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單品漲幅6%,如何聰明地漲價才不會被顧客“罵”?



    原材料成本影響,一批品牌正開始小幅漲價。上一次海底撈漲價被罵上熱搜一事仍歷歷在目,如果今天,漲價已經是餐企自救的必須手段,那么,大家該學“聰明”點了!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ID:hgcj6666),作者田果、小倩。
     
    近日,海底撈“悄咪咪”漲價了。部分門店的牛羊肉漲幅在4~6元,甚至自助小料和飲品也漲了。無獨有偶,餐見君發現,巴奴也漲了,一份雪花牛肉從88元漲到了98元。
     
    對此,有顧客表示理解,畢竟羊肉、豬肉等食材成本在不斷上漲;有人則認為,海底撈上次漲價都被罵上了熱搜,當下漲價很容易遭抵觸。

    面對“內憂外患”的現實情況,餐飲老板到底該不該漲價?如果必須要漲,怎么漲?

     

    01.
    海底撈多個門店再次漲價
    單品漲幅在1~6元不等

    前兩天,餐見君到海底撈鄭州公園茂店就餐,發現相比9月份,部分菜品價格上漲了2~6元不等。

    其中,澳洲肥牛由原來的78元變為84元;鮮切牛肉從72元漲為78元;新西蘭羊肉和草原羔羊肉均上漲了4元,售價58元;即使是素菜類,如谷朊面筋組合也上漲了2元。
    △海底撈公園茂店部分菜品價格上漲
    漲價的也并不是這一家店。有消費者反映,海底撈廈門集美萬達店,雪花豬肉片、現炸酥肉各漲2元,飲料和自選調料也分別上漲1元至4.5元、5.5元。
    餐見君梳理了一下,類似漲價還出現在南京新百A座、安徽滁州二店、寧波中山路海底撈門店。
    據AI財經報道,海底撈廈門集美萬達店的工作人員對此曾回應稱:“11月初,總部進行過一次區域調整,價格上漲幾乎涉及大部分菜品。”
    而針對自選小料以及飲料價格上漲的事實,工作人員也坦誠這是總部的決定,門店無能為力。至于價格調整所涉及的門店范圍,店員透漏稱只是針對部門門店。


    餐飲人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份,海底撈部分門店菜價整體上漲6%,米飯7元一碗,被噴上熱搜,繼而道歉恢復原價。
    疫情期,居民消費能力有所下降,也正因如此,很多消費者的反應才比較激烈。
    業內人士分析,這次海底撈漲價僅是一種小范圍的價格試水,更多還是在試探消費者以及市場反應。
    02.
    原材料漲價,防疫常態化
    餐飲人舉步維艱
    海底撈漲價并非個例。餐見君走訪了多家火鍋店,發現它們或多或少都進行了提價。
    比如巴奴鄭州店,雪花牛肉由原來的88元,上漲到98元。
    即便是開在縣城里的火鍋店,也進行了調價。重慶鄒平市某火鍋品牌創始人說道,毛肚從32元漲至38,五花肉從16漲至26元,主要是迫于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
    一輪調查下來,我們發現海底撈的漲價幅度并不算大,單品平均漲幅在6%左右。6%多嗎?我們先來看一看最近的物價漲幅。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CPI從年初的“破5”一路漲幅下降,同比下降了0.5%。但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上漲3.6%、鮮菜上漲8.6%。

    豬肉價格出現回落但仍處高位。近期又反彈。12月7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2.20元。

    最明顯的還屬羊肉價格,自10月中旬就開始陸續走高,并且居高不下。截止2020年12月第二周,全國羊肉價格為每公斤82.66元,連續八周上漲,同比上漲3.6%。
    海底撈單品漲幅6%,如何聰明地漲價才不會被顧客“罵”?
    此外,全國迎大范圍降溫天氣,導致生姜、大蔥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冬季疫情有反彈風險,多地爆出“凍品藏毒”事件,對餐飲老板造成一次次重擊。
    因此,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漲,餐見君覺得,餐廳漲價也屬無奈之舉。
    在跟多位餐飲老板的聊天中,他們普遍說道,如今的漲價只是杯水車薪的自救方法,個別產品的提價并不能帶來利潤增長,反而有顧客流失的風險。

