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近日,年輕人的朋友圈又被喜茶刷屏了。
3月31日~4月1日,愚人節期間,喜茶跨界聯手Emoji ,在上海開了一家小型快閃店,并聯名手提袋、會員卡,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關注。
4月1日當天,喜茶門店也加入emoji元素,和消費者互動
餐飲界都在想方設法“抓”年輕人。
回看喜茶:聯手Emoji、小黃鴨,開黑金店、粉店、“白日夢計劃”店,推出芝芝莓莓、芝芝黑提……他們每一次品牌活動,或者推新店、推新品,都能打進年輕人心里,引發刷屏,乃至效仿。
喜茶的品牌系統,到底是如何打造的?
3月27日,在餐飲老板內參聯合主辦的“‘新茶飲時代’HOTELEX飲品高峰論壇”上,喜茶CMO肖淑琴系統分享了喜茶的品牌打造方法,今天,我們摘錄現場精華,分享給沒能到場的餐飲人。
01
喜茶Logo到底有什么涵義?
這個設計為什么會讓人一眼記住?
有人猜想,喜茶的Logo是不是創始人的簡筆畫?其實它的含義更普世。
從古至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貨幣上,都會印有偉人的頭像,而且大多數都是側臉。
當你“閱幣無數”后,你不一定能回憶起具體哪個貨幣印的是哪位人物,只能想起他們的共同特征:側臉、頭發、五官。
這就是喜茶Logo上人像的由來。而這個人,并沒有特定的人物象征。TA可以是一個男孩,也可以是個留著短發的女孩,不具體到哪一類人,TA提煉的是人的共性。我們希望所有人看到這個Logo的時候,都像看到了自己,從而引起共鳴。
當然,品牌的塑造,不僅僅是一個Logo、一款產品,或者某一個點,就能夠形成。
品牌是消費者對你的產品、以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是從產品到服務、到空間、到視覺等一整套的消費體驗。
02
喜茶當年如何打開市場?
“只比別人好喝一點點,是遠遠不夠的”
喜茶創業時,絕大部分的奶茶店還停留在粉末時代。
我們發現,好產品才是市場上的稀缺資源。提供好的產品是我們的第一戰略。
從創業第一天開始,我們就確定了研發的基點:要用真正的好奶和好茶。創始人在開業之前,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研發產品。等到他對產品非常有信心時,開出了第一家店。
那是2012年的5月份。他那么有信心,可也僅僅只維持了開業促銷時的幾天熱度,活動期一過,生意慘淡,甚至在下雨天一天僅有幾十元的營業額。
創始人反思:為什么產品比對面那家好喝,可消費者就是不愿來二次消費呢?
那時候他想通了一個問題:消費者對品牌是有安全感和消費慣性的。
一個新品牌,如果只比別人好喝一點點,是遠遠不夠的。你要比同行業有“反差性優勢”,才能讓消費者放棄原有的安全感,重新接受一個新品牌。
一直到今天,喜茶依然保持著每天收集消費者反饋、不斷改善產品的習慣
所以我們又繼續一頭扎進了產品的研發中,去網絡上去看消費者所有評價和反饋,看微博、大眾點評,自己的品牌數據基數不夠,就去搜其他品牌,尋找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
半年后,首創性地推出了芝士茶,產品大獲成功,門店開始排隊,也從此開啟了發展之路。
03
定制供應鏈的經驗:
只是圖自己方便是沒有意義的
茶飲,或者做餐飲的都知道,一款好的產品,配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材料。
而決定原材料的,是對供應鏈的掌控和深耕。
以前的奶茶店供應鏈非常簡單,也不存在冷鏈運輸、鮮果儲存等“麻煩事”。但喜茶要用新鮮的水果、真正的芝士和鮮奶,這就會增加很多成本。
是方便易操作更重要,還是做出一杯好的產品更重要?
思考的出發點還是應該回歸到消費者身上。如果你只是為了自己圖方便,但做出的產品卻不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那方便是沒有意義的。
舉個例子,去年夏天喜茶有款熱銷的產品叫“桃桃”,是由三種“桃子”組成的:
一種桃子負責出汁,一種桃子負責出顏色,一種桃子負責出果肉。
為了讓消費者能嘗到桃桃綿密的果肉,純手工搗制果肉。如果那段時間你去門店,你會發現店員異常地忙碌和辛苦,店員要不停地手搗果肉。
我們沒有因為麻煩而做出妥協。
供應鏈的布局亦是如此。比如一款茶想要口感豐富,應該是在頭段、中段、后段都有不同的風味,但單一的茶無法做到。這就需要通過拼配及特別的制茶工藝,去定制生產不同的茶葉。水果亦然。
04
如何用細節塑造品牌?
