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中式連鎖快餐品牌——熊貓快餐在昆明開店的消息在業內引發轟動。
熊貓快餐在國內不太為人所知,但美劇《生活大爆炸》的謝耳朵就超喜歡熊貓快餐,每周至少點一次招牌菜——陳皮雞。
熊貓餐廳來自美國,擁有2000多家門店,遍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家,是真正意義上讓中式快餐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每年營業額高達200億(海底撈2019年營收265億),熊貓快餐不借款、不上市,是一個隱形冠軍。
01
品種豐富,低調入市
與其他只做午餐、晚餐兩個“飯點”的快餐餐廳不同,熊貓快餐的營業時間為10:00-22:30,午餐、晚餐之外,還增加了早餐和宵夜兩個飯點,一上來就是全時段“作戰”。
1、早餐還極其豐富。不僅有各式粥品,還有茶蛋、豆漿、油條、米線、小籠包等。
既有招牌的陳皮雞、宮保雞丁、酸辣魚、西藍花牛肉、蘑菇炒雞、張飛牛肉、豆角時蔬雞、酸甜愛情蝦,也有川味的擼串串、剁椒魚頭、雞蛋羹等近20種家常菜。
3、人均15元,高性價比,與美國市場的“試吃”作法一脈相承。
營業時間10:00-22:30
熊貓快餐一直以來的布點策略都以購物中心為核心,店面都開在購物中心和人流密集處,比如大型購物核心美食街、機場、超市等。
02
為何熊貓快餐不曾進駐中國?
因為熊貓快餐曾宣稱“永不進駐中國,只賺外國人錢 ”,所以此次回歸驚喜之余,同時有點不解——為何把首店開在昆明?
以熊貓快餐的咖位,完全可以在北上廣風風光光開業,通過一輪新聞炒作,英文菜單上菜牌名盡是諸如“謝耳朵陳皮雞”、“紙牌屋宮保雞丁”之類,然后同城新潮的年輕人紛紛聞訊來打卡留影,表明自己率先“領略”了美式中餐的酸、甜、辣。
接著熊貓快餐把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迪拜、韓國等各個國家門店最暢銷的口味菜式,在國內來一個豪華聯展和“試水”,經過一輪選拔后完成回歸、本土化的完整過程。
但熊貓快餐為什么沒有選擇這樣“高舉高打”,而是悄無聲息地“潛入”春城昆明?
分析大致原因:
首先熊貓快餐是一個成立于美國快40年的快餐企業,毫無疑問推動中式快餐走向世界,熊貓快餐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但走向世界的過程,經歷一路融合、調試和改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式快餐融合各國口味的本土化過程,經年累月熊貓快餐已經進化成全球化快餐。
其次早就有人說熊貓快餐不正宗,熊貓快餐創始人程正昌這樣回答:什么是“正宗”?賣得好就是正宗,買不好就不正宗!在全球做快餐連鎖,一定要本土化,不然只能等死。
所以熊貓快餐回到國內首先面臨的問題:打拼40年時間已經走向世界,現在又退回來跟大家比拼什么,難道還要跟“八個菜系”一一交手才能分出高下嗎?或者比拼15元、20元的菜怎樣吃得好、吃得飽?
這其實都是“關公戰秦瓊”的荒誕。
因此此前程正昌說過:“中國不需要熊貓快餐,那里的競爭太過激烈,我們是做外國人吃的”,正是處于這種考慮,熊貓快餐曾“發誓”永遠不進中國。
03
疫情改變了一切
不得不正視疫情還在全球蔓延,而且秋冬季又將迎來第二波反彈。早有人預言:疫情之后再也回不去了,過去的世界被永久改變了。
至少在疫苗量產之后,各個國家疫情出現拐點、并控制住疫情,經濟生活恢復到正常,否則各國的餐飲企業都像過去的二月、三月,每家餐業都接近崩盤、都在痛楚中拼死抵抗,這是每一個餐飲人刻骨銘心一輩子的痛。
你可以想象,熊貓快餐在各個國家遭遇的困境和壓力。麥當勞在美國早早關閉300家店,類似的新聞一直沒有停下來。
事實上,控制疫情的國內市場是全球資本的避風港。所以我們要歡迎熊貓快餐的回歸,本來就是“天涯共此時”的團圓。
04
熊貓快餐的低調是一種尊重
可以解讀為對市場的尊重,對同行的尊重。
其實低調是一種難得的涵養。
熊貓快餐首店在昆明悄無聲息地開業,這在圍棋術語上叫做“入界宜緩”,意思是要徐徐圖之,不到萬不得已,不求一擊而得逞。同時在對方勢力圈內避免激戰,不宜過于深入。
從這個意義上講,熊貓快餐采取的是一種以靜制動的、后發制人、入鄉隨俗的策略。
所以完全沒有“衣錦還鄉”的大排場,你看到的是“熊貓”一回來就從早忙到晚——早餐+午晚餐+夜宵,全天營業近13小時,港真,有點感動!
