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者:金梅
編輯:世紅
聯合利華作為日化巨頭,已經廣為人知。也許鮮有人知道聯合利華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之一,世界第一位的冷凍食品、調味品、冰激凌和茶飲料制造商。持續20年戰略調整,減肥與增肥并舉,聯合利華要在新時代寫怎樣的品牌故事?
聯合利華的股東也許很慶幸,沒有賣掉聯合利華。
至筆者截稿,聯合利華的股價已經達到了59.7美元,超出了目標被收購價將近20%。
2017年2月,卡夫亨氏向比自己體量更大的聯合利華,發出了1430億美元的并購要約。市值約為1060億美元的卡夫亨氏,敢于大開口的底氣在于,其50.9%的股份由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和巴西著名私募基金3G資本擁有。巴菲特的實力無需多說。3G資本曾經主導了多次震驚世界的巨大并購,如百威英博1040億美元收購SABMiller。
收購要約的消息發布后,聯合利華的股價漲至48.53美元,創歷史新高,不過仍低于卡夫亨氏報出的每股50美元的價格。消息飛了三天就煙消云散了。聯合利華認為收購價格低估了企業價值,稱不會考慮這樁對公司財務和戰略沒有幫助的交易。
為了撫慰投資人,聯合利華CEO表示,會將營業利潤率從當下的17.5%,到2020年前提升到20%。于是聯合利華開始頻繁動作,調整產品組合,優化業務結構,以兌現承諾。2019年基本過去,眼看是遞交成績單的時候了,聯合利華有沒有實現目標?
食品巨頭 進退維谷
11月12日,漢堡王在25個歐洲國家的2500多家門店推出了名為“叛逆皇堡”的“人造肉”漢堡。作為迄今為止漢堡王在歐洲規模最大的一次產品推廣,本次活動引來了巨大的媒體關注。也許少有人注意到,為漢堡王提供植物肉餅供應的,是聯合利華旗下的人造肉品牌素食屠夫(Vegetarian Butcher)。這也是食品公司卡夫亨氏在自身業務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向聯合利華發起收購要約的根源所在。聯合利華旗下的和路雪冰激凌1993年進入中國,僅僅過了半年,銷售量就超過350萬升。“冰柜策略”讓和路雪短時間占據了中國的大街小巷,打破了多個世界記錄。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夢龍、可愛多、立頓茶葉,也是聯合利華的子品牌。聯合利華面向專業餐廳的家樂調味品,在中國廚師中頗具影響力。從2012年開始,國內大眾餐飲爆發。聯合利華、雀巢為首的調味品供應商們都在悶聲發大財。餐飲市場大約40%用于采購,采購中大約30%-40%用于調味品采購。到2018年底,全國調味品及發酵行業銷售收入為3427.2億元,同比增長10.6%。聯合利華的“飲食策劃”業務1994年進入大中華區域時,就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餐飲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有堅實的產品線。其家樂品牌為主打的食品業務,包括雞精雞粉、濃湯寶、快熟湯、鮮露、炸粉、番茄沙司等。必勝客、肯德基、俏江南等連鎖餐廳都是其合作伙伴。起源于香港的家樂,屬于中餐血統,在大中華區的適應性非常強。中餐味道復雜,醬汁的制作繁瑣且味道難以把握。聯合利華深諳廚師的痛點,通過海珍醬、黑胡椒汁、濃縮雞汁、耗油、蒸魚豉油、雞粉等三十余種醬汁,對復雜的中餐口味進行了標準化。有了家樂產品,廚師無需炒醬,就可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口感飽滿,成品率極高。通過百余名廚務顧問專門研發產品,聯合利華讓廚師們買到的不但是調味品,還有新菜肴的方案,讓其在中餐市場聲名鵲起。雖然聯合利華并不認為雀巢是它的競爭對手,但它們在餐飲市場卻日趨短兵相接。雖然產品線有眾多重合,但與聯合利華的思路不同,雀巢是按照使用場景,如西式快餐、街飲甜品、辦公食堂、學校教育、酒店住宿等等,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從調味料到乳品、飲料、咖啡,和餐企打包簽合約,從而構筑競爭壁壘。而且,與聯合利華遍地開花不同,雀巢主攻一二線城市的大客戶。雀巢更多的與百勝、麥當勞等連鎖企業合作,甚至和大的餐飲品牌一起做產品研發。如對海底撈火鍋的湯底在色澤、耐煮性、口味等方面進行改良。雖然在專業中餐調味領域,聯合利華的家樂系列完勝雀巢的美極系列,不過在西餐和一體化解決方案上,聯合利華被壓制得很厲害。想要在食品領域出人頭地,挑戰很多。首先,發達國家的食品和飲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其次,食品、日化兩條腿走的聯合利華,日化領域已經深入人心,想要完成食品領域的市場教育并不簡單。更何況,從最近公司大的戰略布局上來說,食品業務越來越不吃香了。瘦身與增肥進行時
