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新經銷(ID:New-distribution)
01
前幾年為什么方便面不行?
方便面的下滑,作為業內人士,很容易想到的是,受到了外部“野蠻人”,外賣平臺的阻擊,2011年-2017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由216.8億增長至1662.4億元,6年時間增長了近8倍。
尤其是在外賣崛起的初期,在資本的助推下,外賣平臺為了獲取用戶,瘋狂的補貼,免配送費、送優惠券等一系列的打法,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但除了外賣平臺外,就沒有其他因素嗎?如果將方便面放在一個大的消費周期來看,事實上,方便面品類撞上了一個“邊界墻”。
簡而言之,品類基本飽和,方便面遭遇了“市場規模和技術限制”。是否還記得,2013年-2014年,康統的方便面大戰,兩家公司短短兩年市場共消耗40億根火腿腸用于消費者購買方便面的贈品。
這也是2014年兩家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試想如果品類有增量的空間,兩家企業斷然不會將競爭升級到這般地步。
當遭遇市場規模天花板,短期內最恰當的方式便是發起“戰爭”,搶奪消費者資源。另外,技術限制,這里指的是產品本身,什么意思,康師傅老壇酸菜面和統一老壇酸菜面,除了細微的口味差別,還有區別嗎?
幾乎沒有,只是外殼不一樣罷了。面背后的“技術限制”,導致消費者對方便面不再有新期待,產品的足夠好,消費者會持續消費,但只是“迫于無奈”的剛性消費。
“紅燒牛肉面,老壇酸菜面”代表方便面品類的代名詞,這些家喻戶曉的好產品,已經沒有讓消費者再有期待,市場規模和技術限制,已經讓品類到了增長極限。
除此之外,隨著收入的上漲,其他新奇特方便食品、代餐食品的興起,也進一步瓜分了消費者。
內憂外患,共同作用在方便面市場,銷量的下滑是必然的趨勢,外賣平臺的崛起,掩蓋了方便面下滑的真實原因。外賣,只是加快品類到達“邊界墻”的一罐燃料而已。
02
重回市場的關鍵動因是什么?
重回400億俱樂部,顯而易見,還是少不了外賣市場的“助力”。當平臺從用戶的爭奪回歸到商業本身,價格的杠桿回到正常的市場水平線,用戶便開始重新平衡和定位“方便面和外賣”,外賣仍是常規正餐,方便面是便利性的代餐,即時方便消費,以及偶爾拮據時的首選。
當市場下滑的警鐘敲響,以康統為代表的方便面自然會加速創新的舉措,根據AC尼爾森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方便面市場銷售額同比上漲7.5%,整體銷量也同比增長1.4%。高價方便面拉動了銷售額增長。產品的健康升級、營養升級是各大品牌的產品研發方向。
近日,貨圈全微數實驗室發布的《方便面市場發展報告》顯示,康師傅旗艦店中,價格在5~10元這一區域的中高端產品占到61.22%,統一旗下中高端產品則占比60.98%。
統一將方便面定位于“生活面”,開發了湯達人、都會小館、滿漢大餐等品牌,將營養和健康的利益點以大塊肉、高湯等高品質外顯化;康師傅則調整產品的結構,開發了express速達面館、鮮蔬面、黑白胡椒等系列產品,以滿足消費的升級。
除了食材的升級,康統也將品牌的年輕化列為重點工作,如康師傅與熱門游戲‘王者榮耀’,統一藤嬌打造藤嬌物語系列,搭配掃碼看‘觸電小小說’,連結青春戀愛場景;湯達人選擇劉昊然作為品牌代言人,讓元氣、專注等產品特點更有說服力。
反思、補救,再加上外賣市場的降速,才勉強將方便面市場拉回到400億規模。
03
如何尋找下一個創新機會點?
