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FBIF看看不一樣的食品世界!
訂閱號三千,不置頂,如何找到我?
來源:賽先生(ID:iscientists)
作者: 祝葉華(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
在FBIF研發微信群里曾熱烈的討論過昆蟲食品,自此引發了圈內朋友熱烈的爭議,吃慣了餐桌上魚肉的伙伴們為將來可能面臨的昆蟲世界惴惴不安,為安撫恐懼的伙伴,Bugsolutely的創始人Massimo Reverberi在FBIF帶來“一點也不嚇人的昆蟲意面“,然而,仍然阻擋不住一部分堅持吃“原生”昆蟲伙伴的決心。2050年,人類將邁入90億人口大關,面對食品短缺,不管,接受還是不接受,人類餐桌上的食物終將被一部分昆蟲食品占領。作為食品人,你怎么看?
聯系Mote(微信:motechan)推薦好文,暫不接受軟文,廣告。
民以食為天,吃飯對人類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翻開人類食譜,你會發現,人類的“餐桌”豐富多彩:飛禽走獸,無一不食。隨著世界人口激增,食物逐漸成為緊俏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昆蟲被納入未來食物的考慮范圍。
圖片來源:FAO
來自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建議
去年 “世界糧食日”前夕,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了2016年度“全球饑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約有7.95億饑餓人口,相當于每9個人中就有1個人在挨餓,而且這些饑餓人口基本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其實早在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審議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提出了在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困與饑餓”的宏偉目標。但2016年GHI指數的發布卻預示著,世界各國如果不加快減少饑餓步伐的話,人類將難以實現2030年完成零饑餓的目標[1]。
在糧食緊缺的同時,人口卻在飛速增長。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可達90億。“未來人類吃什么”已經不是一個假想,而是迫在眉睫、亟需解決的問題。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項名為《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的報告。報告中提到,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種,許多昆蟲富含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可以作為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有助于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2]。
2015年,世界銀行也發布了題為《昆蟲:人類未來食物?》的專題報道,稱全球人口增速、土地缺乏、海洋遭過度捕撈、氣候變化給全球食物體系構成了額外壓力,因此,養殖供人類或動物食用的昆蟲,被視為滿足全球食物需求和緩解環境負擔的潛在替代方案[3]。
目前,在拉美國家,昆蟲已逐漸融入其膳食結構,在亞洲的部分地區,蠶蛹、蚱蜢等常見的昆蟲也走上公眾“餐桌”,在我國的云南等地,昆蟲甚至成為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
昆蟲菜為何入人類“法眼”
昆蟲是大自然的饋贈,在饑餓“縱橫”的國家,昆蟲將來或許會成為“救命稻草”。
2014年5月,全球首次以昆蟲為主題的國際會議“昆蟲喂飽世界(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在荷蘭舉行,會議主題為“推動昆蟲作為人類食物和動物飼料的應用,以確保糧食安全”。
與會人員對236種可食用昆蟲的營養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許多昆蟲的蛋白質、鈣、鐵、鋅、脂肪等含量竟超過了傳統肉類。就拿在人們心中形象相當負面的昆蟲——蝗蟲來說,它的蛋白質含量高達74.88%、脂肪含量為5.25%,并且其氨基酸含量比魚類高1.8%~28.2%,通過與傳統肉類(牛肉)的對比發現,每100g牛肉(干重)鐵的含量為6mg,而每100g蝗蟲(干重)的鐵含量則為8~20mg。又比如,金蟬蛹是被許多人逐漸接受并食用的昆蟲,尤其是油炸蠶蛹更被部分人視為“人間美味”,據估算得出,金蟬蛹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8.58%~70.2%,這可是牛肉的近3.5倍、雞肉的3倍、雞蛋的6倍[4]。
除了直接食用,昆蟲的“副產品”也逐漸受到關注。2004年,美國愛荷華大學Subramanian Ramaswamy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太平洋折翅蠊的蟑螂產的“奶”(蛋白結晶),其營養成分是牛奶的3倍,是熱量和營養的絕佳來源,這種特殊的結晶中包含了脂肪、蛋白質和糖類。Subramanian Ramaswamy等人通過基因測序發現,蟑螂奶中包含多種氨基酸。當然,僅靠蟑螂自然產奶肯定無法達到“喂養人類”的目的,因此研究人員計劃在實驗室制造生產這種“蟑螂奶”。[5]
昆蟲不僅可以解決吃飯問題,或許也會改善地球環境。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食用昆蟲正被視為一種低碳的飲食方式,部分昆蟲和生態環境學家認為,食用昆蟲有助于緩解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渾身都是蛋白質的昆蟲,具備超高的飼料轉化率。例如,1kg飼料在蟋蟀體內產生的可食用蛋白比牛肉多12倍。并且,昆蟲不像牲畜一樣需要“巨大”的生長空間,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量也比牲畜低。飼養常見的昆蟲(如蟋蟀和蝗蟲),其排放的甲烷氣體比飼養家畜要少近10倍,而排放的一氧化碳更是比家畜少300倍左右[4]。除此之外,某些種類昆蟲的抗旱能力很強,它們的生存需水量比牛、豬或其他家禽少很多[6,7]。