馬化騰說過一句話——“你沒做錯什么,你只是老了”,眾多大品牌就因為這個簡單的道理開始陷入中年危機。聯合利華也不例外。旁氏在2014年銷售渠道由專柜銷售“降級”為貨架。曾經紅極一時的夏士蓮,2017年市場份額跌至0.5%。在整個日化行業下行的情況下,聯合利華想要一個完美的財務數字,談何容易。20世紀中葉的半個世紀以來,歐美國家年輕人的數量增長以及高生育率,撐起了一系列的商業奇跡。可口可樂、寶潔、聯合利華、漢高,以及汽車工業的發達都與此緊密相關。但隨后,市場環境的變化使企業開始進入停滯期。在飛速發展中急速壯大的寶潔、雀巢、卡夫亨氏這類公司,越來越像自行車賽道上的超重騎手。相比身邊那些規模更小、更敏捷的競爭對手,它們看起來那么笨重、遲鈍。圍繞核心業務進行瘦身,成了很多企業的必然之舉。聯合利華旗下品牌一度達2000多個。1996年,公司利潤增長非常緩慢,幾乎被臃腫的業務拖累死。1999年,聯合利華開始聚焦核心業務,專攻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食品及飲料和冰激凌等三大優勢系列。2000年,把“伊麗莎白·雅頓”這個香水業務賣給了FFI香水公司;2003年,又把幾個家用護理產品賣給雷曼兄弟和Witko集團。逐步將一千多個品牌出售、清算或重組,留下400個核心品牌。組織上,公司數量也開始大幅精簡,人員也開始加速優化,戰略“瘦身”基本完成。在做資產剝離的同時,聯合利華完成了史上砸錢最多的一次收購,迎來了食品業務的高光時刻。2000年,其以240億美元(約合217億歐元)收購了貝斯特食品公司(Bestfoods),讓聯合利華成為食品領域雀巢之后的全球第二名。雖然協同效應和規模優勢為聯合利華帶來了不錯的市場前景,但亞軍的喜悅沒有在聯合利華的臉上停留多久。巨大體量的收購與人們多變的需求,讓聯合利華此后花了十多年把一堆不受歡迎的品牌再剝離出去。2012年,聯合利華在另一核心業務——美妝個護領域,首次超越寶潔,成為緊跟歐萊雅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公司。很快寶潔的品牌聚焦也開始了。2014年,寶潔一下就賣出去了43個品牌,其中包括沙宣、蜜絲佛陀等品牌。到了2017年8月,寶潔旗下的品牌已經從200多個減少到了65個。在寶潔sk2、玉蘭油核心品牌的對比下,凡士林、旁氏之外,聯合利華再無王牌可出。重回日化領域的昔日高光時刻,是聯合利華新的目標。首先,它看準了化妝品行業的高額利潤率。目前,聯合利華依舊是以食品和洗滌用品作為主營業務,但是其主營業務像洗衣粉之類的毛利率只有30%,而個人護理類產品的毛利率是主營業務的兩倍,高達60%,甚至是80%。因此,剝離利潤率較低的業務,距離公司的20%利潤率允諾就更進了一步。其次,通過收購可以為聯合利華節約產品研發和推廣成本,迅速與歐萊雅、寶潔等公司進行競爭。2014年,聯合利華開始繼續邊“瘦身”邊“增肥”。2015年以來,聯合利華剝離增長緩慢的部分食品業務,出售了80億歐元的資產,如曾經讓聯合利華起家的涂抹醬和人造黃油。將收購重點放在護膚品和化妝品領域。近4年,聯合利華價值共計110億歐元的30筆交易中,美容個護的交易額占據了近3/4。包括備受關注的韓國護膚品牌AHC,以及美國專業彩妝品牌Hourglass。2017年,聯合利華收購美國彩妝品牌hourglass,是其百年征程中首次布局彩妝業務。2001年至2017年間,聯合利華的產品組合經歷了重大調整。食品業務在營業額中的占比已從40%下降至23%,而美容和個護業務則從24%一路升至38%了。2017年4月,聯合利華宣布將食品和茶點飲品(這個業務部門包括了和路雪冰淇淋、立頓茶兩大業務)合并為一個部門。2018年11月,原任聯合利華美容與個人護理業務總裁的Alan Jope成為這家老牌日化巨頭的新任CEO。他在上任后首次接受采訪時就指出,聯合利華的業務重點將轉向利潤更高的美容個護市場。日化領域的宏偉藍圖和食品端的持續瘦身,甚至讓人對其業務剝離一度產生了誤解。11月23日,英國電訊報爆出聯合利華正在考慮出售其傳統茶業務PG Tips和立頓(Lipton)品牌給百事公司。謠言很快就澄清了,但從外界看,食品業務在公司的戰略地位岌岌可危。聯合利華的食品端,貌似無可挽回走向萎縮。去年收購的荷蘭食品巨頭Vegetarian Butcher推出人造肉漢堡的消息,垂頭喪氣的食品業務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奶油和香皂公司合并而來的聯合利華,擁有荷蘭和英國雙總部,荷蘭食品業務的地位一時很難被抹殺。新興市場的良好表現,使食品成為聯合利華獲得高市場占有的殺手锏,聯合利華從葛蘭素史克手中收購印度好立克品牌的邏輯正在于此。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包括和路雪、家樂、立頓和聯合利華飲食策劃在內的聯合利華食品飲料業務,去年在中國市場錄得了雙位數增長。聯合利華食品和飲料業務在2018年實現了202億歐元的銷售收入,并且貢獻了58%的營業利潤。扣除剝離的黃油業務也給聯合利華帶來一次性43億歐元的收益,占據聯合利華整體收入的30%,相較于2017年有所提升。看似不得勢的食品板塊,其實未來想象空間也不小。在完成市場教化之后,產品的高端化自然會給食品業務帶來好看的利潤率。此次的素漢堡即是一例。雀巢膠囊咖啡品牌高于其金牌雀巢十倍的定價,也為聯合利華指明了未來。因此,兩條腿走路的聯合利華,迎來的不是美妝日化的高光時刻,而是“王牌”的高光時刻。買買買 賣賣賣 驗收時刻