    03.
    自救式漲價本沒錯!
    關鍵是用對技巧,讓顧客感受不到

    漲價,怎么漲,漲多少都是有講究的,關鍵是如何讓消費者對價格感知度降低,否則在全民“縮緊腰包過日子”的特殊時期,很容易適得其反。

    餐見君在采訪中,總結了幾位餐飲老板的漲價小心得,可供借鑒:
    1、根據菜品人氣判斷
    為了更好的降價,降低輿論風險,餐飲行業一直參考PI值,作為一道菜漲價的標尺。PI值反映了一道菜品的人氣高低,人氣高的菜品不漲價,只漲不常被點的菜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即使漲價”,顧客也不會有明顯感知的效果。
    熱門菜品不漲價,冷門可以適當漲價,是餐飲行業的某種潛規則。這也可以總結為,一道菜是否可以漲價,除了原材料有關,與它的人氣和關注度也有很大關系。
    海底撈單品漲幅6%,如何聰明地漲價才不會被顧客“罵”?
    2、多次、小幅度上調價格
    事實上,近三年,海底撈每年的客單價提升都在3~5個點左右。消費者并沒有強烈的反應,因為增幅并不明顯,讓用戶有個慢慢接受的過程。
    只是疫情期間,海底撈一次性上調了6%,才被罵上熱搜。這也說明在經濟下行周期,海底撈一線城市110元的客單價,上升的空間是有限的。
    3、利用推新品漲價
    越是經濟不好、消費不振,品牌就越是不停推新品,新產品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新的定價權,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漲價。
    細觀最近海底撈的新品,多以甜品小吃為主,比如燕麥紫薯丸子、芒果豬大福、馬蹄山藥蛋撻、南瓜蛋撻、奶酪魚柳等。
    內行人都清楚,甜品是提高客單價的隱形利器,依托蜀海供應鏈,甜品生意只賺不賠!

    海底撈單品漲幅6%,如何聰明地漲價才不會被顧客“罵”?

    4、推套餐或小份菜

    另外,套餐也是常見的漲價方式,以引流產品帶動爆款高毛利產品,前階段推出的“一人食”套餐,在部分地區上線。

    價格上,單人套餐為83元,不超過百元,和多人去海底撈聚餐比起來,性價比高許多。

    菜品組合上,除去鍋底與飲品、調料外,套餐內共有12款火鍋配菜。如滑牛肉、巴沙魚片、招牌蝦滑以及山藥等常見火鍋食材。

    結語

    海底撈作為餐飲業的“頂流”,投注在它身上的聚光燈,讓它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此次“悄咪咪”部分門店漲價,也折射出海底撈的無奈和焦慮。

    2020上半年海底撈收入97.6億,比去年同期下降16.5%,少收19.3億,利潤虧損9.65億。下半年怎么著都得努力找回來。

    所以,盡管形勢嚴峻,海底撈始終保持快速開店,上半年新開業173家門店,從2019年的768家增至935家。

    門店是增加了,但受疫情影響,翻臺率從去年的4.8降至3.3,也迫使它不得不改變。為了維持高速增長和60倍的估值,只能提高客單了,最快的途徑是提高菜品價格。

    餐見君認為,在各重壓力下,餐廳漲價本沒有錯,重要是做好利弊分析,必須有配套的升級打法,讓顧客體會到漲價帶來的價值,從而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

    當然,漲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對于餐廳來說,提高利潤的方式有很多種,一定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價格帶。

    延伸閱讀

    • 如何漲價才不被罵?這里有4點建議

    • 海底撈西貝都為“漲價”道歉了

    • 豬肉漲價帶來壓力,老板如何應對

    • 餐廳這樣漲價,顧客才能照單全收!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95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7日 17:07
    下一篇 2020年12月17日 17: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