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的Innova Market Insights公司公布未來食品行業的10大發展趨勢,“清潔標簽”一詞再次被提及,而這次“清潔標簽”已從趨勢成為食品企業發展的準則。
為何“清潔標簽”在全球食品行業這么火?這要從它的起源說起。
清潔標簽的起源和定義
清潔標簽運動起源于20多年前的英國,當時在發生了幾次嚴重的食品安全恐慌事件后,行業希望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開始了一系列針對于食品配料標簽的運動。
為了方便消費者區分食品添加劑,歐盟采用E-NUMBER編號(E編碼)系統,將幾百種獲得使用的添加劑列入許可名單。一種食品添加劑只有一種編碼,E編碼用于食品當中的很多添加劑,包括色素、防腐劑、增稠劑、風味增香劑、穩定劑等等;在食品的標簽上,作為食品添加劑的E編碼很清晰的告訴消費者,該食品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劑。
消費者方便區分食品添加劑后,自然的會關注到食品的天然成分。最近一項由GNT集團發起面向全歐洲消費者的調研發現,2/3的歐洲人每周至少購買一次薯片、堅果、風味小吃,有超過1/3的消費者(36%)會非常關注天然配料成分,超過了對脂肪(34%)、熱量的關注(27%)以及對有機配料的關注(11%)。
食品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清潔標簽”由此而來,剛開始“清潔標簽”在各個國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隨著對消費者市場研究,行業內慢慢總結出一個相對成熟的概念,清潔標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清潔標簽 1.產品成份天然、有機,且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細的成份; 2.產品成份越簡單,越少越好; 3.產品成份不包含難懂的化學成分; 4.產品制成過程越簡單,越短越好。
跨國公司清潔標簽舉措
清潔標簽產品展現的是一種健康的標志,所以目前也成為了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的一種趨勢,并在主流消費群中快速獲得一席之地。不可避免地,跨國品牌也意識到跟隨清潔標簽帶來的價值,它們都做出了明確的轉型。
雀巢在Edys、Hagen-Dazs、Outshine、Skinny Cow、Nestlé Ice Cream以及Nestlé Drumstick這六款品牌產品中不再添加諸如果葡糖漿等不符合清潔標簽規范要求的食材配料。
達能集團向消費者鄭重承諾,公司將致力于增加產品的透明度以及使用更多天然的配料,減少非合成、非轉基因類配料的種類。諸如此類的措施將重點在公司三大旗艦品牌Dannon, Oikos 和 Danimals中統一實施。
卡夫-亨氏集團將旗下通心粉以及奶酪產品中使用的人工防腐劑、香精香料以及人造色素等予以取締,此外,在諸如辣椒粉、胭脂紅以及姜黃等天然香辛料中禁止使用包括yellow 5和yellow 6等類別的人造色素。
清潔標簽在中國
在獨立市場咨詢公司英敏特(Mintel)調查顯示,8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希望看到更簡單易懂的配料表。英敏特分析師表示,總體來看,消費者對于清潔標簽食品的接受度很高,認為這是更安全健康的選擇。
具體到食品企業產品開發及應用方面,國內消費者對清潔標簽的需求與目前食品企業熱衷于追求健康等食品開發相吻合。主要應用在調味品、乳制品、發酵面食等領域。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