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只要焦慮存在,網紅就不死
社會高速發展,給現代人帶來的巨大壓力。
我們的年輕人,嘴里說著佛系,卻處處暗中觀察,實時留意,仿佛打一個盹,就要錯過什么。
工作、生活、社交、家庭……
哪一樣不是壓迫著他們的神經,但事實上,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
時代變化的眼花繚亂,舊有的平衡和慣性被頻繁打破,習以為常的人生經驗變得無效,焦慮與背離自然產生。
付費知識分享是知識的焦慮,談論中年人的猥瑣與油膩是自我認知的焦慮,而消費網紅餐廳則是社交的焦慮。社交焦慮引發了“秀炫曬”。
去過,吃過,體驗過,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表明自己一直在生活的潮頭。
在一個移動社交充分發達的時代,“紅”這件事依然充滿變數。許多人一邊細數著網紅餐廳的罪狀,一邊又幻想著下一個紅的是自己。
▲種草拔草,現代人的焦慮,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網紅餐廳
02
“網紅餐飲”一直存在
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這種焦慮,在過去其實不明顯。
那時候,人們還只會通過論壇、博客、電視臺、報紙等系列傳統媒體,知道少、且匱乏的,那些“特別有個性”的餐飲小店。
這些小店要么有故事,或者有某某明星造訪,亦或者口味獨特、造型獨特、宣傳方式獨特,
那時候的“網紅”因為缺少“網”的加持,只能被稱做“草根崛起”。
隨著科技的車輪滾滾向前,互聯網席卷整個餐飲行業,曾經“想紅卻無門”的餐飲企業,在一夜之間找到了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新途徑。
然而,也正是網紅餐廳野蠻生長的那幾年,一個魔咒卻浮現出來:“三年必死”。
他們聲勢頗高地進入餐飲界,席卷一票粉絲。之后從“當紅炸子雞”到人氣漸失,逐漸被淡忘甚至唾棄。
許多網紅餐廳都在經歷相似的道路,面臨相似的困局。
但困局很快就被打破,一些曾經不被看好的品牌,竟逐漸在行業中找到了一些新的轉機。
從江門發家,在上海出名的喜茶,如今依舊在紅紅火火開店、狂拿四億融資。在成都開新店時,更是排起了蛇形長隊,話題度不減去年。
03
意識流的概念,
和現實化的消費場景
眾所周知,網紅餐廳總是擁有動人的外表。
但在過去,這些廢了很大心思創造出來的色彩與裝修,往往只是一張空皮囊。再好看的皮囊,看久也就膩了。
但現在的網紅餐廳學精了:超高的顏值除了美,還要多樣化,更要有意義。
得值得消費者反復炫耀。
1、形象多樣化
喜茶的門店總是變來變去,黑金店、PINK 店、LAB 概念店、卡通 logo、Emoji、小黃鴨……
一系列高顏值的視覺元素填充到消費者的朋友圈照片里,形成更高價值的“社交貨幣”。
除了喜茶,不少新品牌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顏值”提供社交貨幣,有的是舊店升級,有點的打造主題店。
品牌一改過去的“專一”,反而希望在消費者面前展示自己的“多副面孔”。
▲各式各樣的喜茶門店
2、概念現實化
除了從外表上下功夫,現在網紅品牌更注重讓自己顯得“人格化”,有情緒,有故事。
不再是一張干癟癟的照片,而是通過這張照片,就可以向外傳達自身品牌的價值。
就像現在很多直播網紅都不能只靠一張臉通吃天下了,大家都學會了賣人設。
網紅雪糕鐘薛高創始人林盛認為,品牌存在的意義是通過價值觀換取信任,而不是喜愛。
因為所有的喜愛都不是天長地久的。打動消費者的往往是以喜愛開始,以信任維持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網紅品牌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開始有意無意地通過產品去打造一種具體的,可想象的消費場景。
消費者想要從火鍋里吃出“江湖”的感覺,從小龍蝦里吃出“放縱”的感覺,從奶茶中喝出“戀愛”的感覺……
從最初的驚艷,再通過品牌、產品的特性維持消費粘性,
新網紅放棄了急功近利,不再一味地去搶消費者的錢,而是看準了消費者的心智和時間。
單獨產品爆火,或是某一個噱頭的爆紅,都早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04
回歸到餐飲本質的網紅店
還算是網紅店嗎?
