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經歷過非典的海歸餐飲人,我是這樣戰“疫”的!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神田川是一家有18年歷史的日式拉面店,林晨是創始人之一,曾在日本學習工作10年,對日本餐廳的經營管理方式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



    01

    快速反應


    林晨經歷過2003年發生的非典,當時神田川拉面只有一家門店,位于學院路。神田川屬于為數不多的,能對非典疫情做出快速反應的商家,他們采取了不少細致全面的措施。

    比如:全體員工百分之百持健康證上崗,包括公司管理人員;每日測量體溫,及時發現隱患;佩戴口罩上崗;餐廳每日兩次,徹底地清潔消毒。

    在餐廳堂食區,加裝了兩處供顧客洗手和消毒的區域,用醒目的標識引導。員工佩戴便攜式噴壺,內裝消毒酒精,主動為進店顧客消毒雙手。

    平時擔心店鋪內部消毒水的味道太重,引起顧客的反感。那段時間,神田川特別強調,要讓進店的顧客聞得到消毒水的氣味。

    事實證明,很多顧客聞到消毒水的味道,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非典期間,雖然營業額明顯下降,但是,日式拉面給消費者留下了比較正面的的印象,至少干凈、明亮、可信度高。

    非典持續的時間很長,神田川為了解決生存問題,想出了各種辦法自救。當時還沒有外賣平臺,只能鼓勵員工走出店鋪,尋找團餐大客戶。

    學院路有一家飛龍動畫的日資動漫公司,有一百多位員工,林晨親自拜訪日方董事長,每天中午為他們提供近百份日式弁當。

    正是因為經歷過非典,神田川在疫情發生以后,反應相當快速。1月中旬,林晨就和團隊核心成員分享了非典期間的經驗。

    1月20號,林晨就從日本訂購了近五千個口罩,一個星期之內空運到杭州。不僅保障了公司各門店口罩的需求,還無償分享了一些給有需要的人。

    1月23日,一批日本技術的消毒液也到貨,分發到供門店使用。林晨回想起來,提前購買口罩和消毒液的決定真是太正確了,特別是口罩的確保。

    02

    七大措施


    這次疫情過后,會給餐飲行業帶來哪些改變,或者說必須做出哪些改變,才能提高對抗疫情的能力呢?這是經歷過兩次疫情的林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第一、首先是戰術層面,完善餐廳各項制度和流程,徹底落地執行。

    神田川旗下品牌的各家門店,要求廚房員工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作業。坦率地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執行力度是大打折扣的。

    林晨記得2011年日本企業到神田川推銷無害消毒液,并現場演示。技術人員的要求是,每十分鐘,廚房員工必須消毒雙手。

    當時大家既覺得麻煩,也考慮到成本,所以最終沒有使用。現在想想,很多企業都存在很多類似的問題的。

    這次疫情會促使每個餐飲人去反思和反省,食品安全、衛生清潔絕對沒有妥協的余地。這次的疫情會倒逼所有餐飲行業提升餐廳的清潔衛生標準,否則必然被消費者淘汰。

    第二、品牌和門店的拓展。

    林晨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適當結合日本企業的做法,予以論述。2003年非典之后,中國的餐飲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井噴期。

    林晨覺得自己和很多餐飲人,對未來潛在的危機認識不足,熱衷于開店,用公司自有資金布局直營店。

    而餐飲行業早已不是暴利行業,用公司微簿的利潤去支撐品牌的快迅發展,是存在較大的風險性的。順利的時候,萬事大吉。

    一旦遭遇疫情等突發性狀況,很容易出現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許多餐飲行業不重視企業利潤的內部留存,無法抵御外部風險。在這個方面,很多日本企業做得比較好,會將相當部分的公司利潤,做為內部留存。
    比如: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掌管的京瓷公司,帳上常備七千億日元的內部留存金。

