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的到來改變了中國人這個春節的生活方式,即使已至大年初十,街頭巷尾仍舊空落。人們為了共抗這次“新型肺炎”,大多閉門不出。本該在大年三十為年夜飯忙碌的大大小小的餐飲店,今年春節過得尤為寂寞。前日,一篇講述“西貝莜面”在疫情中處境的文章更是觸痛了整個中國餐飲業,“新型肺炎”的次生問題正在悄悄蔓延,深受影響的中國餐飲業該何去何從?
2003年“非典”之際,中國餐飲業經歷過相似的困境。“俏江南”餐飲集團創始人張蘭曾在其隨筆集《我的九條命》中講述她在非典期間的難忘經歷。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愿中國餐飲業共體時艱,一起打贏這場戰役!
下文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我的九條命》。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2003年非典下的“俏江南”
中國風、國際范兒、簡約時尚,加上黃金位置,2000年4月16日,第一家“俏江南”國貿店開業大吉,一炮而紅。這次成功也反過來驗證了我此前關于消費市場的定位和判斷。
隨后,我依然瞄準商務人士,選址定位于中高端商圈,在接下來的三年里,陸續開了萬泰店、陽光廣場店、東方廣場店等。到2003年春天,“俏江南”在北京已經有了11家店,算得上頗具規模!
我摸索出了一套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再加上國貿店開了一個好頭,使得后來的一切看上去都順風順水。回顧在加拿大打工那兩年,再對比一下現在,就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反差如此巨大的人生,竟讓我趕上了,簡直像天書一樣!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順風順水的路上,出了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
2003年初,我正在籌備東方廣場店的開業。這是北京最大的一家店,店面有2300平方米。盡管我對外已經是“俏江南”集團董事長,其實在關鍵環節上永遠親力親為。身邊的員工都知道我常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董事長,董事長,懂事兒才能長。”
這家店的裝修,我只包了輕工,所有原材料都是自己采購,整天背一個小軍挎,滿世界飛來飛去,當面和廠家老板訂貨、設計、砍價,尋找性價比最高的供應商。
我帶著一份長長的采購清單,從北京飛廣州,廣州到深圳,深圳去東莞,東莞再飛上海——那時也有一家上海的新店在籌備中。
在廣州是為了采購一批裝飾用的瓷器,順帶逛街,從中尋找新產品的靈感。記得那次,第一回見到紙火鍋,很新鮮,后來俏江南的紙火鍋麻婆豆腐,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個發現。
廣東“藤之杰”是我合作多年的品牌,品位高,舒適度也高,現在生意已經越做越大,產品遠銷國外了。俏江南的藤椅多是從他家訂購的。廠家在東莞,我從深圳打了一輛出租車過去,在那兒停留了大約一周,才選好了東方廣場店需要的藤桌藤椅,又折騰完打包、發貨等一系列事情,返回深圳,訂了前往上海的機票。
很多人都還記得,2003年春節前后,有關“南方流行一種怪病”的說法正在人群中悄悄流傳。盡管沒有得到證實,人們卻依然有些恐慌。
我每天疲于奔命,事先對這個說法一無所知,只是到了廣東,在街上打出租車時,感覺大馬路上沒人,空蕩蕩的,車開得特順。
“可不能來這地方開店,街上也太蕭條了。”我暗自琢磨著。
飛上海的頭天晚上,我開始上吐下瀉,折騰了一宿。可自己沒當回事,以為是累著了,第二天仍然按計劃上了飛機,一路上,只覺得胃里翻江倒海,冷汗直冒。等到了上海,幾乎是跌跌撞撞進了酒店,進門直奔保安,話都說不出來了,只好指指自己的嗓子,表示要吐。
我出差一向只訂經濟型酒店,勉強算三星級吧,就是如果你不提要求服務員不會主動來打掃房間的那種。在大堂衛生間吐完,登記入住,進了屋,直接昏死過去。再醒過來,就是三天以后了。
這三天,外面的世界一切如常。酒店并不知道有個客人進了屋就沒出來過,員工和家人也習慣了我滿世界亂跑、處于失聯狀態。
我一睜眼,首先看見的是高高的天花板。怎么回事?努力想了想,周圍摸了摸,才知道自己躺在房間的地毯上。努力撐著坐起來,又嚇了一大跳,只見周身、遍地,竟是一大片穢物,臭不可聞。一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就算活著,也肯定是死過一回,死去活來,死里逃生!
