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hana)
【面積】 238537平方公里。
【人口宗教】 2950萬(2018年)。官方語言為英語,另有埃維語、芳蒂語和豪薩語等民族語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蘭教,8.5%信奉傳統宗教。
【首都和國家元首】 阿克拉(Accra),人口約234萬。總統納納·阿庫福–阿多(Nana Akufo-Addo)。2016年12月大選獲勝,2017年1月7日宣誓就職。
【簡況】 位于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西鄰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納法索,東毗多哥,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62公里。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散蒂高原屬熱帶雨林氣候,沃爾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4月至9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各地降雨量差別很大,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區為1000毫米。
【政治和議會】2016年12月,加納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新愛國黨候選人阿庫福–阿多戰勝馬哈馬當選總統,新愛國黨贏得議會選舉。目前加政局總體穩定。議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經全國選舉產生,任期4年。本屆政府于2017年1月組成,由總統、副總統和36名部長組成。
【行政區劃】 全國共設16個省,即大阿克拉省、阿散蒂省、布朗-阿哈福省、中部省、東部省、沃爾特省、西部省、上東部省、上西部省、北部省、薩瓦納省、東北省、阿哈福省、博諾東省、奧蒂省、西北省。260個縣。
【政黨】 1992年5月加開放黨禁后,形成羅林斯派、丹夸-布西亞派和恩克魯瑪派三大政黨派系。
【經濟】 礦產品、可可和木材為三大支柱產業。1983年開始推行以建立市場經濟為核心的經濟結構調整,并取得明顯成效。1994年被聯合國取消最不發達國家稱謂。2007年,加發現石油資源,探明儲量約15億桶,2010年底實現商業開采。2011年,加GDP增長率達15%,成為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13年以來,加經濟增速放緩,2016年經濟增速降至3.6%。阿庫福–阿多2017年1月就任總統后,將促進經濟復蘇作為第一執政要務,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和工業化進程,出臺大規模減稅和刺激就業政策,發行國債,整頓金融業,改善營商環境,海上新油氣田有效拉動經濟增長,2017年經濟增長率達8.5%。2018年出臺國家七年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一縣一廠”、“一村一壩”、“為了糧食和就業而種植”等經濟發展旗艦項目。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物儲量為:黃金約6萬噸,居非洲第二位;鉆石約1億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鋁礬土、錳礦探明儲量分別為1.3億噸、1.02億噸。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輕質原油資源初步探明儲量為15億桶,目前日產原油約19萬桶。
【工礦業】主要產業為采礦、木材、食品加工、水泥、冶金等。2017年工業部門受油氣業增收影響增速顯著,增長17.5%,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24.3%升至25.6%。黃金、石油開采等采礦業產值年均增長59.8%。制造業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紡織、水泥、食品、服裝、皮制品、釀酒和碾米等。
【農業】 農業是加經濟的基礎,2015年、2016、2017年增速分別為2.8%、3%、8.5%,2017年農業對GDP貢獻率為22.9%。農業人口約1063萬,占全國總人口的38%。可耕地731萬公頃,已利用30%。可灌溉土地11萬公頃,但灌溉面積僅占7.5%。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種植面積約250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薯類、高粱、大米、小米等。可可為主要經濟作物,年產量60—80萬噸,種植于北部省以南所有省份,其他經濟作物有油棕、橡膠、棉花、花生、甘蔗、煙草等。
【林業】 木材出口有近百年歷史,森林覆蓋率曾占國土面積的34%。根據2007年統計,森林面積為5.29萬公頃,主要用材林在西南部,面積為8.2萬平方公里。有樹木360種,可出口的約40多種。
【漁業】 漁業資源豐富,分為海上漁業、潟湖漁業和內河漁業。50萬人從事漁業生產,年均捕魚量約為40萬噸,年需求量為90萬噸,仍有50萬噸需要進口解決。金槍魚和蝦類為主要出口產品。
