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國調味品協會”關注我們
眾所周知,調味產品品種豐富,品類齊全。既有單一調味品,如醬油、食醋、腐乳等等;又有復合調味品,如雞精調味料、調味料酒等等。既有面向終端的調味品,又有面向餐飲的調味品;此外,還分為發酵、非發酵;針對中餐用的,針對西餐用的;還分為地域性產品和全國性產品等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名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產品間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戰和流量戰時有發生。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我國整個社會生活、工作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明顯。調味品行業企業也因疫情受到波及。目前,疫情正在逐步好轉,經過新冠疫情的考驗或者說洗禮,應該會帶給調味品企業深刻的思考:
如何精準選對企業自身的產品定位,并始終保有過硬的產品品質?以避開價格戰,避免限于同質化競爭?如何找準意向消費者的需求和關注點、痛點?從而助力企業差異化經營,增強企業在突發事件時的抗風險能力,建立企業長效運營機制?是需要調味品行業企業及相關企業慎重考慮的重大課題。
5月28日,由中國調味品協會協會與阿里云共同舉辦的“后疫情時代:產品品質和精準定位對調味品企業差異化建立的影響”線上公開課開班。既有知名院校的專業領域知識講解、又有生產企業的優秀經驗分享,還有營銷領域資深專家的實貨分享。
主持人
本次主持人為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趙黎明。“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人才推進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兼任中國輕工業生物基材料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發酵工業分離提取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華東理工大學—恒天生物基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華東理工大學—長龍生物殼寡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受邀擔任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中國釀造》等多家核心學術期刊編委。近年來,趙黎明教授及其帶領下的團隊為我國多家大型調味品生產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分享嘉賓(分享摘要)
許正宏
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
一、調味品行業發展趨勢
(一)“調味品”向“調味食品、調味菜品”過渡
1. 影響因素
(1)“大菜、硬菜”的制作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較難
(2)快節奏
(3)年輕化
(4)外賣行業發展迅速
2. 發展建議:半成品/成品的調味包
(二)“味”與“情”——情緒導向型調味品
(三)發展基于現代生物技術的“料味同源”生香技術
(四)發酵調味品與人體健康
二、面向重大疫情的企業差異化策略
找差異、尋特征、定目標(唯一性、有特性、建品牌)
(一)穩定產業鏈水平
1. 針對上游原料斷供情況
2. 解決工人復工問題
3. 面向生產過程
(二)提升供應鏈水平
1. 開發創新產品
三趨勢:高端化、功能化、健康化
2. 提升品牌價值(產學研結合)
3. 滿足線上銷售需求
4. 推廣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5. 外觀包裝的升級
裘曉民
中國調味品協會經銷商分會 常務副會長
上海榮進實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江新業
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 委員
一、基于客戶的關注,調味品所應有的特征
1.好吃。
2.好用。
3.好看。
4.好買。
5.好價。
6.健康。
二、基于客戶的需求,產品品質應該如何管理?
1.食品安全:
2.質量體系建設:
3.生產管理:
4.可追溯體系:
三、基于客戶的需求,企業如何精準定位以突出差異化?
渠道(代理、商超、流通批發、B To B),資源(特色農副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能源)、產能、質量、創新、快速、價格、服務、品牌,這些都是需要企業關注的地方,權重不一樣。
趙志峰
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 委員
四川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
一、調味品企業(傳統)(疫情后)將面臨的問題
1.品類繁多,同質化競爭激烈;
2.品質不高,缺乏標準化(產品、工藝);
3.品牌缺失,市場定位不精準;
二、調味品企業發展趨勢
1.品質的提升(新技術、新工藝)e.g.花椒油;
2.品牌的塑造;
3.品類的細分化;
三、調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
1.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
2.工藝改進,推動標準化;
3.精準定位,適應市場需求。
產品品質和精準定位是企業差異化建立的根本。對全世界來說,我國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巨大的市場。有關統計顯示中國現在有3億的中產階級,這是一個購買力極強的消費群體,他們對調味品的關注點不再是價格,而是產品品質是否與自身的生活品味相匹配。如何找準他們的真正需求,是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命題。新冠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企業如何建立抗擊風險的長效機制,需要慎重考慮。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