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為什么要善良?這是我見過最動人的解答!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或許你看過無數干貨,這篇文章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雞湯,也可以理解為“營銷的智慧”,如果有所感悟,改變你對營銷本質的一些看法,讓你感悟到善良的力量,或許是最大的干貨吧!

    01

    這個世界一直在偷偷獎勵善良的品牌

    格力用品質的善良征服了全球,成為了行業領先。

    要捐就捐一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讓王老吉從“預防上火”飲料一舉成為2008年以后的“國民可樂”。

    海爾高舉“服務”,在專家品牌盛行的家電市場成為一顆常青樹。

    “善良的品牌”指的不是公益活動做的多才叫善良,真正的善良是把每個動作行為,每個細節貫穿到營銷的各個環節。讓顧客、經銷商、供應商和企業實現多贏的經營理念。

    我理解的市場營銷,賺錢排在最后一位。對于有些人而言,營銷是一場爾虞我詐獲取暴利的商業行為,只有賬戶中長長的存款和香車寶馬才能獲取一點點成就感,或許賺錢是每個經營者最原始的出發點。

    但對智者而言,品牌經營的過程是一個“利他鏈”鏈條的設計,自己的那一份收益是多方多贏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是目標和過程。畢竟品牌存在的本質是建立了市場競爭文明的秩序,尊者為王。

    我不是信教徒,也不是佛系營銷人。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一是受個人的成長過程的影響,再結合研究大品牌營銷多年后總結后,領悟到善良對營銷的影響無處不在。它真的不是“誠信經營”這么簡單,品牌善惡的區分立竿見影,很多處于同一起跑線的企業因為經營理念的不同結局各異。

    品牌的成型和人的成才過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走向營銷崗位的我,今天對客戶所有的輸出,飽含著關于“善良”的種種教誨。隔行不隔理,品牌如人,人如品牌。

    02

    父母種下了善良的種子,如今逐漸發芽開花

    人為什么要善良?我也不清楚,也許想活的開心自由一些吧。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人性,善惡的交織構成了這個復雜的世界。但能確定的是善良是人生旅途中的護身符!

    種下的善果,真的會遍地開花

    二十多年前,父親為了我的出世逃避計劃生育,從鄂西北的小地方來到離鄉二百多公里相對富饒的地方,聽母親回憶,只攜帶了被子、糧食和一些少量的鍋碗瓢盆,順江而下的旅途中,在那個改革開放的初期,衣衫襤褸的兩口子活像逃難的饑民。

    父親飽讀詩書,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在那個偏僻的老家沒有找到一屆用武之地。講書、代人書信、鄰里紅白喜事幫襯成為了他在老家的標簽。自小研習中草藥,成為了方圓幾十里小有名氣的草鞋醫生。

    但這些技能在善良的父親手里,并沒有成為斂財的工具,或許他連賺錢的意識都沒有。后來我假設,如果他能活到21世紀,一定會讓我衣食無憂吧。

    搬家在船上晃蕩的三十多個小時里,父親把他的多才多藝發揮到淋漓盡致,吸引了整整一層散客艙的乘客,從說書到唱歌,衣衫襤褸的他成為了整個船艙的“落難明星”,讓整個旅途的人們感受到了別樣的快樂。下船后離搬家住址還有近三十公里的距離,是兩個船上的旅友幫助他完成了鍋碗瓢盆的遷移。

    來到陌生的地方,舉目無親。糧食、錢和一切生活難題都擺在了樂觀的父母面前。為了迎接我的出生,父親連板凳都沒坐熱,開始到周邊鄰居家一一拜訪。生性幽默樂于助人的他不到半年,又成為了當地的大忙人。從幫人挑水、整理菜園到治療大傷小痛,只要能幫上忙的,父母竭盡全力。善意的交際一點一滴的換成了家徒四壁中的一把米、一顆白菜、一把鍋鏟和一件舊衣裳。

    待我出生時,是搬家后的9個月后,家里開始從三三兩兩的鍋碗瓢盆逐漸豐滿,家具、寢具、糧食以及我出生的尿布在鄰里的幫襯下開始有了點家的雛形。

    一聲清脆的哭啼,我出生了。父親寫在臉上的焦慮開始有了些許寬慰。母親倒是一籌莫展,生氣的對父親說:“這孩子,以現在的條件哪能養活?以后梳洗你自己辦”,父親一口肯定的回答:“我負責!”。于是父親從小兒健康調理,到梳洗、打扮一手攬下。經常把我裝到他那件洗得發白藏青色外套的兜里,四處幫忙。

