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貓精釀潘丁浩:為什么精釀啤酒是啤酒世界的文藝復興?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在中國傳統啤酒寡淡如水的今天,追求品質和口味的精釀啤酒終于得到了生長的機會。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舌頭對大牌傳統啤酒產生味覺疲勞時,精釀啤酒的出現似乎點燃了人們對啤酒的靈感與激情。

    潘丁浩相信:任何一個真正熱愛(喝)啤酒的人,都不會滿足于傳統啤酒千篇一律的味道,總有一天,人們會在精釀啤酒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最愛的那一款。而當初那16萬瓶熊貓精釀啤酒,正是他對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的一次“豪賭”。

    2013年10月,“熊貓精釀”瓶裝款問世;2017年5月獲1.19億元A輪融資,目前熊貓精釀20余款啤酒,供應全國30多個省份。

    近日,野草新消費論壇第三期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舉行,論壇主題為“新消費品牌的致勝之道”。其中,熊貓精釀創始人潘丁浩為我們分享了他獨特的創業故事,以及他對于產品、品牌的深刻思考。

    演講正文:

    我是潘丁浩,今天的演講我沒有帶PPT,PPT就是我們的酒。因為我相信我們的酒是產品、也是品牌,有很多內在的東西可以展現給大家。

    對創業者來說,經驗都是自己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經驗成長的旅程上總是埋伏著一個又一個的坑,你會不斷地跌倒又爬起。

    所以今天我不想去談一些方向或理念上的東西,而是分享一些我的創業路上摔在坑里的故事。我們背后不應該有數字、畫面,反而是你手里拿到的這個產品,這才是我們熊貓精釀的故事。

    01

    緣起

    最開始接觸到精釀,緣自于我一個在加拿大精釀酒廠工作的朋友,那時我們每周都一起聚會,他帶著他們的酒過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啤酒可以細分品類,原來除了百威、喜力之外,還有一個五彩繽紛的啤酒世界。

    其實世界上啤酒有100多種,只有傳統啤酒這一種長期高度壟斷國內啤酒行業,這證明國內99%的啤酒市場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所以當時還在加拿大讀汽車工程的我,利用假期時間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找了一些釀酒很好的店或酒吧做考察,結果我發現,在品類方面這個市場還是空空蕩蕩的,有大量機會。

    所以,當2008年我再回去加拿大讀書時,就開始有意識地去思考,精釀啤酒市場應該怎么做。比如說,有一個叫“三個釀酒人”的酒吧,他們每家店都是2000平,但一共只出6款酒,配簡餐,但同時承諾給你一個最棒的聚會場所。這是一種運營模式或餐飲模式,此外,市場上還有一些做渠道模式或酒吧模式的。

    后來,我再去深入地看這個“特別傳統并高度壟斷的啤酒市場”時,發現它在品類方面有特別多的空白,而在中國那簡直是一個“黑洞”,什么都沒有。我是要在一個完全空白的市場領域,從頭開始創造一個行業,這對我個人而言,似乎是不可能的。

    2010年回國后,我先是幫家里做有機農業的生意,順便和家人表述了自己的想法。直到2012年,家里的生意回到正軌,我覺得我可以放手家里的事了,這才又琢磨起“做啤酒”的事。

    02

    決心

    2012年年初到年底,我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吃喝玩樂”。

    那段時間我認真地去拜訪了中國所有我知道的啤酒人,高大師高巖、牛啤堂等,那些人到現在都在做精釀啤酒,做自己的品牌。

    我們這些啤酒圈子的人常聚在一起討論,當時就出現一個問題,“craft beer”到底該怎么翻譯?南京的高巖說:“我寫了一本書叫《喝自己釀的啤酒》,就把它定義為“精工啤酒”吧!”還有人提議說叫“原漿”,代表其沒有兌水。

    討論一直持續到2012年6月左右,我們在南京再聚了一次,并最終確定叫精釀,即精心釀造。“精”能代表好的原材料,好的心思,好的一切。隨后我們回家,每個人去做各自的精釀。

    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當一個行業還是萌芽的時候,就可以堅定地跟它走下去,一幫人,每個人在家里開一個小店,把“精釀”這個名字叫出去。

    但其實在2012年底,朋友邀請我去開一個酒吧的時候,我還是比較猶豫,因為我覺得很多東西還沒有準備好,家里的事情也要放下。

    但后來朋友的一句話打動了我,他說:不管你什么時候開始,都在這個行業有了地位,哪怕你是倒數第一,那你就有機會變成倒數第二,你要是沒有開始,你就沒有在這個行業里。這句話到現在我的印象都特別深。

    熊貓精釀的故事起源于一個小酒吧,那個酒吧有多小呢?小到只有一個吧臺和簡單的幾個座椅,店里所有的裝飾、燈具、釀造設備,全部都是我和當時的一個合伙人手工打造的,所以我們順便學會了電工、木工,以及其他一些技能。

    開始營業的時候,第一天朋友來捧場,我們的酒也免費喝,幾平米的店擠進來50多個人。

    那時還是一月份,特別冷,好多人站在外面。但第二天就沒什么人了,一是因為特別冷,二是我們沒有做宣傳,然后我們就想,總得告訴別人這是一個酒吧吧!