蟋蟀串(圖片來源:Tim Olson, CC BY 2.0)
已走向餐桌的“蟲子們”
在FAO的報告中,有一個數字特別矚目:目前世界上有20億人在食用昆蟲。
FAO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展的研究顯示,目前人類消費最多的昆蟲分別為:甲蟲(31%)、毛蟲(18%)、蜜蜂、黃蜂和螞蟻(14%)以及蚱蜢、蝗蟲和蟋蟀(13%)[2]。喜歡食用昆蟲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非洲、亞洲和拉美地區。油炸是最常見的烹飪昆蟲的方法。據體驗者描述,部分昆蟲被油炸過后,能令人從中品嘗出干果和巧克力的味道。
目前消費最多的昆蟲(圖片來源:FAO)
蟬蛹富含蛋白質、鈣、維生素、礦物質等以及其他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圖為炒蟬蛹(況梁 攝)
對于昆蟲作為未來食物的備選,人類的心理障礙也許是這一替代食物遇到的最大阻力。畢竟部分昆蟲的野外生長環境讓人難以接受,加之一些昆蟲的“樣貌”在很多人眼中可謂“丑陋”乃至“惡心”,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從心理上拒絕食用這種“替代食物”。
對此,研究人員和廚師們腦洞大開,用各種創意將昆蟲與普通食物混合在一起,制成面包、薯片、餅干等日常食物,從而規避掉昆蟲形態令人產生的不適,讓更多人可以接受昆蟲食品。蟋蟀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B及其他營養成分,其含鈣量可媲美牛奶。在老撾,蟋蟀甚至被譽為是解決營養不良問題的“藥膳”。
在此基礎上,瑞典甜品公司(Bitty)開發出蟋蟀的“小清新”吃法——把蟋蟀壓成蟋蟀粉,將蟋蟀粉與其他的烘焙原料混合,制作出蟋蟀面粉餅干,當然,如果顧客不喜歡烘焙成品,也可以直接購買蟋蟀面粉;Exo食品公司則“口味更重”,他們推出了蟋蟀含量更高的能量棒,這種能量棒不僅口味多樣:堅果、香草、花生醬、藍莓等,而且每塊能量棒的蟋蟀含量達40只,絕對“大補”。
蟋蟀面粉餅干(圖片來源:BittyFoods)
蟋蟀能量棒(圖片來源:Exo)
提醒:食品安全仍是重點,并非所有昆蟲都安全
雖說民以食為天,但食以“安”為先卻是前提。在食用昆蟲時,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科學家對于昆蟲的食品安全性還缺乏系統研究,某些突出問題仍然存在,例如野外捕獲的昆蟲可能會沾染其他污染物質,而工業化飼養的昆蟲,由于昆蟲也有自身的病原體:病毒、細菌、真菌等,也可能會給人類或者牲畜帶來危險。
除此之外,昆蟲的高蛋白質含量也可能在食用過程中“惹禍”——引發過敏反應。例如,對原肌球蛋白過敏的人群不可以食用甲殼類(蝦、蟹)食物,而昆蟲和甲殼綱體的原肌球蛋白序列類似,因此,對甲殼類過敏的人群也不能輕易嘗試食用昆蟲。
綜上,昆蟲作為一種未來可能的糧食替代能源,其在食用和飼料方面的潛力還有待開發,科學家對其消費情況的研究也才剛剛起步,可以證明其對糧食、營養和環境安全的重要性的科學資料相對缺乏。因此,昆蟲是否可以在未來成為人類的替代食物,還需更多詳實的科學數據來驗證。
參考資料:
[1] 2016 Global hunger index: Getting to zero hunger. https://www.ifpri.org/publication/2016- global-hunger-index-getting-zero-hunger.
[2] FAO/WUR. Edible insects: Future prospects for food and feed security, 2013.
[3]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015/06/10/grasshoppers-at-the-movies-or-the-food-of-the-future.
[4] Van Huis A, Dicke M, Van Loon J J A. 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J]. 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 2015, 1(1): 3-5.
[5]https://www.sciencenewsforstudents.org/article/got-milk-roach-milk-could-be-new-superfood.
[6] Oonincx D G A B, De Boer I J M.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roduction of mealworms as a protein source for humans – a life cycle assessment[J].2012, PLoS ONE 7: e51145.
[7] Oonincx D GA B, Van Itterbeeck J, Heetkamp M J W, et al. An exploration on greenhouse gas and ammonia production by insect species suitable for animal or human consumption[J]. 2010, PLoS ONE 5: e14445.
/ 更多文章 /
前瞻產業:當心,一大波昆蟲正爬上你的餐桌
昆蟲食品,中國下一波食品行業潮流?
/ 公眾號使用指南 /
點擊菜單“趨勢排行”可查看行業趨勢文章、全球食品飲料排行榜。
訂閱號后臺點擊菜單“FBIF”回顧FBIF2017完整議程、演講嘉賓、合作伙伴、現場活動等信息
回復”參會名錄“、“照片”、“新聞”、“速記稿”可查看相應信息,其他關鍵詞請回復“關鍵詞”獲取
后宮訂閱號三千,不置頂,如何找到我?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2”申請加入CEO、營銷、研發、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飲料、創業、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