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2003年10月,非典疫情過后的首個“十一”黃金周,攜程平臺上的機票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隨后在2004年,全國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數創歷史新高,11億國內出游人數創造了4711億元的總收入。當然,旅游業只是觀察疫情對于消費影響的一個小窗口,不過,也能從中感受到當年“解禁”后的喜悅。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在消費旺季春節檔突如其來爆發,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封閉隔離式生活后,疫情結束后要做什么,想必很多人都已經偷偷在心里列清單:究竟是人生苦短,活在當下;還是節衣縮食“補窟窿”?2月20日,杭州大廈購物城正式恢復營業。盡管當日營業時間縮短至12點到下午五點的五個小時,但杭州大廈全店銷售額突破1100萬元,超過上年同期全天從早十點到晚十點營業12小時的銷售額……對此,不少媒體紛紛指出,這輪消費高峰對于有類剛需屬性的大食品行業而言,更像是一輪窗口期很短的周期性補償采購消費。而報復性消費將更集中在餐飲、娛樂以及健康養生等“享受型”消費領域。甚至,有理性人士認為:非典時期是經濟上行期的小波折,但現在疫情是經濟下行期的雪上加霜。因此,回望普通消費者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出現非常極端的情況,大家更多是樂于擁抱失而復得的平凡快樂,同時更珍惜當下、努力創造幸福。“都一個月沒上班了,哪有錢消費?”對于疫情結束后是否會有報復性消費,有不少人認為,當務之急是先把這一個月欠的信用卡、花唄等還上,趕緊努力上班賺錢。也許假期增加最開心的是不用賺錢養家的孩子們,對于成年人來說,宅在家幾周,所有生活開銷都在增長。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漲幅創逾8年新高。如今,由于多地復工時間一再延長,相當一部分職員尚未收到1月份工資,但很多家庭還面臨著車貸、房貸以及學費、學習班等教育類費用等各種支出。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由于現金流影響而勒緊褲腰帶的情況下,失業危機和焦慮不容忽視。或許對于一大部分人來說,2月收入將大打折扣或者干脆就沒收入。“手有余糧心不慌”或許是一撥人的心聲,在他們看來,疫情結束后,最多會補齊了之前因為快遞無法發貨等原因壓抑的消費需求,2020年最大的目標應該是攢錢以增強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經歷過一段時期的封閉、孤獨生活后,人們對群體社交的向往是不言而喻的;那些在疫情中不幸失去至親至愛的家庭里,每一個幸存成員所受的心理創傷皆需情感的撫慰,美食是療愈的手段之一。近年來,社交網絡發展迅速,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平臺迅速崛起,為年輕人提供參與和展示的平臺,而與親朋好友一起在線上分享美食,儼然已成為了新的社交活動。以近幾年流行的巨型零食或零食大禮包為例,有的是做成半米高的袋子,有的是做成巨大的箱子,里面包括了堅果、餅干、膨化等各種零食,多達五六斤的重量。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有數十家企業都推出了大包裝的休閑零食產品。是消費者胃口變好了?還是產品滋味令人“欲罷不能”?恐怕不完全是。最重要還是消費者變了。零食的主力消費群體是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那就是“90后”到“95后”。有業內人士認為:“年輕人不是為了吃得多,而是要好玩,要話題感,要傳播性。他們甚至不在乎吃得爽不爽,在乎的是人設和滿足感。在新生代消費人群中,有一批核心人群正處于初入職場、單身或者未婚的階段,享用大包裝的零食可以滿足一人獨處時的減壓放松,讓消費者用低廉的成本來感受到充實,自然容易引發這批消費者的共鳴和購買。”三只松鼠負責人也認為,“和傳統的禮包產品不一樣,巨型零食在包裝設計、產品搭配上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場景需求和情感需求,且最大程度凸顯了其性價比,同時,還解決了用戶的選擇苦難癥,讓用戶可以買的更開心、吃的更開心、玩的更開心。”人是群體性動物,走出家門走進人群中能找到安全感,從而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比如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角落落的餐飲店不僅是食客們尋求腸胃慰藉的煙火之地,更是群體社交性活動的重要場所。來自凱度消費者指數的《2018全球戶外消費市場報告》顯示,戶外消費占到軟飲料和零食消費市場近一半的份額(41%)。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表示:“食品飲料品牌想要尋求市場的增量機會,就必須關注戶外消費市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滿足即時消費的需求是品牌面臨的新挑戰。成功的品牌必須專注重點戶外消費渠道,尋求建立品牌與重要消費場景的深度關聯。”以此次疫情紛紛賣斷貨的方便食品為例,不僅僅是宅家神器,更是恢復常態生活后,懶人消費、戶外場景消費的風向類食品。根據凱度咨詢,2月份康師傅、統一企業、三全食品等一眾食品企業的股價均逆勢上漲。目前舉例疫情爆發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各地均已開始復工。忙碌起來年輕人在吃飯這件事上選擇速食的傾向還是很大的。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消費者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如何給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美味、便捷的產品成為各個品牌商需要考慮的問題。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人類的畸形飲食價值觀提出了拷問:食物不僅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欲。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健康安全飲食的關注達到全新高度,極具大健康基因屬性的品類與產品大受青睞,其中植物基食品高速升溫、高品質面食制品需求暴增、保健類食品走紅……事實上,2019年7月,國內食品龍頭企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在一次演講中就表示:“吃喝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同時吃、喝得好壞亦是關系到民族的體質,亦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因此食品行業企業要本著只爭朝夕的精神,重點研究開發解決這些問題的產品,把吃出來的毛病讓它吃回去,為國人的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與貢獻。”當前,大健康食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飲料。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中老年群體的感染率、死亡率相對年輕人來說較高,專家表示這和人們自身的免疫力有一定關系。新冠病毒“欺軟怕硬”,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被打倒,幫助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將受到歡迎。我們最為熟知的是富含蛋白質的食品,牛奶等乳制品有望迎來需求新高,近年來熱度大增的植物蛋白飲料,更為消費者提供了攝取蛋白質的新方式。此外,有利于腸道健康的食品也值得關注。腸道中有著身體約70%的免疫細胞,是調節免疫力的關鍵,除了我們熟知的酸奶,腐乳、豆瓣醬、奶酪零食等發酵食品也可以借勢銷售。功能性食品飲料則在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上有細分。比如在此次疫情中,不少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往往刷著微博就漸漸困意全無,助眠飲料在這個時期會受到關注。又如在家辦公可能會無精打采,對具有提神功效的食品飲料是有需求的。可以肯定的是,“把吃出來的毛病讓它吃回去”,必將成為未來食品企業遵循的新品研發理念之一。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春節檔告急!食品廠商該如何“止損”?行業人士這樣建議!
尋找最美戰疫人||“相攜洽比鄰”之洽洽食品
致敬!食業最美“戰疫人”之娃哈哈篇
尋找最美戰疫人||“春雨盼春歸”之盼盼食品
尋找最美戰疫人||“報得三春暉”之三只松鼠篇
伊利瓶裝水,真的“好飯不怕晚”嗎?
專訪丨香飄飄董事長蔣建琪:企業的存在不僅是賺錢,更應為人類貢獻價值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