    家里的一針一線、一布一糧都是父母四處活動籌措而來,春季種糧、夏季除草、秋季收割、冬季砍柴,稍微有點空閑,家里就堆滿了各種治療感冒、風濕痛、婦科、不孕不育、兒科和其他病癥的病人,只要父親拿手的病癥,他就把我扔給鄰居,自己帶上鐮刀和小鏟子四處在布滿荊棘的山中、懸崖里尋找草藥。

    從切片、熬藥到用藥、理療父親親力親為,家徒四壁的破房子,嫣然成為了名震一方的戰地診所。我6歲前就是在東家西家鄰里的懷抱中和父親身上那濃濃的中藥味中度過。

    善良一點一滴的輸出,回報也是一針一線的來臨

    父親行醫的那些年,據母親回憶至少有上千人慕名而來,有幾十對無法生育的夫婦在父親的調理下生下了第一個寶寶。但善良又倔強的父親從沒有把它當做斂財的工具,總是微微一笑拒絕了人家金錢的回饋。

    于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家里就堆滿了我的衣衫、尿布、一斗米、一塊肉和一包糖,母親通常要拿出平日最舍不得吃的美食招待來客。這種樸實的回報方式延續了多年。雖然如此,家里還是經常缺米少油,因為善良的父母從不把這些回饋當做理所當然,饋贈的物品要么讓人原封不動的帶回去,要么一桌好酒菜招待了人家。剩下的只是“楊家老好人”這個盛行幾十里的美名。

    你沒看錯,就是那種又窮又好的名聲。

    1996年,父親終于在沒日沒夜的操勞下,染上了重病。但生性倔強的從不驚擾他人,直至臥床,鄰里才驚覺事情不妙,待大家把他抬到醫院時,醫院下達了死亡通知書。

    記得他離世的5月,天空下起了一場罕見的大雨,空空如也的家中只剩下母親那撕人心肺的慟哭聲。從學校匆匆趕回的我,傻傻的看著鄰里踩著齊膝的爛泥為父親趕制棺材搭建靈堂,米缸里只剩不到1個月的口糧,春夏交替的季節里連一塊肉都沒有。鄰里紛紛拿來平日舍不得吃的柴米油鹽,長輩們東拼西湊拿出壓箱底的錢財,湊齊了葬禮的全部費用。

    看著已經悲傷到不能自理的母親和靜靜躺在棺材的父親。無數不認識的面孔從四面八方趕來抱著我潸然淚下。“楊老您放心的走,您的孩子我們會盡自己的能力幫襯,讓他順利成人。”這句我當時聽不懂的誓言,在我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實現。

    聰明的父親不是不知道手藝變現的道理,只是他堅持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原則,無數次向身邊奉勸他的鄰友傳達自己從異地搬遷到今天的立足,全是受了大家的恩惠,沒有必要為了物質滿足自我。這種精神伴隨了他短暫的一生。

    待他入土后,母親向我轉達了父親16個字的遺囑:誠實守信、知善回恩、善始善終、惟真惟實。后來成為了我做人做事的準則。

    老人常說,好人有好報,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一句迷信。父親的離世無疑是雪上加霜,沒有了他的張羅,記憶中的童年每年總有幾個月沒有大米吃,雖然那個年代普遍都不富裕,鄰里每逢宴席、來客時總是帶上我們改善生活,外出讀書時,總是有不認識的人攔著我給我書包塞滿各種物品。時至今日還有無數人人念及當年的恩情,伸出一雙雙感恩的手。

    長大了,我才明白他人幫助,不是無緣無故的因果,是父母種下的善果化作了雨露,潤澤了那些風雨飄搖的孩童時光。父親雖然沒有給我留下任何財產,卻留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精神財富,讓我養成了惟真惟實和知善回恩的個性。踏入社會后,總能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得到他人的提攜和指導。

    如今母親的身體矯健,我的工作蒸蒸日上。艱難時日種下的善果,已經聽到了幸福之樹花開結果的聲音。

    至此,感悟到善的力量,在成長中實踐,也在實踐中受惠。走入營銷崗位的今天,觀察了近百個品牌沉浮的歷程,洞悉到這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善良和信任是人際關系最好的潤滑劑,善良也是營銷最鋒利的一把刀。

    03

    善良是營銷最鋒利的一把刀

    這是一個由善者主導的社會,每一次的商業變革,每一個新品的爆紅,出發點都是為了滿足人們更好的生活。品牌的存在就是為了建立更好的競爭秩序,善者大成,奸者自掘墳

    人如品牌,品牌如人。善良和真誠能讓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中遇難成祥,得到很好的立足和發展,營銷亦是如此。

    商品的交易過程,是傳播期望、贏得信任和驗證預期的循環。顧客把手中鈔票投給你,你若夸大或違背了顧客對你的期望,就種下了品牌消亡的種子。相反,你的每一次善良的輸出,顧客銘記在心,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你,還源源不斷的向身邊的朋友舉薦你的品牌。不要以為顧客是冰冷的鈔票,他們是一群活著的人:有情感、知善惡、懂感恩。

    善良的品牌就是這樣成為了消費者的朋友,持久的信任成為品牌營銷一把最鋒利的刀,所向披靡。

    那么品牌的善良表現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又如何踐行善良的營銷?