對于網紅餐廳最大的詬病,在于他們往往迷失了自己作為“餐飲企業”的方向。
當某一個噱頭為品牌帶來鋪天蓋地的曝光、流量時,他們便坦然自得地站在了聚光燈之下,
卻完全忘記了在聚光燈意外,還有一個作為餐飲品牌的基本操守。
好消息是,這一屆的網紅餐飲在發展時似乎汲取了教訓,漸漸變得穩重了起來。
1、打破“虛有其表”的魔咒
作為今年火鍋品牌中黑馬網紅,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可謂是集所有網紅特征于一身:
高顏值、排長隊、打卡、種草,都是他們的熱門標簽。
但集漁在品控上,卻又與我們認知中的網紅餐廳有些不同。
為了挑選出最受消費者歡迎同時性價比又高的海鮮食材,集漁首先將市場上各種比較熱門的產品拿過來進行試賣。
如果在兩周內銷售的成績不佳,就會馬上換另一種食材進行試驗。
集漁將多種食材放到市場檢驗了一段時間后,發現蝦、蟹、鮑魚、貝類這四大類產品最受消費者的歡迎,供應鏈最為成熟,于是決定將菜品聚焦在這四種海鮮產品上。
同時,這幾類海鮮在各個城市的供應量都達到一定的穩定程度,這也為今后的市場拓展留下一定的保障。
火鍋市場競爭很大,消費者的選擇很多,保證顧客的回頭率是保證營業額的重要條件。
相比起過去常常被曝光出現食品衛生問題的網紅店,新一代網紅企業顯然更加小心。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
2、差異化、壁壘和護城河
過去的網紅餐廳死得快,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產品壁壘。
不論是開創了“手抓吃海鮮”的水貨餐廳,還是2013年前后火到不行的80年代懷舊餐廳。
被別人輕易復制是他們最終難以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對餐飲產品是沒有忠誠度的,他們總在追求新鮮的味道。
新一代網紅為了讓自己變成消費者的“非你不可”,著實下了不少功夫。
不論是喜茶還是奈雪の茶,他們都在通過不斷地推出新品來維持消費粘性,并且定期推出新的活動、互聯網話題點,讓自己一直保持活躍的狀態。
▲奈雪の茶主打的茶+歐包模式
3.細節控、體驗感
把顧客留下來(成為回頭客)的關鍵是洞察消費需求,及時去滿足他。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創始人陳偉說:“原來他認為調查消費需求只用回訪消費者就行。后來才發現,服務人員的細心觀察和記錄才是最真實有效的。”
大蓉和董事長劉長明也曾經感嘆:“沒有哪個行業像餐飲業那樣,從頭到尾都是細節。”
海底撈的服務之所以廣受好評,也正是因為一線服務員事事留心處處注意。
主動詢問顧客的體驗,人可能會顧忌面子,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但如果消費者在用餐時隨口說出:“哎呀,這個‘青口’口感不好”的信息被服務員捕捉到,那對產品的優化就更有針對性。
捕捉到這些消費細節之后,及時作出反饋和調整,消費者才能夠記住你的用心,才會愿意回頭。
05
“網紅”不是一個形容詞
它只是一個“名詞”
當這些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餐廳,摒棄了大部分負面的元素,他們還應當被稱為“網紅店”嗎?
這是當然。
因為“網紅店”和“老字號”、“草根店”一樣,只是定義某種現象的一個詞語,不該帶有額外的情緒。
“網紅餐廳”這個詞,作為一個對顏值高、客流量大、生意火爆餐廳的高度概括。
是一種能讓消費者快速識別的標簽,是營銷推廣的方式之一,而不是評判餐廳好壞的標準。
– END –
來源 | 餐飲人必讀(id:cyr811)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