說來也怪,這一醒,可就徹底醒了,像沒事兒人一樣。洗了澡,換了衣服,又能活蹦亂跳了。也不知道到底什么病,想都沒想,在上海辦完事就回了北京。
現在想想,保不齊就是染上了“非典”。但“非典”那時對于大多數公眾,還是個陌生的名詞。
2003年3月23日,東方廣場店開業,比中央電視臺對外公布“非典”疫情提前3天。這是我自己定的日子,“三三三”,圖個吉利。然而開業典禮上,請來剪彩的幾位寫字樓的老總都沒有到。
當時我還納悶兒,過后與他們交流才知道,在那之前不久,A座有人感染非典死亡,老總們私底下接到了通知,不便出席公開活動。可因為官方消息未出,他們也不好跟我明說。
等到3月26日,央視首次公開“非典”疫情,北京又是重災區。疫情來勢洶洶,看著每天飛速上漲的感染人數,我知道了:我這家店剛開業,就將面臨致命的打擊。
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進入暫停營業模式。可我打定主意,“俏江南”絕不停業,哪怕一天也不行。打拼這么多年,才有了如今熱騰騰的局面,絕不能讓它冷了。
如何應對一夜驟冷的市場?
如何安置一千多名員工?
如何解決周轉不靈的資金?
我每天都要召開數個重要會議,身體和大腦都像停不下來的陀螺。
這一天,要和中層干部及骨干員工商討人員安置問題。我在趕赴會議的路上,突然想起周華健唱過的一首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知為什么,那一刻,當熟悉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帶給我一種非同尋常的動力。
我腦子里冒出一個想法,這個想法讓我心潮澎湃,我馬上打電話給秘書苗苗:“苗苗,把周華健那首《真心英雄》的歌詞打印在紙上,凡是開會的人,每人一份!還有,準備好音響設備!”
等我到達會議室,各店總經理、廚師長、部門經理都已經到齊了。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跟我共同打拼多年的老員工,推心置腹地說:“老板,咱們暫停營業,至少可以把房租和員工工資省下來,您算算,每月也能省不少錢啊!”
當時,連中國大飯店這種規模的店都已經停了不少,更別說那些小店。北京已經成為一座空城,疫情鋪天蓋地,誰還敢在外面吃飯?沒有生意,就沒有收入,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可是我不同意停店。我說:“別人家停店,員工放假,都不發工資。咱們的員工很多家在外地,甚至在偏遠山區,每月還供養著父母家人,不發工資,讓他們拿什么付房租?拿什么吃飯?”
“讓員工暫時回家,疫情過了再自愿回來。”一個經理提議。
“萬一他們在回家的路上感染了呢?聽聽新聞,每天有多少人是因為坐火車、坐汽車感染病毒?”我反問道,“再說,干咱們這行,也講究一個風水,熱騰騰的爐灶一旦關了,什么時候再開?到時候還開得起來嗎?”
我這一番話,讓眾人沉默半晌。但過了一會兒,還是有一個業務經理小聲提出來:“雞蛋都漲到4塊錢一斤了,而且還在漲。”
如果我沒記錯,那會兒每斤雞蛋的市場價應該不到2塊錢,相當于翻了一番。
“但我們不能只考慮企業的風險,還要考慮員工的風險。”
我認真想了想,向他們宣布我的決定:
第一,所有員工,包括你們各位在內,如果有人想回老家,公司立刻批準,并且負責買機票。我親自開車送機場。飛機比火車感染幾率小。
第二,‘俏江南’不停業,我對大家鄭重承諾,離開的員工,隨時可以回來。
“現在我想知道,在座各位,有誰想要離開?”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或許在這種氛圍下,即使想走,也不敢說吧?
“那好,既然都不走,咱們現在一起聽一首歌。”我示意苗苗把音響打開,把打印出來的歌詞發到每個人的手上,“咱們這群人,是‘俏江南’的核心力量。既然決定不停業,咱們就得心連心,手拉手,共同渡過這次難關!”