    04

    創始人經營品牌的初心,決定了品牌的命運

    如果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機,那么創始人就是品牌和員工的復印機。善惡是企業品格的基因,從上到下。所謂營銷,先在于“營”后才有“銷”,經營含有籌劃、計劃、組織、規劃、管理和產品輸出。產品和品牌就是經營者的孩子,珍惜孩子的每一根羽毛。種下善良的“營”才有長治久安的“銷”。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小成靠聰明,大贏靠德。爾虞我詐終究是不會長久的。

    誰都知道,做事先做人。有一顆堅定執著的心,團結起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執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想要的結果一定會來。事在人為是俗理。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

    人品是樹起來的,營銷不是靠忽悠得來的。品牌一半是產品,一半是人品。有句老話意思類似“當你看對一個人的時候,他干什么都是對的,當你看不上一個人的時候,他干什么都不對。”經營品牌的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營銷需要歷經長期的艱苦奮斗、技術創新、人性化服務和持續不斷的改進,才逐步形成品牌影響力。“三甲”醫院無需廣告門庭若市,打廣告的莆田系醫院醫鬧不斷。

    情懷、責任、擔當,這些看起來很虛的詞語,都是很實在的存在于一些人的身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有了一個個經久不衰的、魅力持久的品牌。

    企業創始人作為品牌的核心人物,他創建品牌的初心如果只是為了賺錢,滿足自己的金錢欲,下面的團隊所有的出發點也會變成“嗜利如命”的偽君子。難免做出傷害品牌信任感的事情出來。顧客感受到你的虛偽,如驚弓之鳥般棄之而去,轉而關注其他的品牌。

    品牌是主要締造者人品的集中展現,也是其最高領導人人品的直接展現。假設消費者買某品牌的空調,發現質量很差,售后服務也很差,基本可以斷言,其品牌締造者的人品基本上與空調在一個檔次上,因為,有什么樣的最高領導人,基本上就決定了其有什么樣的高層管理人員,以此類推,也就決定其有什么樣的團隊。

    品牌在體現人的勞動成果的同時,還集中展現著其締造者的綜合品質。品牌的本質即其締造者的人品或者說“品牌即人品”。

    任正非、馬云、董明珠創立華為、阿里巴巴和格力之前,是當下一個個鮮活的代表。馬云說不愛錢的段子,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句笑話,但在我看來是一句發自肺腑的真言。

    05

    把善良輸出到產品和營銷的每個環節

    有人說人的福氣是長輩積攢的,吉人自有天相指得不是一個人的面相,而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精神面貌能吸引一群同樣志同道合的摯友。他的舉手投足深深的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所做的事情能讓每個相關者得到利益,試問誰不愿和這樣的人共事?“福氣”自然形成。

    同樣,品牌的福也是自己積攢的。有福氣的品牌也有“天相”,天相不是五行八卦的迷信,而是體現在品牌的產品、服務、廣告策略、包裝、營銷模式和分利模式的方方面面。

    我從四個層面簡單闡述如何把善良輸出到品牌的各個環節。因為你的品牌營銷的每一次輸出,顧客都能從細枝末節感受到你的品德。

    第一善:打造以“利他”為原則的營銷鏈系統

    品牌發展的潤滑劑是互惠互利,商品市場化,市場品牌化,經濟體制的變改,成就了一個民族的經濟圖騰。然而,正是這種驅逐于利益最大化的貪婪,破壞了市場調控的基本方向和準則,使各種商品的名牌品牌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各種各樣的制造者和所有消費者因為這一誤區,從此兩廂情悖,互不信任。

    顧客掏錢購買品牌,是為了解決麻煩的同時收獲幸福感。

    經銷商經銷你的產品,是為了獲得預期的銷量。

    供應商信奈你的企業,是為了從你的發展中獲得持續穩定的增長。

    員工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你,是為了賺錢養家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的綻放。

    品牌的一舉一動和一針一線,牽動著整個鏈條的神經,你承諾出去的一切諾言,不說全部做到,至少不能辜負鏈條中相關利益者的預期。任何環節的踐踏都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品牌,善良的出發點造就信任的營銷鏈條,鏈條活了品牌就活了。

