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提起功能飲料,人們腦中首先想起的可能是紅牛、魔爪,還有些人會想到脈動、尖叫,但其實功能飲料并不限于此,這個市場大有潛力可挖。
5月下旬在曼谷舉行了THAIFEX-世界食品亞洲展覽會,會上三得利(Suntory)的Alexandre Nicolau針對功能性食品現狀,探討了功能飲料這一品類的五大消費趨勢。
三得利在日本功能性食品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日本約50%的功能飲料來自該公司,其大部分產品可幫助解決體重問題以及血壓問題。
圖片來源:Suntory
三得利成功推出的第一款FOSHU(Foods for Special Health Uses)認證產品是烏龍茶,其2017年銷售額已達2.8億美元。它含有烏龍茶聚合多酚(OTPPs),相比綠茶能夠更有效地抑制脂肪酶活性,促使人體內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0%。
圖片來源:Suntory
之后,該公司又憑借特茶(lyemon Tokucha tea)再一次取得成功,該產品在三年內達到了5億美元的銷售額。茶內含槲皮素葡萄糖苷,有助于分解體內儲存的脂肪,槲皮素葡萄糖苷是蔬菜和水果中常見的一種多酚,例如洋蔥、西蘭花和蘋果。
以下列出了Nicolau強調的五個功能飲料領域的消費趨勢,對中國功能飲料產業發展或有借鑒意義。
01
功能性飲料五大趨勢:醋類飲料,助眠飲料,美容飲料…
1、醋類飲料,“酸”脂肪掉
各大公司正在推出醋類飲料,該產品中的醋酸成分可以幫助減少人體內臟脂肪。隨著這些飲料的興起,制醋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日本“飯前URURU”果醋
圖片來源:Japholic
Nicolau同時指出,日本醋飲料銷售的主要動力其實是人們對糖尿病的擔憂,而非體重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并無科學證據表明醋類飲料對糖尿病有治療作用,但其調節血糖的功效還是有據可查的。《華盛頓郵報》曾采訪營養學領域的專家Carol S. Johnston,她說:“醋之所以能夠調節血糖,因為它可以抑制腸道中消化酶活動,從而延緩消化的時間,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在健康的人身體中,適量的醋可以讓高淀粉含量的一餐消化過程放緩20%到40%。”
圖片來源:天地壹號天貓旗艦店
在中國醋類飲料最流行的要屬蘋果醋,其中天地壹號的蘋果醋產品尤為知名,但它目前仍是一個區域性品牌。有分析認為,蘋果醋長期定位于佐餐飲料,難以日常飲品產生大量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果醋飲料已占到醋類消費總量的50%。日本人均醋類消費是1.8公斤/年,美國為1.4公斤/年,而中國醋類的人均年消費量僅為0.2公斤。而這一點既可以說是“消費需求不足”,也可以說是“市場空間很大”。
2、美容飲料,膠原蛋白一口悶
美容飲料中使用的常見成分有紅豆多酚,柿子,膠原蛋白,III型膠原蛋白和糙米黑醋。它通常不以普通瓶裝的形式生產,而是以一口杯(shot)甚至啤酒的形式出現。
比如三得利的“All Free Collagen Rich”,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女性市場的無酒精膠原蛋白啤酒。
圖片來源:Suntory
三得利這款啤酒是“All Free”啤酒的特別款,在“無酒精”基礎上,每罐還加入了200mg膠原蛋白,定位為“美容飲料”,直指女性市場。
越南公司Only Nature還曾推出過一款含膠原蛋白的咖啡。
圖片來源:Winemart
Only Nature在包裝盒上清晰地標出了“膠原蛋白(collagen)”關鍵詞,同時標榜自家產品是“唯一”的膠原蛋白咖啡。
在中國目前并不常見定位于“美容”的日常飲料,更常見的是“太太樂美容口服液”這種形式的產品。但隨著中國女性消費能力增長,針對女性市場的產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7年8月的《中國女性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女性個人消費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在“她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美容飲料”這一品類還是很值得關注的。
3、老年人蛋白質飲料,您老慢用
Nicolau指出,在日本蛋白質的使用尚未達到與其他市場相同的重要性。他的原話是:“奇怪的是,在日本,蛋白質并沒有引發’熱潮’,它的發展非常緩慢。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的飲食主要由魚類組成,魚類蛋白質含量很高。”
味之素Knorr玉米濃湯
圖片來源:Ajinomoto Direct
盡管如此,由于人們對少肌癥(肌肉減少癥)的認識不斷提高,他預計基于蛋白質的補充劑在老年群體中的使用將越來越普遍,因為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可以預防并緩解肌肉減少。
澳大利亞統計局2002-2011年人口推算數據顯示,小于70歲的人群中,肌肉減少癥的發生率還不到20%,到了70~80歲,發生率就已經達到了30%,而超過80歲,這一情況更是達到了近五成的比例。
這樣的預測也是基于日本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約27%,老齡化程度高居世界第一。
而中國“銀發一族”的數量也在逐年增長,現在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17.9%,另據預測,再過6年會到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龐大的數字背后又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4、腸道健康飲料,不止酸奶
腸道健康產品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后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逐漸趨于成熟。
圖片來源:Suntory
三得利的“美味腸道活茶”是一種清新爽口的茶葉,由輕微發酵的茶葉(烏龍茶)制成。它含有水溶性植物纖維“菊粉”,這種成分也包含在牛蒡等蔬菜中,它可以使腸道運動活躍,改善腸道環境。這款烏龍茶卡路里和咖啡因含量也都很低,糖和脂質則為零。
而身為三得利開放性創新經理的Nicolau也堅信,鑒于中國、美國和歐洲對該市場表現出巨大的興趣,這一領域在日本也會有新的機遇。
的確,腸道健康的理念在中國確實深入人心, 但提到有益腸道健康的飲品,相必很多中國消費者第一個想到的還是酸奶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如“乳酸菌發酵”、“益生菌發酵”等。那么這類功能的飲料,是否能發掘更多品類呢?
