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貨架大敗退,現實離夢想有多遠

    過去兩年,“新零售”、“共享經濟”、“區塊鏈”等熱詞狠狠地帶了一波節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騎著共享單車,吃著在無人貨架買來的零食,談著區塊鏈”成為朋友圈最火熱的場景。

    時至今年,共享單車被收購、倒閉屢見不鮮,區塊鏈也聲勢漸弱,而作為新零售代表之一的無人貨架過得也并不怎么樣。與去年的眾星捧月相比,如今圍繞著它的,卻是撤架、并購、倒閉、裁員收縮、融資受阻……

    站在風口上的“豬”

    借助“新零售”的東風,從前兩年的某一天起,在一二線城市的高層寫字樓里開始出現帶二維碼的開放式貨架,貨架上擺放著奶茶、巧克力、泡面等零食,顧客只需拿著手機掃一掃,就能完成整個購買過程。

    其實,早在2015年,無人貨架就初現雛形,到了2016年,小e微店、領蛙等少數幾家開始出現,但并沒有在該領域激起浪花。到2016年底“新零售”概念提出后,作為新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無人店和無人貨架迅速被推向風口。短短一年多時間,這種無人貨架已經風靡全國,僅在百度引擎上搜索“無人貨架”,顯示找到的相關結果就多達3390000個。

    現在無人貨架的玩法主要有三種:貨架+二維碼;貨架+冷柜+二維碼;貨架+冷柜+二維碼+攝像頭。

    在眾多無人貨架品牌和企業中,猩便利、果小美、小e微店、七只考拉、每日優鮮便利購等算發展得最快的企業。其中,猩便利在2017年9月底無人貨架點位規模就已突破一萬個,值得一提的是,這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三個月,到2018年1月,猩便利的點位突破了三萬個,輻射一線和二線城市。

    作為較早入局者,成立于2017年2月的七只考拉,成立半年之后就曾獲5000萬元A輪融資。截至今年1月的數據顯示,七只考拉共入駐3000多家公司,設有5000個貨架。

    而作為無人貨架頭號玩家之一,果小美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僅用半年時間就迅速融到C輪,并且在不到1年的時間,業務覆蓋59個城市,鋪設貨架終端近10萬臺。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等也在該領域布局,先后推出阿里巴巴小賣柜、京東到家GO、蘇寧小店Biu等無人貨架業務。

    不僅如此,無人貨架還備受資本追捧。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末,已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最高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去年下半年,無人貨架曾經是零售行業的風口領域,經緯創投、紅杉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的參與,引發了資本的跟風追捧。有自媒體曾稱,“毫不起眼的辦公室貨架,掀起了堪比共享經濟的大潮。

    至此,整個無人貨架領域,儼然一副站在風口之上,即將起飛的架勢。

    倒閉潮來襲?

    然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今年,風光無限的無人貨架行業便陷入風波之中,幾家“領頭羊”企業相繼傳出大幅裁員、全線收縮、資金鏈斷裂等消息。

    2月,運營才4個月的成都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被曝出停運,與其隸屬同一家公司的成都第一家無人超市“GOGO無人超市”也暫停運營,且被媒體曝光項目下的多名員工皆未發工資。至此,無人貨架項目倒閉潮的序幕正式拉開……而彼時,“GOGO小超”曾遍布于各大寫字樓,有點位多達500多個。

    不久之前,七只考拉也被傳出“90%的網點都已撤柜”消息,而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最后一條推文停留在4月8日,距今已經一個多月未更新。七只考拉聯合創始人單長江則回應稱“公司沒有倒閉,正常運營,但是方向有變化,貨架業務是停了”。

    此次并不是七只考拉第一次被傳“裁員、撤柜”。早在今年1月,就有多位七只考拉員工爆料公司已經解散大批市場拓展(BD)人員,但當時七只考拉創始人文朝輝公開回應表示將進行整體業務調整,投入運營更新升級的貨柜。

    今年5月初,一張關于果小美將退出市場的“重大通知”在網上廣為流傳。根據該“通知”顯示,“果小美將解散,而貨架上的食品免費贈送,貨架由企業自行處理。”根據媒體報道,在眾多無人貨架項目中,果小美的轉型最為激烈,直接裁撤掉2000多人的業務團隊(包括倉儲、BD、運營),轉做云端電商。

    對于無人貨架項目,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認為,“資本的熱潮導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業上的運作,讓這個行業爛掉了,其實它是個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莊帥看來,“無人貨架走到今天,基本都面臨大面積撤退的窘境,這種情況說明幾個問題:第一,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找到;第二,貨品客單價太低,加之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允許隨時吃零食,營業額上不去,流水太低,盈利能力太差;第三,無人貨架野蠻生長的背后是貨架管理混亂,補貨能力不足,消費體驗度太低。”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無人零售,一定有未來。但非常遺憾,無人零售現在是‘早產兒’。但我們今天這些做無人零售的,其實很多都在宣揚怎么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地滿意?今天的無人便利店也好,無人貨架也好,我發現沒有找到真正的痛點。”

    無人貨架進入下半場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到2022年,無人零售的用戶規模將達到2.4億人,而在2017年也僅為0.05億,這5年間要翻48倍。在無人零售規模方面,報告預測2022年將達到9500億元,是2017年100億元的95倍。

    很顯然,目前中國的自動售貨機渠道發展是滯后于整體零售環境的,而無人貨架未來的發掘潛力也不容小覷。當然,看到這一點的人也并不在少數。

    5月14日,2016年就已入場的無人貨柜品牌魔盒CITYBOX正式宣布,公司已接近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行業戰略投資人、某國際消費品企業領投,部分老股東跟投。與其他無人貨架相比,魔盒CITYBOX一直在做智能貨柜。因此,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換了“高級面孔”的無人貨架,故事也想換一種新的講法。

    無獨有偶。

    據《第一財經》報道,猩便利也在近期獲得螞蟻金服數億元戰略投資,其他老股東悉數跟投。除了資金之外,螞蟻金服還將向猩便利提供兩大技術支持:生物識別和信用消費體系。

    至此,無人貨架即將進入下半場。有業內人士表示,無人貨架或因巨頭入場而改寫戰局,但零售企業要面臨的來自供應鏈、網點規模等方面的挑戰仍然適用。

    據《華商報》分析,未來,無人貨架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大佬收割,市場發展成熟后,資金雄厚的大佬們沖進來收割一輪,小公司退場;二是站隊大佬,發展好的頭部無人貨架公司將被收入大佬麾下,和大佬合作;三是馬太效應中優勝劣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莊帥則表示,“目前資本對于無人貨架的投入持謹慎態度,未來無人貨架會出現兩三個堅持下來的頭部公司,但是模式需要進行改變,要利用大數據進行消費需求的計算,進行更加清晰的消費畫像,從而進行精準選品。”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62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14日 09:00
    下一篇 2018年6月14日 12:5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