    和諧、認同、觀念、價值便能喚醒人感恩的心。“ 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是經營品牌的最基本原則,沒有什么力量能夠超越這個基本定理。

    善良和信任是品牌營銷最好的潤滑劑,堅持“利他”原則,不辜負顧客、經銷商、供應商和員工的期望,實現多贏的經營格局,把企業的收益擺在最后一個環節。品牌的品德自然形成,在每個環節種下的善因,一定會收獲豐厚的利潤碩果。

    第二善:產品必須急顧客之所急,產顧客之所需。

    真正的善良,是恰到好處的贈予。產品的形成亦是如此,企業從顧客問題和麻煩中尋找需求的源點,急顧客之所急,產顧客之所需,一旦被激發,將成為締造偉大商業傳奇的根本力量。

    產品的誕生不是始于生產線上,而是始于對需求的洞察,圍繞滿足需求、消除痛點、化解麻煩的方式構思產品,再運用技術手段生產產品,把有形的實體產品和無形的服務投入市場,形成從洞察到概念再到研發、生產的完整過程。

    可以這么說,需求才決定產品的形式和命運,這對品牌經營者的洞察力、研發能力和資金等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真正做到產品急顧客之所急是一件復雜的博弈,但如果能抱著這個善良的出發點,自始至終保持對問題和麻煩的敏感和探索精神,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我們就可稱其具備了“善良的暢銷品”的基因。

    產品出來的第二步是打造令人愉悅的用戶體驗。

    第三善:用品質和用戶體驗傳達你的品格

    眼中只有利潤是營銷最大的惡,把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擺在第一位,尊重用戶對品牌的任何一個感受,用品質和最佳體驗傳達你的品格。

    品牌的輸出,落地到顧客這里,不要以為你賣給他就完事了。品牌的真、善、丑、惡就在這一刻開始滋生它未來的命運。

    包裝、陳列、購買方式、渠道、配送、材質、使用便捷性、使用過程、使用壽命和售后服務構成完整的用戶體驗,每一個環節的輸出,都不是你值得松懈的環節。

    寶潔建立了完整的用戶體驗追蹤鏈條,寶馬汽車一年一度的追蹤回訪,目的不是刺激顧客再次購買,而是為了打造更好的用戶體驗。每個細枝末節的追蹤和體貼的售后服務,傳達了品牌迷人的品格。

    細節上的善意,顧客看得見摸得著,顧客感受到品牌的善意,自然心生感恩。口碑、回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善良的品牌往往獲得更大的銷售機會,反之逐步走向覆滅的陷阱。

    品牌的第四善,是空虛作家不夸大產品的事實。

    第四善:最好的廣告是真誠的,傳達品牌的力所能及。

    知名的,不一定能成為品牌。說到廣告,很多人想到是擴大知名度。這當然是廣告的目的之一,但作為品牌,其廣告的意義就不只是知名度這么簡單了。

    廣告是一場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的對話,就像你和姐妹之間的交流一樣,你是愿意聆聽一臉真誠的介紹,還是喜歡夸夸其談的王婆賣瓜?傳播就是一把雙刃劍,傳播如人,要言必行行必果。

    最好的廣告是用真誠的態度傳達出品牌對顧客的關心,想顧客之所想,解顧客之所急。不夸大其詞,準確、簡單的傳達品牌的力所能及,就是品牌傳播最大的善。

    這種感覺,就像朋友介紹自己能幫你解決某些難題。言行舉止透露出可信和可靠,他準確向你傳達付出和得到的利弊后,讓你放心的把問題交給對方。你把顧客當傻子,你才是真正的傻子!

    06

    總結

    賺錢技巧無數,唯有德者可以其力,世間變幻莫測,唯有品格可立一生!

    人為善,福雖不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不至,福已遠離。品牌如人,人如品牌。不管別人為逐利瘋狂到什么程度,都要堅守善良的原則。尊者為王,奸者自掘墳。品牌種下善良的種子,一定會遍地開花。用誠實、守信和善良打造誠實守信的營銷共同體。

    來源:營銷少走彎路

    作者:楊雙喜

    提示:

    *本文經營銷少走彎路(ID:yangshuangxi2015)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 微信群 /

    加王淼(Bill Wang)微信:FBIFwang(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2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乳品、飲料、茶飲料、啤酒、休閑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營銷研發、包裝、代工等,關注訂閱號回復“2”可了解群介紹。

    FBIF食品飲料創新
    創新 · 深度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48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18日 22:51
    下一篇 2018年3月19日 07:2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