    然后我就拿一個玻璃板,在上面寫上Craft Beer,立在我們店門口的玻璃上。后來我們迎來一批俄羅斯客人,喝得很開心,但他們走后第二天我不得不關店,因為我們沒有酒了,又不能去進別人的酒,只能我們自己去釀。

    我覺得這件事情太有趣了,也更堅定了我去做這項事業。第一周過后,熊貓精釀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在2013年底開始籌備公司,2016年開始籌備建廠,逐漸實現規模化生產。

    我經常想我們品牌的未來是什么?或者說如何把我的店做成一個品牌?開店是有局限性的,如果你要做一家店,當你做到極致,你的影響力可能是周邊30公里,它是可計算的。就算北京足夠大,可能我開10家店就差不多了,在上海可能也是10家店,就算在全國,我開1000家店,依然是可以計算的。

    但品牌是無價的,是不可計算的。

    你把啤酒裝到瓶子里,那它就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廣告,它可以去美國,去歐洲,去到任何地方。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僅僅是開店,所以,在2013年底,我們做了第一款瓶裝酒“熊貓眼蜂蜜艾爾”,這是一款蜂蜜啤酒,里面加了中華蜂采的蜜,叫百花蜜。

    為什么用百花蜜?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當時有一個熱點事件是奧巴馬買了一套家釀啤酒設備,希望白宮的廚師長給他釀酒,并用這個酒來招待外賓,這些廚師長就用白宮花園里自己養的蜂蜜,做了一款蜂蜜啤酒,后來他們還公布了配方。

    發完之后,大家一看,感覺好多地方都有問題。一些職業釀酒師因此做了各種各樣的改進版本。我們也跟著蹭了一波熱點,釀造了一款有趣的“白宮版配方酒”。結合了中國傳統百花蜜的蜂蜜艾爾,混合著蜂蜜與麥芽香氣,讓啤酒的口感更加出彩。

    起先我們用的是50公斤級的釀酒設備,其實能產出40公斤的酒就不錯了。后來我們換了大的工廠和設備,一個大概50噸級的設備,鍋里煮滿麥汁。我和我的合伙人坐在釀造車間,看著眼前的場景說:咱倆目前所有的積蓄都在這口鍋里,釀好了,就成了,釀不好,就倒了。

    最后,這款酒成了,但同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就是釀酒的時候沒有考慮時間。裝完瓶已經到了10月30號,結果就是錯過了一整年的銷售旺季,進入了漫長的冬天,特別尷尬。

    第二年,我們的酒開始對外銷售,發現精釀酒在市面上太罕見了,以至于很多啤酒愛好者和行業從業者,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媒體圈卻因此比這些人更關心我們,所以在2013年到2015年我這幾年間,我接受了大概有50家媒體的采訪,賺了很多名氣。

    我覺得運氣特別好,趕上了這個新行業的紅利,但其實也有我們自己的努力。

    03

    深思

    那個時候公司開始擴張,從萌芽階段的幾個人,要迅速進入一家公司真正的運營狀態,我覺得作為一個啤酒愛好者,似乎還沒太想明白,所以我們經歷了大量的彎路和坑。但我覺得這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尤其是消費領域的創業者。

    在剛剛進入市場時,我們受到了很多質疑,傳統的渠道商根本不買你的賬。你這個酒被報道了又怎么樣,能賣出去嗎?賣出去以后回購率怎么樣?你定這么高的價格,比進口啤酒還貴……

    所以,很多很多疑問全部砸了過來,我們也做了大量的思考和總結。試想啤酒這個在中國上百年,全世界幾千年的高度壟斷的行業,要以你個人的力量“輕易地”打進去,那是不可能的。

    那時候我們每天都在思考:精釀啤酒是什么?熊貓精釀是什么?我們在干什么?

    在美國,精釀啤酒是以股權結構和產量來定義的,政府希望支持一些小企業,讓他們能夠繼續增長下去,在稅收上面也會有一些優惠。

    但實際上,這個東西不是這樣定義的。我更愿意把精釀啤酒稱為啤酒世界的文藝復興。比如蜂蜜類啤酒,在市面上至少存在有上千年了,那今天我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和名稱出現,在啤酒這個高度壟斷的行業中殺出一個新品類,就是一次“文藝復興”。

    “精釀”具體來說,有三層含義:

    一是多樣性:精釀品牌應該有很多品種,不應該就是燕京8度、燕京10度,而應該是工藝啤酒、原漿啤酒等各種各樣的酒。

    二是本地化:什么叫本地化呢?川菜之所以叫川菜,是因為它的菜里包含了它的原材料、人文背景,是一種獨特的餐飲文化

    但這不代表它只能在本地存活,如果我把它運到國外,它還是川菜。這就是文化輸出。啤酒行業也是一樣,比利時風格啤酒、美式風格啤酒、英式風格啤酒,這是帶有地域特征的文化輸出。

    三是精釀精神,這聽起來特別虛,但實際上很重要,一個企業的初心決定了一切。一些傳統啤酒制造商,他們在乎的是成本、是數據、是KPI。企業數據如果不好,他可以一聲令下,一個年產量200萬的酒廠就可能關閉。

    我們應該以新的角度去審視一個傳統行業的更新和進步,以舊理論對精釀啤酒的描述,已經不能正確導向目前大眾對此行業的認知,甚至產生了一定的誤導,這就背離了所有精釀從業者投身于這個行業的初衷。

    傳播一個文化,是需要與更多本土化的元素進行融合,兼容并包,落后的就要淘汰掉,優秀的形式帶進來,這才是革命和進化該有的進程。

    我們做的是精釀,我們在乎的是味道,我們希望有好的原材料,有很多本地的文化可以輸出,把啤酒這種原本很好玩的東西重新帶回來,讓啤酒世界更加豐富和精彩,就是我們認為的精釀啤酒的定義。

    源:野草新消費

    作者:張晉寧

    提示:

    *本文經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絡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咖啡、酸奶、茶飲料、、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695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8月13日 23:00
    下一篇 2018年8月14日 00: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