減肥與增肥活動,聯合利華已經持續了20年。雖然在不同的階段,業務重點略有不同。但聚焦核心業務,優化產品組合,為企業帶來更高利潤是一切活動的旨歸。即將交卷的聯合利華,“成績”如何?聯合利華2019年第三季度銷售額133億歐元,同比增長5.8%,包括了匯率變動帶來的2.3%的增長以及收購帶來了0.8%的增長,終結了連續六個季度以來的負增長。但這距離一份完美的成績單還有一定距離。被寄予厚望的美容與個護業務增長平穩,未能撐起公司的預期。第三季度營業額56億歐元,同比增長2.8%,其中銷量增長2.1%,價格增長0.7%。營業利潤率從2016年的19.8%,增長為2018年的20%。與寶潔超過20%的利潤率相比,聯合利華還是有增長空間的。但在大行業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增長并不容易。何況聯合利華還有另外兩塊利潤率并不樂觀的業務。第三季度聯合利華食品和茶點營業額50億歐元,同比增長1.7%。2017年食品業務的營業額為125億歐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23%和營業利潤的26%。2018年度銷售額達到202億歐元,如果消除業務出售導致的43億一次性利潤和銷售減少以及匯率波動的影響,實際利潤率約為17.5%。家庭護理產品第三季度營業額27億歐元(約29.8億美元),同比增長5.4%。該業務2018年度銷售額達到101億歐元,同比增長4.2%,但營業利潤率僅為11.5%。從近期的財報來看,聯合利華雖然在東南亞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表現穩定,但歐洲、北美和中國市場增長放緩,拉丁美洲市場運營艱難。在消費環境逐漸變化和市場升級的過程中,聯合利華雖然在不斷地做品牌調整,頻繁的品牌變動為企業帶來了業務重心的持續聚焦。但劇烈的變動,同樣讓企業在品牌升級和品牌協同上的功課呈現嚴重不足。而且,面對激烈的市場變化,做好品牌和服務升級,才能挽住既有市場,獲得豐厚的利潤。結語
20%的利潤率在2020年前實現,對聯合利華來說幾乎不可能。即便實現了,數字也只是一時的戰績,品牌的協同和升級才是聯合利華更大的持久戰。每天有190個國家,25億人使用聯合利華的產品。全球50個頂級日化品牌中,聯合利華擁有30個。但成為品牌之父的卻是寶潔,并非聯合利華。不是跑到寶潔和歐萊雅的賽道上,就可以成為對方。與聯合利華紛亂的品牌相比,寶潔的品牌訴求線清晰,每種產品專供一個細分領域。而聯合利華的品牌之間很難形成組合優勢,夏士蓮、力士、多芬自己的產品都在打架。聯合利華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開始著手產品線的優化組合,清揚的推出就是為了彌補去屑市場戰線的不足。與歐萊雅上到幾千下到幾元的堅固金字塔品牌組合不同,聯合利華雖然把品牌精簡出來了,但顯然應對不同市場的品牌搭建還不夠。過去一年中,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新引進了近10個品牌,包括Grom、花漾星球、花木星球、The Laundress等,在中國市場開啟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定制化的時代。不過這些品牌目前來看尚未在市場上激起什么浪花。在數字化營銷與顏值經濟的帶動下,寶潔短短幾年間的翻身,聯合利華也在努力。渠道上,電子商務渠道已經是聯合利華最重要的增長渠道,公司電子商務業務增長了30%。但想要復制寶潔的成功也并非易事。寶潔的主要業務是日化與化妝品,聯合利華的主要業務是日化與食品。雖然一系列的收購為聯合利華業務快速轉道提供了契機,但品牌的收購只是第一步,品牌金字塔的搭建和完善,才是終極考驗。日化和食品雙線資源爭奪可能帶來的企業內耗暫且不說,在中國的大日化和食品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聯合利華押注中國市場的增長故事并不好寫。*本文經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更多文章/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12月31日前報名參會享受9折優惠。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