坦率地說,重回400億,并不代表面企可以高枕無憂。中國是一個多層級、多圈層的市場,用統一的消費升級,全線布局中高端產品,并不可取。
中高端面,不是終點,只是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營養健康所需。真正要考慮的是多層級、多圈層市場的消費所需,跟是否中高端無關。
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小眾化、細分化,是確定性的方向,沿著這個方向,放下價格的詛咒,才有可能真正抓到下一輪消費周期的機會點。
1、人群細分,定制專屬面
將方便面定義成生活面,面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方便,而是真正源于滿足生活所需,比如針對女性消費群體的低卡面類,減少熱量攝入;
針對老人的多纖粗糧易消化,日本有一款烏冬面類產品,開發了老年人專屬款,減鹽40%,并且加入了有益于控制血壓的γ—氨基丁酸;
過去方便面的核心邏輯,口味普適全國,大單品的好處是無論是在生產端、銷售端,還是傳播端,都能以統一標準的策略,最高的效率,迅速鋪向全國的終端。而現在,以線上電商為代表的無限貨架空間,將為“小單品”的崛起提供更多可能性。
2、地域特色,走向全國化
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千年的歷史沉淀,各地有著明顯的口味差異,地方特色面美食,也是數不甚數。特色面食的全國化,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過去這些地方面食,往往是出現在餐飲小店,是一門手藝,無法工業規模量產,走向全國,比如鎮江鍋蓋面、廣東竹升面等。
例如,以湖南米粉,廣州螺螄粉,重慶酸辣粉為代表的特色小吃,正逐步通過或線上,或線下走向全國,消除地域限制,原汁原味的體現地方特色。
3、避開主食,主打零食化
網紅方便面通過爽辣、刺激的口感,如火雞面,贏得一大批用戶的偏愛。針對消費者尋求刺激的好奇心,“夸張”口感,開發以零食為導向的產品,類似辣條,而非現今的代餐面食,給用戶更多選擇。
4、切換賽道,細分消費場景
生活面的重點,在于生活。生活中的面,不僅僅是健康、營養,更重要的是面里要有生活的儀式感。近兩年崛起創新消費品牌,拉面說,幾乎重新定位了面的價值。產品融入DIY元素,加入“煮面”的步驟,重拾廚房煙火氣。
新中產階級是升級面的主要消費者。結合這批用戶的消費場景,未來還可以開發健身、下午茶等場景食用面。如健身面可以主打低GI、高蛋白概念,產品口味調和也可以加入雞胸肉等原料,滿足健身場景的營養攝入需求。
5、食材升級,貼合正餐營養
迭代優化,原料升級。仍主打方便面品類“方便、快捷”的利益點,但面品口感更好、更健康。如今麥郎老范家面館面、康師傅Express速達面館面等。面餅從油炸升級至蒸煮面,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到凍干面,無油炸,更接近現煮也更健康;配料從味精包升級至真材實料的料包,大塊牛肉、濃郁高湯、大朵蔬菜。
鮮度升級,更少添加、更鮮口感。同果汁、牛奶等品類一樣,面類將會轉向新鮮、少添加的方向。通過減少面條及調味包中防腐劑等添加劑,打造新鮮的方便面,比如統一的Q小鮮,面條只有面粉等6種原料,不含防腐劑等添加劑,冷鏈保質期45天。
04
結語
多元化、小眾化的消費需求,并非僅僅指小部分人的需求,還有大部分人的小需求。過去,我們總是在針對大需求,追求所有人最大公約數的共性需求,而未來我們要追求的是小需求,某一特定群體,或特定消費場景。
在金錯刀的《爆品戰略》一書中,曾經對小米產品致勝法寶之一的“極致性價比”做了分析。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低于用戶預期的價格,從而拉動用戶心理的狂歡吶喊,同樣適用于傳統快消品。
對這批新中產人群來說,他們不再盲目崇拜大牌,會掙錢也會花錢,買東西更追求性價比。拉面說對標日式拉面,用戶對于日式拉面的印象是食材豐富、價格貴。
在味千拉面,豚骨、叉燒等口味均在35-45元/碗。拉面說把價格控制在20元左右,提供同品質、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更好的滿足了用戶的功能需求與心理訴求。
而傳統面品對標的是國內普通面館,一碗牛肉面的價格店內在20元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康師傅速達面館面帶來的性價比就沒有那么強了,雖然便捷,但口感與配料的健康度感知上不及普通食堂。產品的價格不能滿足用戶的心理預期,也就是沒有達到極致性價比。
而自嗨鍋對標的是火鍋店,消費者對于火鍋店的認知是人均消費100元左右,因此,自嗨鍋30-40元價格,其便捷與美味能支撐其高價。而湯達人系列,價位低于速達面館,品質上優于普通方便面,是當前面品升級里比較好的產品類型。
升級不是提價,也不是幾大塊牛肉、一包高湯能解決的,更多的是站在用戶的角度,找到用戶的需求與意愿價格的平衡點,才能更好的實現市場擴量!
/更多文章/
康師傅重新定義方便面,速達面館自熱面能否引“熱”雙十一?
方便面市場回暖,年增速20%、單品增速70%的為什么是今麥郎?
凍干食品:藏在方便面配料包里的巨大市場,未來或引爆大健康產業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12月31日前報名參會享受9折優惠。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