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這種專業運營外賣店鋪的角度來講,接手一個剛剛開幾天、完全沒開流量卡的新店和一個已經開一段時間、曝光量、訂單都超低的老店,后者的操作難度遠遠高于前者。反向來說,一個數據為零的外賣新店想要做好,只要掌握了一定平臺運營技巧,更容易做出成績。不過,很多外賣新店的老板自己本身也是個剛入門的小白,面對加權、流量、活動這些陌生的字眼簡直一臉懵逼,不知道從哪抓起。現在,我們就特別針對剛剛上平臺的“新店”,講解一下運營要點。
傳統餐飲的流量由地段決定,外賣平臺上的流量由平臺根據店鋪的經營數據決定。從平臺來講,它的核心利益是促使用戶不斷下單,增加平臺總體交易額,收取更多的商家提成。為了不引起用戶反感,長久的依賴平臺點單,美團和餓了么都使用大數據算法來評估商家的品質,給那些好的、可以反復下單的優質商家更多的流量被用戶看到,而不是那些一錘子買賣的劣質商家。這樣有利于平臺長期的發(賺)展(錢),畢竟平臺前期搭建的時候燒了那么多錢還是要收回來的。那么,對于各種數據基本為0的新商家平臺是怎么判定好壞來分配流量的呢?對于新店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勢!即,連續、上升的數據趨勢。
只要你的店鋪數據符合這種趨勢,平臺就會判斷你的門店受消費者歡迎,屬于潛力股,平臺愿意給你越來越多的曝光流量,直到你的門店數據穩定了,平臺會判斷現階段是門店的正常營業狀態,其后平臺就不會再資源傾斜了。
新店數據的趨勢是如此的重要,導致很多不懂其中門道的外賣新手老板草率開店后,越開越慘,流量卡用光后就沒生意了。這就是網上傳說的:開店7天死。那么,新店該如何去積累數據起勢,來爭取更多的平臺流量呢?1、首先,外賣門店的一切裝修、菜單、滿減活動都要設置好。這里的“好”的意思不是你設置了就行,而是說你的菜品圖片、價格,菜單結構,活動力度是經過斟酌、調整后的成熟設置。很多新手商家有一種“試”營業的心態,想通過用戶的反應,一邊營業一邊調整。這是很致命的!因為,新店前兩天本來單量就比較少,大多數人下了單之后根本不會評論,除非收到的外賣實在太差,才會主動給你個差評。根本收不到任何反饋,甚至好多新店即使已經銷量五六十單了,評分還沒有點亮。再有,平臺是沒有“試”營業這一說的。在你首次開業后,就開始收集店鋪數據分析了。如果你的店鋪僅僅是“半成品”的狀態:LOGO沒做好,勢必進店轉化率不高;菜品圖片沒調整好,滿減活動沒有吸引力,勢必下單轉化率差;復購率這些因為新客太少,就更別提了。這樣的數據非常影響平臺的判斷。所以,外賣新店開業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到成熟、完善。
很多新店都已經銷量五六十單了,還沒有評分。我只能說:這些商家真的實在!店鋪評價星星的點亮不能靠用戶的默認評價,而是需要用戶主動去評價并積累5個后,平臺上才會有顯示的。新店應該盡快使用各種求好評,返利等方法爭取用戶主動評價,盡快把星星點亮。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進店轉化率。
其次,雖然是外賣新手,但也要避免錯單、漏單、沒看備注、忘放餐具這些低級錯誤。因為這些都是導致差評的重災區,我們曾經追蹤一個新店開店12天就因為以上問題評分降到3.8星了。這樣的店后期想扭轉就難了。銷量上,外賣新店跟老店是沒辦法在數量上比較的。所以,外賣新店重點考察的是銷量趨勢:單不在多,上升就行。
網上把新店流量卡傳得神乎其神,很多商家當成救命仙藥,開完7天流量卡以后,覺得也就那么回事兒。商家沒明白的是,平臺給你的店鋪流量只是一種助攻,如果你的評分差,店內裝修粗糙,那么平臺也沒辦法強迫用戶下單,主動權始終是在用戶的手里的。
開啟流量加權卡,是一種放大作用。開卡前,每天店如果只有7、8單,那么開了流量卡后可能就15、16單;而如果開卡前,店里已經能達到20、30單,開流量卡后店內在不出現差評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直接往50單以上沖了。流量卡到底效果好不好,還是看開卡前商家的營業狀態。讓銷量旱地拔蔥什么的,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這也就是不同商家對流量卡的效果反應不一樣的原因了。其實,在外賣的店鋪運營當中,最容易做好的就是一張白紙的外賣新店了。平臺的各種考核都相對寬松,是把握賺錢的最好機會,老板們可不要錯過。
關于“吃耶小程序餐廳”
吃耶小程序餐廳是一個聚集大批優質餐廳和活躍吃貨的平臺,可幫助餐飲商家把自己的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而不僅限于線下店鋪所能輻射到幾公里內的客流。
此外,商家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可享受“外賣永久0抽成”的福利。這是吸引很多中小型商家入駐的巨大優勢。
目前,吃耶小程序餐廳正向全國100萬中小型餐廳發出盛情邀請,歡迎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餐廳客流專家——“吃耶小程序餐廳”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