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2016演講文稿(整理)】
演講嘉賓:符傳志,移動營銷Airwave總經理,宏盟媒體集團
Vik Kathuria,全球代理合作負責人,甲骨文營銷云
劉子源(Jim Lerttanapaiboon),首席執行官,瑪麗椰子水(中國)
Bhasker Jaiswal,業務智詢執行總經理,浩騰媒體
Ranjit Singh,首席執行官,富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圖為: 符傳志,Vik Kathuria,劉子源(Jim Lerttanapaiboon),Bhasker Jaiswal,Ranjit Singh(從左至右)
演講視頻
符傳志:其實有很多數字能證明消費者的變化。你覺得互聯網或者是數字移動新技術如何改變人們的消費?
Vik Kathuria: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數據的大爆炸,現在有很多的接觸點和互動點。從傳統的零售商角度講,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數據就像一條河一樣,每天都在你面前流通,而你如何從這條河中舀一桶水,這桶水可以給你帶來和消費者相關的洞見。其實最終關注的是如何把消費者的體驗做好。那么,想做好消費者體驗,就要進行相關的行動洞見,然后把這個用在營銷或者媒體互動上。
符傳志:五年前消費者或者現在消費者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變化?
Vik Kathuria:作為消費者,我會從各方獲得觀點反饋。我有很多渠道了解產品,這對于零售商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那么如何保證消費者找到合適的信息,獲得合適的價格?有很多人都在評價我們的產品,我們如何找到消費者,確保消費者獲得正確的信息很重要。
符傳志:現在很多人都在線上購物,在中國消費者有什么樣的變化?
劉子源:我覺得電商和傳統渠道互補性是很強的,像有一些品類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但是有一些需要在實體店感受。如果重復購買,我會比較價格。但是整體來看體驗也是購物很重要的一部分。消費者購物不僅是購買產品本身,很多時候還涉及服務元素,這也是產品的價值主張的一部分。
Bhasker Jaiswal:比較大的區別是我現在有更多的時間。我在網上研究之后再下單,我可以更高效的利用時間。現在買東西不會受到地理限制,因為現在市場是很繁榮的,有很多折扣,而且比網上購買要方便,更加省時。
Ranjit Singh: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手機變成越來越智能和互聯。我開始用手機購物,非常方便,可以隨時隨地購物,讓他們送到家里。但是比較貴的產品我肯定會在網上了解,看看價值,看看配置,選擇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
符傳志:大家線上線下購物百分比分別占多少,還有太太又是如何分配的?
Vik Kathuria:鑒于紐約曼哈頓的方便性,亞馬遜發貨非常方便,所以對我太太來說,70%到80%通過在線購買。
劉子源:我80%是在線上完成的。
Bhasker Jaiswal:我除了買午餐,我現在都不用錢包,食品基本上通過線上購買。
Ranjit Singh:我有點不一樣,一般日常的主要還是線下。
符傳志:現在有一個說法是實體的零售已經開始走到盡頭了,未來就靠電商了,大家怎么看?
Vik Kathuria: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根據我們和大的零售商合作,我覺得第一,零售并沒有消亡。我認為作為零售商來說,你不應該在電商的主戰場與電商競爭。就像孫子兵法一樣,你要想打勝,你不能與競爭對手的優點競爭。傳統零售最大的資源是有很多旗艦店,門店,進行體驗式營銷。如果你的投資是聰明的,實施無處不在的品牌戰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然后你再投資于數字營銷。
符傳志:你覺得在美國開始采納這種無處不在的渠道策略了嗎?
Vik Kathuria:過去5-7年,他們都開始轉向大渠道。關鍵是怎么樣通過網站,把消費者引到你的門店里去。
劉子源:從品牌商來說,小眾品牌的戰略,零售并沒有消亡,而且非常關鍵。零售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個是從打品牌的角度來說,我們很少看到真正意義的只做線上的品牌。線上品牌達到一定規模就遇到瓶頸,很難突破了,這就是為什么線下零售非常重要。第二從分銷的角度來看,盡管零售的搶生意這種說法很普遍,但是線上的交易占比很小,所以不是相互蠶食的關系。歸根到底,無處不在的渠道策略,促進兩者相互補充。
Bhasker Jaiswal:首先,不同的服務渠道服務不同的目的,你要看一下人們在線買什么,線下買什么。手機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但25%的人沒有智能設備。你還需要關注高價值的客戶喜歡購買什么,但還要考慮電子商務的到達率。所以還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有不少人很看中體驗。作為這個品牌商,你得清楚消費者的年齡構成,價格敏感度等。
符傳志:在二三線城市,在線可以給線下巨大的補充,尤其是還沒有在二三線開實體店的品牌,你同意嗎?
Ranjit Singh:線上與線下更多的是一種互補。作為品牌我可以通過線下安排渠道,當我們沒有當地的分銷商或者分銷網絡,只有通過電商才能賣出更多的產品。所以既要打造分銷網絡,也要利用線下便利的資源。
Vik Kathuria:大家都說得很好,我發現一點就是便利,便利是大家線上購物的主要原因。作為零售商,需要有分層的策略,二三線城市主要是靠分銷,一線城市主要是便利,便利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所以你的戰略要適時適地調整。
符傳志:從零售商的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去擁抱線上?所以我想問問看他們應該做什么,是直接進軍一線城市還是要下沉到三線四線城市?
Ranjit Singh:很多品牌已經有線上銷售了,不過不少品牌仍處在早期階段。很明顯,大部分品牌和客戶都知道要有在線銷售,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己開店還是和誰合作去開網店。建立一個網店很容易,但是管理維護店鋪需要很多的資源。第一步要做的是理解客戶長期的預期是什么,我們建議一開始不要在所有的網上平臺開店,否則會疲于奔命,先要了解清楚網上銷售的情況,然后做決定。
符傳志:像淘寶這些天貓地方都是老牌電商的品牌,從零售的角度來看,你準備自己開店,還是做天貓還是會怎么考慮?
劉子源:我沒有想過要去開店,因為我不是一個零售專家,因為我們在零售不占優勢。有店并不代表就有流量,而且還要考慮轉化率,如果你沒有流量的話,其實你轉化率就算100%也不行。當我們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我們需要保證合作伙伴在天貓,京東這邊有資源。
Vik Kathuria:你的戰略是基于兩個事情,第一個要保證不影響現有的關系,第二是做最擅長的事情。你們擅長的是產品和品牌價值,不是零售的體驗。你們公司關心的是產品和品牌。
劉子源:是的,電商的服務很重要,用戶的體驗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考察合作伙伴的物流和客戶服務的能力。
符傳志:你們有沒有提高銷售或者是實現銷售的轉換的例子與大家分享一下。
Bhasker Jaiswal:我給大家舉一個美國的例子,幾年他們開了一個展示廳,比較獨特的是這個展示廳,只能看不能買東西。他的分銷和購買是分開的,這家公司做的是很成功的
符傳志:中國也是一樣的,像原來只有在線上,現在也有實體店,確實有一些商家選擇加強的策略,關鍵還是要看客戶在哪里,他在哪你就在哪,你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做。
問答環節
提問1:有消費者把商場當成了與朋友互動的重要社交機會,這是線上無法復制的,你們怎么看?
劉子源:看一下傳統的零售,不管是百貨商場其實表現都不怎么好。但是便利店由于追上的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有70%的增長率,非常地棒。像中國社會看中家人,看中在一起,如果你有一個場地,創造一種社交環境方便家人朋友聚會,這種時候你就是創造價值。你給他們創造價值,你就有可能成功。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