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為食評方團隊創作,首發于公眾號《調料家》
8月25日,頤海國際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頤海國際營收達人民幣22.181億元,同比增長34.0%;凈利潤人民幣4.458億元,同比增長52.5%。
營收、凈利潤雙增,頤海國際上半年做對了什么?數據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品評的亮點與隱藏的趨勢?
方便速食高速增長成亮點
頤海國際是中國領先的復合調味料生產商、最大的中高端火鍋底料調味料生產商,是海底撈集團火鍋底料產品供應商,同時外銷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品、小火鍋等產品。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51款火鍋調味料產品,43款中式復合調味料產品,22款方便快餐產品。
火鍋調味料方面,頤海國際2020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15億元,同比增長12%,占比達到54.8%。其中,向第三方銷售火鍋調味料產品收入同比增長89.5%,在B端服務繼續“去海底撈化”。
中式復合產品上半年實現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16.4%。同火鍋調味料相比,中式復合產品的營收貢獻占比13.5%,較去年相比有所提升。
而值得關注的是,方便速食產品在2020年上半年錄得6.68億元,同比增加95.9%。營收結構看,方便速食類產品占比達到30.11%,減弱了對關聯方的依賴,進一步增加了頤海國際的風險分散能力。
2017年5月,頤海國際推出海底撈自熱火鍋,也標志著其跨入休閑速食品類,此后相繼推出休閑零食品牌“哇哦”、半成品牌“筷手小廚”,產品則包含自熱米飯、零食等。而今年4月海底撈調味品旗艦店上線沖泡方便酸辣粉、沖泡米飯兩款速食產品,進一步搶占C端市場。
事實上,今年疫情發生后,全國各大商超的自熱小火鍋等產品多次出現斷貨現象,且上游供應不足;而天貓數據顯示,自2月以來,“方便食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七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此次疫情對頤海國際而言算是一個紅利期,不僅讓其品牌在C端有了展示和曝光,還讓企業自身看到了C端的消費潛力,因此之后會在渠道策略上有所改變,在B端之外,將C端作為新的發力點。
同時,朱丹蓬表示,隨著“懶人經濟”的發展,頤海國際也看好這一市場,將其作為新的利潤來源,因此未來方便速食類產品占比也會持續增加。
“去海底撈化”明顯,第三方銷售業務強勢崛起
而這份半年報最大的亮點,莫過于海底撈的第三方銷售業務(經銷商、餐飲及電商)增長迅速,進一步減少了對其關聯企業海底撈的依賴。
財報顯示,由于年初疫情導致海底撈關店影響,頤海國際向關聯方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4.9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9.6%,僅占整體營收的22.5%;而第三方銷售收入占到整體營收的77%。其中,占整體營收54.8%的火鍋底料銷售收入,第三方銷售收入貢獻了約63%的份額。
而在2019年上半年,頤海國際向海底撈的關聯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42.8%,2013-2017年這個占比一直維持在50%-60%之間,在傳統火鍋底料銷售淡季的上半年,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高達70%。
同時,除了自有銷售渠道外,2020年上半年,頤海國際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擁有5家旗艦店,上半年電商渠道貢獻的銷售收入為1.59億元,同比增長35.4%。
這是否意味著頤海國際一直強調的去“海底撈化”的銷售戰略已經成功?如果結合上半年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以及“宅消費”帶來的C端紅利,現在還不能妄下結論。
但另一方面,頤海國際在關聯方銷售收入下降近三成的情況下,仍然能實現雙增態勢,也確實說明頤海國際的品牌力與C端運作實力在明顯增強,市場競爭的新護城河也開始成型。這對于消費品企業未來成長性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持續發力第三方渠道拓展,紅利凸顯
財報顯示,頤海國際對內部銷售人員的有效激勵,以及對外部經銷商服務質量的提升,使得第三方經銷商渠道銷售業績得到持續提振。截至2020年6月30日,頤海國際的經銷商共覆蓋了中國31個省級地區與港澳臺地區,以及49個海外國家和地區。
近幾年,第三方渠道的擴展和深耕一直是頤海國際最主要的銷售策略。公司于2020年上半年持續下沉渠道,增加經銷商數量,豐富售點類型。
