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來源:BottleDream(ID:bottledream)本文已獲授權
作者:大走
最近,宜家對它家賣得最火的肉丸升級了一下,看起來顏值有點高。
感覺挺誘人的對吧?不過,開發它的創新實驗室 Space 10 坦白了一個事實——這些「肉丸」里,一丁點肉都沒有。
「我們開發了兩款『干凈的肉丸(NeatBall)』,一種是用面包蟲做的,另一種是很多根莖類蔬菜搞的,比如胡蘿卜和甜菜根。」Space 10 為這些「肉丸」寫了一篇博文。
跟「肉丸」一起公布的,還有「沒有狗的熱狗(Dogless Hotdog)」,
用黃粉蟲和植物根莖做成的熱狗,夾在由藻類制成的面包中,搭配上甜菜根、黑醋栗醬、小洋蔥拌成的沙拉醬
以及「蟲漢堡(The Bug Burger)」。
用黃粉蟲和蔬菜根莖制作的肉餅
暫時來說,這些略重口的食物還不會真正進入宜家 340 家門店里。不過,宜家可沒停止過這方面的探索。在宜家看來,這是具有「未來感」的食物。
盯上食物未來發展的不止是宜家,食物科技甚至成為了科技圈大佬們的心頭好——比爾·蓋茨、Google 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PayPal 的創始人彼得·泰爾都先后發力。從 2014 年到 2015 年,國際上投資在食物科技的資金從 24 億美元增長至 46 億美元。
所以,我們在未來可能會吃什么?
(溫馨提示:接下來可能更重口味)
01
沒有蛋的蛋黃醬
用人工智能算法來分析食品的分子結構、人類的口味偏好,然后尋找相似分子結構的蔬菜和水果,再提取成分來做成你一定愛吃的食物——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明覺厲?
智利有家創業公司,就號稱將人工智能應用在食物科技和生產上,要專業生產「假食物」。連名字都取得很「假」:The Not Company(不是公司的公司?)。
這樣做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讓你能繼續吃到美味的食物,但同時吃得更健康。
他們先拿最受歐美人歡迎的蛋黃醬來開刀。
傳統蛋黃醬是用蛋黃、油、鹽做成,熱量極高,很容易讓人患上肥胖癥、高血壓和心臟病。但即便這樣,但蛋黃醬的美味依然讓很多人都無法割舍。
The Not Company 就采用從蔬菜、水果中提取物質合成的方式,研發出「沒有蛋的蛋黃醬(Not Mayo)」,保留了蛋黃醬的濃郁口感,又降低了健康風險。
在智利,這款「沒有蛋的蛋黃醬」已經進入到市場,而且在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三。這家公司還打算開拓海外市場,去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02
在發光二極管下長大的蔬菜
在城市的摩天大樓里,每一個布滿 LED 燈的房間里都種著西紅柿、黃瓜、西瓜等。
看起來像科幻電影?這是宜家 SPACE 10 的垂直農場 LOKAL。占地面積只有 2 平方米,通過合理配比營養物質和人工燈光,就可以讓蔬菜、水果、糧食等等在托盤上快速生長。
據宜家公布的階段性成果,這樣種吃的,能少用 90% 的水,種東西的速度比普通方法快 3 倍。
去年 10 月,宜家把 LOKAL 搬去了倫敦設計節,還在現場直接采摘蔬菜做沙拉。6 天的展覽里,他們一共送了 2000 份。
垂直農場也不算什么新玩法,但宜家還打算在 LOKAL 里加上傳感器,讓它跟 Google 的智能音箱連起來,通過傳感器來監控植物生長情況。順利的話,音響的人工智能助手可能會告訴你,最近你的植物長得好不好,該怎么調整,或者還會建議你給它唱首歌。
03
在實驗室的培養基里生產出的肉
在未來,你吃到的肉,很可能不是從動物身體上長出來的。
那咋整?
答案是:實驗室,培養基。
生產一塊「肉」,只需要從活的豬/牛/羊/雞/……體內提取干細胞,就可以在培養基里「繁殖」出一整塊肉來。
整個過程,在實驗室里就能搞定,不需要耗費飼料和水,也不需要為它們鏟屎和處理其他垃圾,所以這樣生產出來的「肉」,也被叫做「干凈肉」。
目前,這樣在培養基里長大的人造肉,已經在美國 300 家超市上架。美國 Just 公司代表 Josh Tetrick 說,預計今年年底,人造「干凈肉」會出現在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各大餐廳。
另一家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做的漢堡
04
那,未來我們干嘛要吃這些食物?
看到這里,你可能覺得挺新奇,但同時又有點納悶:平常不是吃得好好的嘛,干嘛大費周章,折騰這些有的沒的?
實際上,在這場食物科技的浪潮背后,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未來——
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到 90 億,全球對食物的需求量將極大增加,尤其是肉類。
而在長年過度消耗資源、「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等累積的惡果下,可以預見的是,耕地等資源已經無法滿足未來 90 億人的飲食需求。
據聯合國《The Feed Behind Our Food》報告顯示,過去 20 年,由于土地集約化,地球 20% 的耕地越來越貧瘠,面臨嚴重退化的危險。而這樣種出來的食物,營養價值也在不斷下降。
光是種植牲畜吃的飼料,就用掉了全球近一半的土地。加上全球氣候變得更加極端,增加糧食供應會變得十分困難。
畜牧業對全球變暖的影響也值得被關注。
你可能不知道,牛常常打嗝和放屁,排出大量的甲烷氣體。養牛業所產生的甲烷氣體已經占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15%。
「它們正在嚴重影響地球部門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的創始人,帕特里克·布萊恩(Patrick Brown)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
更無奈的現實是,環境污染在全球范圍內正日益嚴重。人類傾排到環境中的很多污染和毒素,正被養殖的動植物所吸收,在被人類吃掉后沉積于人體內,又毒害了人類自身。
在「保護地球」似乎已經淪為一句遠在天邊、無關痛癢的口號的今天,研究未來食物的想象力和緊迫性,也許還能警醒人類幾分。
真正需要被保護、被拯救的,恰恰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本身。
提示:
*本文經BottleDream(ID:bottledreamer)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歡迎進入「人造肉」時代
未來的肉不是肉,人類20年后吃什么?
Bits x Bites:十年前錯過互聯網?如今不要再錯過食物科技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 微信群 /
加王淼(Bill Wang)微信:FBIFwang(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2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茶飲料、啤酒、休閑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營銷、研發、包裝、代工、功能性食品等,關注訂閱號回復“2”可了解群介紹。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