    稻盛和夫有一句名言:既使京瓷七年連續虧損,也不會倒閉。雖然行業不同、企業規模不同,不可以硬性比較,但是很值得參考借鑒。

    中國已經進入平穩中低速發展階段,暴利的行業和機會越來越少,企業的生存應當排在第一位。
    不可以盲目擴張,不可以拍腦袋做決策,并不代表企業原地踏步,不思進取。該發展的,還是要發展,有機會就不要輕易放棄。

    林晨認為,餐飲行業應該重新思考企業發展的模式,應當是柔軟而不僵化的,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比如旗下不同的品牌,尋求不同的的發展模式。有些品牌適合直營,有些品牌適合加盟連鎖,有些品牌可以尋找區域內有資源、有實力、有共同經營理念的合作伙伴。

    同樣的品牌,在不同的區域,嘗試不同的產品結構。比如:同一品牌所有的門店,是否都要扎堆商場開店?街邊店,尤其是社區店,未來是否還有機會?
    疫情期間,當所有的商場都停止營業的時候,消費者是否愿意去自己所在的社區店,自取食物。

    第三、品牌和門店的贏利模式。

    這次疫情,讓林晨感觸最深的是,餐飲行業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他周邊的許多人都覺得餐飲業和其他行業相比,是受互聯網沖擊最少的行業。

    消費者需要體驗感、需要場景、需要社交平臺、需要服務、需要付加價值。而這一切,恰恰是現階段互聯網無法解決的。

    現在才認識到之前的想法是片面的,因為沒有考慮到極端情況的發生。

    疫情期間,逆市成長的是線上零售行業,是盒馬鮮生,是叮咚買菜,是美團和餓了么平臺上的小零售商戶、還有康師傅方便面。

    除了外賣,餐飲行業很難實現線上銷售。同時,不是所有的餐飲品牌都適合外賣,尤其是追求體驗感的品牌。

    下一步,林晨想嘗試多種模式的贏利場景:



    1.現有的面類、飯類產品,滿足堂食和外賣的需求。

    2.半成品的加工和銷售:例如,原切牛排、配上獨特口味的醬汁,滿足消費者家庭餐桌的需求。

    3.店內產品的商品化:將神田川旗下各品牌的爆款產品,通過一定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加工,研發出可供消費者在家庭食用的美食。其目的是增加銷售渠道,實現線上和線下客流的轉化。神田川已經開始和日本有比較成熟生產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工廠接洽,會先選擇二到三款產品進行嘗試。




    第四、重新認識外賣。

    神田川拉面很早就開始介入外賣銷售,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相對堂食,外賣利潤較低。

    曾經有段時間,林晨和他的團隊很糾結,是否需要在外賣方面投入那么大精力,外賣對堂食有多大的負面影響,同一種產品,外賣和堂食的定價是否一致,等等等等。

    經歷了疫情,現在認識到了外賣的重要性。從現在開始,或許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許外賣是拯救餐廳的唯一手段。

    根據外賣數據的統計:疫情前,絕大多數的外賣是一人食。疫情期間,滿足多人消費需求的外賣在增加。

    同時無接觸外賣、全封閉式外賣、到店自取、食品安全可追溯外賣等等,消費者對外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餐飲行業必須與時俱進,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第五、門店投資金額的控制。

    風險無處不在,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小而精、小而美、重軟裝、不重硬裝。

    經過這次疫情以后,投資少,回收周期短的餐飲項目,是否會重新引來市場的關注。

    第六、品牌的打造、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

    疫情時期,人們一定會選擇知名度高,安心安全有信任感的品牌。疫情過后,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會不斷提升。打造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尤為重要。

    第七、創建品牌自己的會員系統,打造品牌的忠實客戶。

    不要指望所有的消息者都會認可你的品牌、產品、口味。我們要找到和自身品牌相匹配的潛在消費者。

    研究他們的消費習慣、消費動機、喜歡的口味。千萬百計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食物和他們形成情感上的鏈接。


    林晨分享了自己從事餐飲行業18年以來學習到的經驗和心得,他希望每一個餐飲人都能找到突破口,順利渡過難關。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杭州吃貨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90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日 20:21
    下一篇 2020年3月2日 20:4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