咱中國人真是拼,“熊貓”走遍全世界還是這樣拼!
在熊貓快餐廳,15元吃得飽、吃得好,這完全是一種貼地飛行、擁抱你我的姿態。
所以不管是各式粥品,還是茶蛋、豆漿、油條、米線、小籠包等,以及8道招牌菜+串串,近20種家常菜,熊貓快餐完全沒有中式快餐頭牌的派頭,
當然20種家常菜無非是酸辣魚、西藍花牛肉、蘑菇炒雞、張飛牛肉、豆角時蔬雞、酸甜愛情蝦,還有川味的擼串串、剁椒魚頭、雞蛋羹等,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沒有海派的做派。
04
中式快餐標準化的鼻祖
在中餐標準化上,熊貓快餐是最早開始實施相關措施、并且成功構建全球千家連鎖門店的品牌。
作為密蘇里大學的數學系碩士(太太蔣佩琪是同校的電子工程系博士),熊貓快餐創始人程正昌與太太一道早在30年前,就開始逐步實施中餐標準化。
相比國內這幾年在風行的單品突破、極致門店的理念,程正昌夫婦早已深諳此道。
1、今天我們都提倡,連鎖餐飲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標準化。然而這個在今天眾所周知的道理,30多年前程正昌就想明白了。
首先,在菜式上,熊貓快餐采取“少而精”模式,菜品保持在20多種,每月創新兩個品種,把每一道菜做精做細,口味做到無可挑剔。
其次,在原材料上,熊貓快餐所有菜品的原料加工都由供應商預先完成,再由專業的配送公司送到全美及墨西哥、波多黎各的各家分店。
今天餐飲人引以為傲的各項工作,其實早有人曾經探索、并獲得成功。
調料都按配方事先備好,裝在固定的桶內,送到店中讓廚師們隨用隨取。那么,即使是沒有經驗的廚師,甚至不用是中國廚師,也可以炒出味道達標的“熊貓味道”了。(這會不會是最早的“去廚師化”?)
在將中餐標準化的過程中,程正昌的妻子蔣佩琪功不可沒。據說,蔣佩琪曾經將大廚們關在廚房里,要求他們定出熊貓快餐所涉及的全部標準,比如制作一份最受歡迎的陳皮雞需要多少克雞肉、多少克醬料、多少克油、多少克湯汁,為此差點惹惱了大廚。
正是因為這樣死磕每一道菜,程正昌得以解決中式快餐標準化的問題,從而走上快速擴張之路。
在數據化管理方面,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那時還看不到電腦),熊貓快餐就是整個洛杉磯第一批使用電腦的餐廳。
蔣佩琪還為熊貓餐廳定制了“熊貓自動工作站”的后臺管理系統,并申請了美國國家專利。可別小瞧這套系統,有了它,不僅點餐更簡單,而且不同分店之間還可以互相分享信息。
熊貓快餐很早就實現將2000多家的熊貓快餐門店數據定期傳回總部,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調配菜品,預估當天的銷售額和浪費量,并自動匹配訂貨需求。
有了這套系統,熊貓快餐的運營水平大大提升。一個剛剛入職的實習生在兩個月之內就可以獨自打理一家門店!
所以讓我們抱著尊重、欣賞、喜悅的心態歡迎“熊貓”的回歸,“熊貓”已經縱橫四海,現在躬身故里為你我服務,何幸至哉!何幸至哉!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