【交通運輸】 以公路為主。近年來政府重視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占發展總支出的近50%。公路占全國總貨運量的98%,目前公路總長達6.7萬公里,其中干路1.35萬公里。鐵路總長1300公里,但目前只有64公里鐵路能夠維持運營,其中54公里連接阿散蒂省和西部省,另外10公里連接阿克拉和特馬港。加政府擬在未來4年投入78億美元建設1400公里鐵路。水運主要有特馬港和塔克拉迪港。特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目前正在進行擴建,年吞吐能力300萬標箱,吞吐量達1550萬噸,主要用于進口物資。塔克拉迪港2018年吞吐量達762萬噸,主要用于出口物資。加納還在沃爾特湖建造河港,開辟內河航運網。空運共有8個民用機場,國際航線37條。首都阿克拉科托卡新國際機場于2004年啟用,年接待旅客能力達750萬人次,是西非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可以直飛歐洲、美國、南非和西非各國。
【對外貿易】 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外貿長期逆差。長期以來近90%的外匯收入來自黃金、可可和木材三大傳統出口產品。主要貿易伙伴為中國、美國、法國、荷蘭、尼日利亞。2018年外貿總額約為279.57億美元,出口額約148.68億美元,進口額約130.89億美元(資料來源:2019年4月《倫敦經濟季評》)。
【人民生活】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8年人類發展報告》公布的人文發展指數,加納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40位。過去十余年人民生活水平總體得到改善。貧困人口從1991年的52%下降至2005年的約33%,但減貧人口分布不均。目前全國約1/3人口生活貧困,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2/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的赤貧者占總人口的7%。2012年,加納被國際電信聯盟列為信息化建設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軍事】 總兵力約1.55萬人,其中陸軍1.15萬人,海軍和空軍各2000人,是非洲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居世界第八位。
【文化教育】 主管官方機構是國家文化委員會,主要成員由來自學院、音樂、舞蹈、繪畫、宗教等領域的16名知名人士組成。2018年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免費教育。現行學制: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或中等技術學校3~4年),大學2~4年。重要的大學有6所,其中加納大學、庫馬西恩克魯瑪科技大學和海岸角大學較為有名。
【新聞出版】 加納通訊社,官方通訊社,成立于1957年,是國內其他新聞單位主要新聞來源,設有10個省級分社。加納廣播公司開設兩家全國性的廣播電臺,一臺以埃維、阿肯等6種民族語言廣播,二臺用英語播送新聞、商務、娛樂等節目。
【對外關系】 奉行“積極中立”的外交政策,重視開展經濟外交。優先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尋求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謀求與鄰國和平共處和相互合作,努力維護次區域和平與穩定,推動西非區域一體化進程。重視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促進經貿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統組織和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
福建省遠建投資有限公司
格林豪斯國際置業(加納)集團
福建省遠建投資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注冊成立,主要是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投資和開發,公司于2018年對加納格林豪斯國際置業開發(加納)有限公司進行收購重組,成立了格林豪斯國際置業(加納)集團,集團總部位于非洲加納港口城市特碼,注冊資金500萬美金,擁有中方員工200多名,當地長期員工1500多名,公司業務涵蓋建筑路橋、農林牧漁、工業能源、產業園區等四大主營產業。建筑路橋方面,在加納擁有道路橋梁總承包一級資質和自主投標能力,擁有各類大型機械設備22種300多套,在建及完成的公路項目十余項,累計建設公鐵路里程超過400公里;農林牧漁方面,擁有年產量2萬噸的羅非魚漁場及配套年產5萬噸飼料廠,是目前加納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基地。同時公司布局綠色農業,開設木薯培育基地,逐步開發10萬畝農業用地用于培育種植木薯,預計年產木薯粉10萬噸;工業能源方面,我們正在籌建年產120萬噸的煉油廠;產業園區方面,我們已申請批復建設光明國際自由貿易區,努力打造多產業、多功能、多組合的新型現代化園區。產業園區規劃用地5000多畝,分3期完成建設,園區總體規劃可以概括為“一區兩園四區四中心”。“一區兩園”:一區,即生活休閑區,提供房產酒店、通訊金融、物業管理、園區商務、休閑娛樂、綠化園林等生活配套服務;兩園,即商貿物流園和加工制造園,形成“前店后廠”的鏈條格局。“四區四中心”:四區,主要將加工制造園區分為食藥品加工區、五金機械加工區、輕工家電加工區、紡織服裝加工區;四中心,主要將商貿物流園分為中央會展中心、商城批發中心、倉儲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占地2000畝,已完成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和部分商場、市場及廠房建設。