5、助眠飲料,少一些“輾轉反側”
此類產品中常用的成分是褪黑素、GABA(氨基丁酸)、L-茶氨酸等、鳥氨酸,包括一系列幫助人們放松,改善睡眠和血液流動的飲料。
圖片來源:日本可口可樂
日本可口可樂在2016年就曾推出過一款名為Glaceau Sleep Water的功能飲料,一瓶含有200毫克的L-茶氨酸成分,起到睡前放松、起床后緩解疲勞和困倦感的功效。
日本酒水飲料公司麒麟在2017年推出名為“快眠”的功能飲料。這款助眠飲料0卡路里、0蛋白質、0碳水化合物、0脂肪。它的助眠功效來源于鳥氨酸,通過消除疲勞感和壓力從而實現助眠效果。此外,SUPLI快眠還具有維持體溫和血液流通的成分,可以起到保持安穩睡眠的作用。
關于更多助眠產品介紹,可查閱千億級“睡眠經濟”,夜間食品能分到一杯羹嗎?
02
還有哪些趨勢值得關注?
除了Nicolau指出的五大趨勢外,功能飲料仍有其他值得關注的方面。
1、益智功能飲料
益智飲料有助于改善大腦表現,常以營養素或補充劑。流行的天然益智成分包括葡萄籽提取物、人參和卡瓦卡瓦等。隨著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和飲料的興趣增加,益智飲料有望在未來收獲更多增長。
圖片來源:Brain Juice
Brain Juice就是一個定位于益腦產品的品牌,主打液體補充飲品,補充維生素、營養和抗氧化劑。上圖產品以“一口杯”形式生產,每瓶僅77ml。產品原料包含高品質的有機巴西莓、有機藍莓、針葉櫻桃,維生素B5、B6、B12 、維生素C以及綠茶提取物。
圖片來源:Brainiac Kids
此外還有針對兒童市場的益智功能飲料。Ingenuity Brands今年二月推出過一款兒童益智酸奶Brainic Kids,并號稱是“全球首款”。這款產品含有Omega-3s DHA和ALA,以及膽堿。 同時這款酸奶相比主流兒童酸奶含糖量少40%,同時含蛋白質多50%。
2、植物功能飲料
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植物原料的功能飲料,目前添加于飲料中的植物萃取物來自姜黃、人參、圣羅勒、黃芪等。
姜黃,能夠幫助身體緩解壓力,還有降血脂、抗腫瘤等功效。
ARYA Cucumin+姜黃氣泡水
圖片來源:ARYA
人參,被研究的最多的草藥之一,其抗疲勞作用的機制可能與其升高血脂和促進蛋白質、RNA合成有關。
紅參飲料“晨之水”
圖片來源:恩珍源
圣羅勒,幫助機體排毒、調節壓力、減緩衰老。
Paper Boat 圣羅勒茶
圖片來源:亞馬遜
03
結語
在Nicolau提出的日本功能飲料五大趨勢中,談及了醋類飲料、美容飲料、老年人蛋白質飲料、腸道健康飲料以及助眠飲料,除此之外,益智功能飲料與植物功能飲料同樣值得關注。這些品類在中國都還有開拓市場的潛力。但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除了內部因素之外,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同樣很大。
同中國品牌一樣,日本功能飲料面對的國際競爭也很激烈。一些成熟的國際品牌也在爭奪功能飲料市場。比如可口可樂和雪碧。Nicolau解釋說,這些品牌通常會推出其飲料產品的增強版,來獲得FOSHU資格。這些品牌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消費者已經足夠了解它們,而且也已經養成了消費習慣。
不過,Nicolau也強調,雖然知名品牌產品會占一些優勢,但在日本,產品背后的科學技術才是消費者的“信任核心”。
參考來源:Nutra Ingredients
中文編輯:Steve、Wilbur
提示:
*本文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能量飲料的新興主張:低卡路里和“輕享受”
7-Eleven新推自有品牌:無糖功能飲料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冰淇淋、方便面、新零售、保健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