在銷售激勵機制方面,頤海國際持續完善“合伙人”激勵制度細節。今年上半年亦繼續以“師徒制”不斷擴充銷售團隊,徒弟層級的“合伙人助理”數量也有明顯增加。除此之外,公司還施行了每季度的“PK制度”,用以考核合伙人工作效率,保證有效的優勝劣汰,提升銷售團隊競爭力。
據了解,“合伙人”激勵機制是頤海國際于2018年初開始實行的內部銷售人員激勵。
此機制取代了此前的銷售目標達成率考核方式,把每個銷售人員的業績提成直接與其負責業務單元的利潤掛鉤,并給與渠道費用使用權限和方式的充分授權。
在此策略下,銷售人員作為“合伙人”可以以“企業家”身份充分主導業務單元經營,并享有培養徒弟擴充團隊的自由。
為了完善渠道網絡,頤海國際也在渠道費用的投入加大了力度。
財報顯示,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的渠道費用投入為2.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6%,占集團上半年總營收的9.5%。財報稱,此項費用“增加主要原因是為深化與經銷商的合作,增設了若干分倉帶來的儲運費用增加。”
截至目前,頤海國際區域物流分倉數量已達到九個,2020年下半年還將增加至十個。“該舉措可幫助我們縮短發貨周期,提升經銷商訂貨靈活度,并有效降低渠道庫存水平,保證渠道健康可控。不僅如此,渠道效率提升,亦可令終端產品的生產日期更加新鮮,產品陳列的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優化重點客戶(KA)的陳列及銷售,頤海國際還繼續擴大賣場“零庫存”實施范圍。“零庫存”是指替代以前的經由經銷商對重點客戶賣場進行配送的方式,貨物直接由公司的分倉運送至大賣場倉庫,以減少物流節點,節省配送費用的方式,達成對特定經銷商激勵提升的同時,達到賣場商品新鮮度的優化。
同時財報顯示,頤海國際還將持續進行產能擴充,進一步拓展市場。包括位于河北霸州、安徽馬鞍山、河南漯河的多個區域的生產基地的建設在持續進行中。
同時頤海國際預計2020年下半年開始建設規劃四川的簡陽工廠。海外產能擴充方面,馬來西亞合資工廠于2020年初投產,泰國工廠預期將于2021年開始正式建設。頤海國際方面認為,海外工廠的建設預期將緩解海外業務擴展的需求,優化海外業務供應成本。
未來可期,挑戰也不小
就在頤海國際披露半年報當天,頤海國際股價來到歷史新高111.2港元。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44%,自上市以來股價由2.789港元激增至111.3港元,市值突破1100億港元。
但頤海國際還無法高枕無憂,未來面臨的市場競爭依然激烈。
在其傳統的強勢版塊火鍋底料業務層面,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已經攜新品入局,雖然還未到“拼刺刀”的時候,但海天多年浸淫調味品行業積淀而出的強大渠道網絡,將有改變火鍋底料市場格局的實力。
據海天味業的財報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有龐大的經銷商與終端網點,覆蓋中國的大部分餐飲、商超、流通渠道,是行業內第一個實現渠道全國化,并且持續透過分銷體系實現渠道下沉的公司。
截至2020第一季末,海天的一級經銷商數量達到6107家,實現了31省會和直轄市的100%覆蓋,地級市100%覆蓋,縣級市場超的90%覆蓋。
據頤海國際經銷商以往的財報披露,其經銷商數量超過1800家,調味料及小火鍋重疊經銷商約1000家。相比之下海天味業的渠道布局更完善、覆蓋率更高,或有可能在火鍋底料市場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力并搶占頤海國際的部分市場。
而另一方面,在方便食品市場,頤海國際的自熱火鍋類的“高價格”也將是其未來競爭的變數。《調料家》在官方旗艦店發現,頤海國際的自熱小火鍋有葷菜的35元左右,全素菜25元左右,相對于自嗨鍋等競品對手價格偏高15%左右,比一些二三線品牌更高出近一倍價格。
雖然頤海國際背靠海底撈這顆大樹好乘涼,但隨著消費市場的瘋狂追捧,更引發了新一輪方便食品的產業發展高潮。除了更早入局的自嗨鍋、三全、海底撈、新希望美好范、統一開小灶等品牌外,在今年上半年還迎來了今麥郎、康師傅、盼盼、小樣、白家等食品大佬紛紛入局。更有眾多的供應鏈品牌紛紛參與其中,都希望在這波熱潮下分得一杯羹。
屆時,頤海國際在方便食品市場上面對的可不僅僅是調味品企業了,而是一個狼環虎伺的激烈市場。頤海國際還能從容應對嗎?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康師傅上半年營收329.34億元,方便面業績、利潤創新高 東鵬特飲頻頻給市場“提神”,全新“醒腦”廣告片夠魔性 在海拔1040米的萬畝葵園嗑瓜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品牌寵粉走心了 中國乳業風云起,看“新勢力”如何“虎口奪食” 方便食品立大功,統一半年報營收凈利穩步增長 宗慶后做客“福布斯中國名人堂”直播,展示娃哈哈的“另一面” 辣椒相關企業上半年新增近3700家,辣產業空間究竟有多大?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