從一款菜單封面說起
喜茶的菜單,會根據產品,不定期更新封面,消費者不容易感到厭倦。
封面不斷變化,菜單也有指引性,告訴消費哪些是熱銷,哪些是新品,減少消費者的購買難度
既要不定期的推出新品,同時又要讓菜單保持精簡,該如何平衡呢?
秘訣就在于讓產品自己在市場上競爭。喜茶不會刻意去推一款產品,而是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如果某些產品長期處于銷量的末尾,就會考慮把這款產品下架。
比如有一款經典的茶叫做“金鳳茶王”。當時一起推出的產品有三款:金鳳、紅玉、青龍。最后PK下來,金鳳的點單率、受歡迎程度是最高的,所以給它封了“茶王”這個稱號。
經過研發和篩選,喜茶確定了目前的三大產品序列
除了菜單,消費者對品牌更多的感受來自于產品。一杯茶本身就是一個載體,每一個細節都要能傳遞品牌文化。
比如芝士茶的杯蓋,是旋轉式的,是喜茶研發并申請到專利的,為芝士茶量身定做的。鼓勵大家大口喝,同時喝到芝士的香滑和茶的回甘,所以設計了這樣的杯蓋,方便消費者飲用。
05
年輕人喜歡跟風排隊?
真這么想,你就無法“抓牢”他們
喜茶的創新和進化從沒停止過。
產品持續推陳出新,空間不斷升級,不定期的、風格各異的品牌跨界合作……
一年中,喜茶研發的產品可能有上百種,但是真正能面世的少之又少,原因是覺得產品還不夠優秀。但其實平日里針對消費者,喜茶從不主動地去宣傳原材料有多好,飲品有多好喝。
一來這是應該做的,二來是現在的年輕消費者非常有主見,他們不喜歡被灌輸,更喜歡自己得出結論。
現在的喜茶,把自己定義為“靈感之茶”
網上一些評論說,年輕消費者喜歡跟風,他們看到有人排隊于是湊熱鬧,消費只是為了照張相等等。
假如有人真這樣認為,恐怕他很難做出能征服年輕人的品牌。因為他并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年輕消費者沒有那么膚淺,他們是很有態度的一代人。
對于他們認可的品牌,即便等待也愿意;如果不喜歡,即便唾手可得,他們也不屑一顧。而且,現在的年輕人視野寬廣,訊息獲取量很大。他們看似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城市中,卻有著全球的視野。
所以看起來你是在中國做品牌,實際上在年輕消費者眼中,他們在拿你跟全世界所有優秀品牌在做比較。
06
結語
無論你愿不愿意,這一代以喜茶為代表的、牢牢把握年輕消費者的品牌已經迅速成長、成熟,在一線、二線城市攻城略地,甚至觸角伸向海外。
肖淑琴說:“喜茶做的不是奶茶的升級,而是茶飲的‘年輕化’和‘國際化’。”
為什么敢這么說?
因為本質上茶文化的話語權始終在中國。“咖啡始終是國外的,我們不能去掌握話語權,但是茶的話語權在中國。所以喜茶有信心,只要做好就有機會做到國際化。”
肖淑琴透露,目前喜茶在全國共有近90家門店,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一線城市。今年會繼續加快步伐拓店,門店數量預計將新增一倍,尤其會在北京和上海一線城市深耕。
而成都、重慶、武漢等中部、西南的一線、二線城市,也是喜茶今年將發力的重點。
看完了喜茶的成長之路,餐飲老板們有哪些收獲?來留言區談談吧。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笑凡
提示:
*本文經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喜茶又刷屏了!他們為何每次都能抓住年輕人的心?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喜茶啟示錄:如何用2年完成別人5年的蛻變?
三只松鼠和喜茶創始人同臺分享:品牌想成功,就要超越定位理論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產品創新A(乳制品、飲料)、產品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酸奶、茶飲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