又讓自己過意不去,所以哪怕當時的狀態并不好,他也就只能自己告訴自己,就算為了領導的那份信任也要守住本心,做好基礎工作。
蛻變
消沉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兩年,但家庭的壓力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他開始試著接受公司的規則。
隨著疫情的到來,看到公司在抗疫中做到努力,不拋棄任何一個伙伴,哪怕虧損,他們這些小股東依然有分紅……諸如此類的舉動讓高禹有了更多的反思:PK文化不對嗎?團隊當然要PK!公司難道還不夠好嗎?難道要因為這些小插曲而去否定公司?難道去其他的公司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嗎?況且這兩年公司正在嚴抓誠信問題!
當想清楚這些問題后,高禹覺得自己的彎轉過來了,自己開始想明白了。
想明白后的高禹變得不再消極,在執行門店ABC時,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他發現烤茄子的外賣打包盒比較小,茄子放進去擠在一團看起來很惡心,他就上網比對淘了一款更適合茄子、烤魚的盒子,提升顧客體驗;為了更好的維持門店衛生,他將門店劃分為無數小區,每一塊都責任到人,獎罰鮮明,從這以后門店衛生再也不用時刻督促,伙伴們自發就弄好了。
隨著自己的轉變,他發現團隊也越來越好,伙伴們的收入也從人均保底達到了人均5700,最高工資近萬。
高禹還給店里的伙伴定了個規則,必須向每一位顧客進行新品推銷,否則扣分處理,一次高禹撞見一位伙伴沒有執行扣了分。
伙伴反駁到:“你只看到我沒有,另外一個伙伴之前也沒推銷,你怎么不扣他的,這不公平!”
面對伙伴的質問,高禹心想:這不就是當年的自己嗎?難道因為一個人反對,自己就不去做營業額嗎?
也是這一刻,他覺得自己才徹底想明白,也才真正意識到了什么叫做管理!
入職七年,時常會有人替高禹感到惋惜,他不應該是這樣的,曾經的徒子徒孫都成了督導,他應該有更高的位置!
他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蛻變的時間比較長,但我會走的更遠!”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