利豐番茄醬廠項目,已完成綜合辦公樓、主體廠房、污水處理區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三條生產線已安裝完畢,計劃12月份中下旬與園區聯合舉辦開業暨開園盛典。總投資8000多萬美金的綜合批發市場、大型鋼材市場、家私商城、電器商城、鞋帽服裝商城以及星級酒店等自建項目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面積總和超過15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的鋼結構廠、汽車后掛制造廠、電焊條廠、五金標準件廠等4個合作項目,進展順利,福星鋼結構廠已建成投產。目前包括中國電建、天津食品集團、廣東佛山博達集團、尼日利亞玖星集團、福建洪奧集團等12家企業已確定入駐園區。二期3000畝土地平整工作已經部署展開。
我們產業園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條發展路徑——“全產業鏈”理念
打造集總部辦公、加工制造、商貿物流、電子商城、創業孵化、生活居住、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立足加納、輻射西非的功能復合、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商貿物流產業鏈。
兩個合作準則——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三大服務體系——企業創立服務、人事勞務服務、合作模式服務體系
一是企業創立服務體系。幫助企業做好入園的登記審批手續,提供企業登記“一門式”服務,縮短企業注冊時間;申請建立保稅倉,提供清關代理服務。
二是人事勞務服務體系。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測評、人才引進等服務;
三是合作模式服務體系。提供多種、靈活且適合企業發展的合作模式,包括風險投資、落實政策導向資金、申請優惠政策服務等。
五大優勢——政治穩定、政策優惠、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服務配套
一是加納當地政局穩定,社會人文環境較好。特別是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加納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111位,而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加納在190個參評國家中排在第108位,被世界銀行譽為“非洲經濟復興的中心”。
二是政府支持力度大,稅收政策優惠多。一方面加納政府吸引投資的政策寬松,大力推廣減稅降費等政策;另一方面加納產品不但可自由進入西非其他國家,而且對歐美國家出口享受免關稅,特別是加納可按普惠制向美國免稅出口6450種商品。
三是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供求市場足。加納擁有豐富的黃金、鉆石、鋁礬土、鐵和油氣等自然資源,其漁業、森林、旅游和勞動力資源非常客觀,特別是15-64周歲的適齡勞動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57%,且勞動力價格優勢較大,為投資者降低商務成本帶來了實際可能。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海陸空物流體系化。產業園區地處西非要津加納特碼市,交通條件便利。陸運方面,園區緊鄰特碼-阿克松博主干道,東部走廊(特碼港到東部霍城)、東線鐵路(特碼至庫馬西)等計劃正穩步推進,產業園鐵路貨運專用站點正在申請批復中;空運方面,園區距離加納最大的首都阿克拉科托卡國際機場僅30公里,機場目前有40多條國際航線,其貨物年吞吐量超過5萬噸;海運方面,園區距非洲最大人造海港特碼港車程僅20公里,海港年吞吐量超過了130萬噸,并且特碼港新集裝箱港口項目已從2016年正式實施。總的來說,園區是加納海、陸、空多式聯運的最佳結合點,擁有作為物流樞紐所應具備陸海空一體、國際國內便捷聯系的區域交通網絡。
五是產業基礎厚實,園區配套服務齊全。園區一期工程占地1200畝,園區內基礎設施規劃完善,具備“三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在園區內完成“全產業鏈”建設,為入園企業提供“廠區供應”到“從原材料供給”到“生產加工制造”直至“批發銷售”的一站式服務。
加納自貿區優惠政策
一是貨幣刺激政策包括
1.100%自貿區所有進出口產品的直接或間接關稅和稅負免除;
2.100%免除10年企業所得稅,10年免稅期屆滿后,企業所得稅繳納不超過15%;
3.自貿區投資完全免除預扣稅;
4.加納與其他國家對外國投資商或雇員有雙重征稅協議的,減免雙重稅負。
二是其他非貨幣刺激政策包括
1.無進口許可證要求;
2.最低要求的海關手續;
3.自貿區中外國投資商或者本國投資商100%擁有股份所有權;
4.股利與凈利收益匯回所在國、外國貸款支付、技術轉讓協議的費用或手續費支付以及自貿區任何買賣收益的匯兌均可自由進行,不受限制;
5.自貿區投資商可在加納銀行開立外幣賬戶;
6.自貿區企業年生產產品或者提供的服務至少70%出口,其余30%可在本地市場出售;
7.自貿區投資保證不被國有化或者沒收。
如需下載,請點擊閱讀原文。
中國調味品產業達沃斯盛會
第十五屆中國調味品展
???12月17-19日,廣州·琶洲???
詳情戳下圖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