我號召大家,全體起立,彼此拉著手,隨著音樂一起唱: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
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在歌聲中,大家的眼淚嘩嘩地往下流,原本只是手拉手,后來變成互相搭著肩,唱著唱著,彼此擁抱在一起。
我內心深處也非常感動,眼里含著淚,又問了一遍:“現在你們告訴我,有沒有人想走?”
“不走!”每個人都流著眼淚保證。
有幾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甚至高聲喊:“老板,只要你一聲令下,我們就赴湯蹈火!”
我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情感,努力恢復冷靜。
“那好,接下來我要說非典期間的運營模式,大家記下來,分頭執行。”
首先,員工宿舍從地下室搬到一層,確保有陽光,能通風。
第二,同仁堂抗非典的方子,咱們照著抓藥,廚師長負責每天熬出來,每個員工一份。厲害的是,那陣子,“俏江南”把全北京中藥房的板藍根都買光了,不得不去上海采購。
第三,非典期間的員工餐單我親自定,每天必須有肉、丸子、排骨,提高免疫力。
第四,每家店面留十個員工值班,其余員工都集中到陽光廣場店學習培訓。那兒有個大露臺,可以組織體育鍛煉,跳繩、拔河等。
……
一口氣制定了十多條非常時期的非常制度,各店經理落實,嚴格執行。
此后,我依然保持忙碌的作息,每天在各店之間巡視。為了不讓員工恐慌,為了讓他們見了我心里踏實,我從來不戴口罩。心里就相信一點:我的使命還沒完成,老天爺不會讓我出事的!
創業多年,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真心對待員工的老板。年輕時員工叫我“姐”,中年時員工叫我“媽”,不僅在工作中幫助指點,生活中更是照顧到方方面面,不夸張地說,婚喪嫁娶全包。小到員工感冒發燒,我一定想著給他送碗熱湯面;大到搞對象相親,也是我幫著把關;甚至女孩子人工流產,都是我幫忙聯系醫院。
我就覺得,你對員工好,員工會用他的真心和行動來回饋企業。這份真心是單純一份工資換不來的。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心在,一切都在。員工的真心、同心,才是一個企業能夠借以抵擋大風大浪的銅墻鐵壁。
非典期間,“俏江南”的管理層是沒有獎金的,但我送給每個人一件特殊的禮物:一支萬寶龍筆。男士的,筆頭上有一顆藍寶石;女士的,筆頭上有一顆紅寶石。當時花費不菲,今天當然更加升值。這支筆,大家都舍不得用,也正因為這份“舍不得”,才讓那段記憶尤為刻骨銘心吧。
回想起來,真的像奇跡一樣。從3月到5月,疫情從高潮到尾聲,留在“俏江南”的員工沒有一個人生病,就連普通的感冒發燒也沒有,個個精神抖擻。而我深切地感到,一種“俏江南”獨有的企業文化、品牌影響,以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在疫情彌漫的特殊時期,一下子建立起來,牢不可破。
疫情結束后,“俏江南”仿佛一夜之間就恢復了往日的紅火,每天都有客人在門口排隊等位。三四個月后,就把虧損的業績全追了回來,再往后,扭虧為盈。
還有兩個額外的收獲。
一是“俏江南”在外國人中的口碑一下子傳開了,因為當時很多外企沒有停止辦公,多虧有“俏江南”,才解決了那些外籍員工的就餐問題。
二是“俏江南”在地產界的信譽建立起來了。因為在國貿、中糧、恒基這些地方,都發生過多個商戶聯合起來游行、拒付房租的事件,理由是“非典”讓他們賠了錢。也有人找我加入,我沒有答應,因為“俏江南”并沒賠錢。只要到了合同約定的時候,我就一天也不差、一分也不少地把房租付過去。很多地產老板都在口口相傳:“一定要和張蘭合作!”
“俏江南”國貿店,到今天已經開了十六年。周圍沒有一家商戶——無論大品牌小品牌——能夠像我這樣年年續租,租金也從沒漲過。
我自認為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從小做事,就很少去想負面的因素。只要憑我的商業直覺判斷,這事兒可行,把機遇和風險都考慮清楚,就一門心思往前沖,絕不會被風險嚇住。說得好聽點兒叫“定力”,說得不好聽點兒就叫“一根筋”。
但心懷一種“正念”,的確太重要了。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大家齊心協力去面對,懷著一個共同的堅定的正念,老天爺一定會眷顧你,一定會給你應得的回報!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