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嘉賓從左2到右依次為:書亦燒仙草創始人王斌、益禾堂創始人胡繼紅、恒天然大中華區安佳專業乳品副總裁阮建華、伏見桃山創始人藏北、桂源鋪創始人鄭志禹、貴茶集團副總經理蒙祖徳
王斌:我們是誤打誤撞賣的燒仙草,開第一家門店時,不知道這個產品好不好賣,甚至也不知道什么叫品牌定位,當時的門頭就打了“燒仙草專賣”幾個字。
可能運氣比較好。因為這幾個字,讓我們第一家門店活了下來了。50%甚至更高的人進來買這個產品。其他產品也有很多,那時候接近一百個,燒仙草的業績占到一半。
整個發展過程中,接近八年的時間我們換過品牌名,也換過門頭招牌。以前是燒仙草,后面奶茶、咖啡等都上過,發現還是這個產品賣的最好。
2017年更名書亦燒仙草,尋找我自己認為最大的核心,或者說發展這么多年的根。因為燒仙草讓我活下來這么多年,我不能丟了它。別人都可以簡單把我們叫成燒仙草,所以到今天書亦燒仙草是產品的回歸。
關于市場這些年的變化,我認為不停創新,會造就很多新的品牌,或一些不同消費產品的品牌。對于一些老的產品,比如像珍珠奶茶,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一些老的產品也需要有一些品牌來代表。就會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創新,一種是把老的東西來傳承、發揚。
胡繼紅:益禾堂一直享受爆款的紅利好多年。今年茶飲市場的創新,我覺得有很多閃光點。比如說CoCo賣的膠原蛋白奶茶,還有臺蓋用胡蘿卜做火鍋奶茶,還有豆乳奶茶,我覺得都是一些閃光的點。
但原料的運用應該更大膽,比如幾乎所有甜品店的原物料都可以無縫鏈接到飲品店。甜品店的爆款放到飲品店也是很好的爆款,楊枝甘露就是很好的例子。
還可以從日常老百姓喜歡吃的甜點、小吃里面找原材料。比如說湖北孝感米酒,日常喜歡吃的糯米圓子、銀耳湯,在路邊小店買的紅豆沙、綠豆沙,都可以加入產品創新。
2019年我印象最深刻的產品就是黃豆粉,黃豆粉在奶蓋上的應用很有特點。奶蓋純茶在很多品牌的菜單上都是準備下架的產品,黃豆粉的應用給它帶來新的生機,這是我2019年產品方面的感受。
阮建華:2019年跨渠道比較多。不僅僅是專業飲品店賣奶蓋茶、烘焙,火鍋店都開始賣奶蓋茶。也不僅僅是茶上加奶蓋,我們今年和青島啤酒搞合作,做了啤酒奶蓋,這個很好,有故事有味道。
藏北:在過去一年,奶蓋純茶基本退出市場,它的后代產品水果奶蓋茶遍地開花,無論是東南亞的還是大西北的,無論是薔薇科還是葫蘆科的,能用的水果基本被用完了。說明什么,明年沒得玩了。
每一個產品顛覆性創新后,肯定有靜默期,靜默期大家很惶恐,非常寄托于有新的品類出現,激活它。大家過去一年見過最多的詞就是“跨界”,感覺行業把所有的救命稻草都壓在上面,基本很多品牌以周、月為單位跨界。
不光是品類上的跨界,還有品牌上的跨界。大部分只是在固定的產品模式上,進行一些微創新,這是在過度消耗。消費者在明年、后年對營銷方式、創新方式會變得鈍化、甚至厭煩,這是一個趨勢。
還有一個趨勢,去年有很多品牌在說,傳統奶茶回歸了,底料布丁、珍珠傳統底料不斷凸顯。我們有原料供應商經常打電話說,水果茶不行了,傳統奶茶回歸了,我這有支產品,肯定要上,肯定賣的好。
傳統奶茶在新茶飲店賣出新茶飲的價格,這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新茶飲提出之初,它的品質體系、價格體系是新規則。
鄭志禹:港奶是七八年前特殊的形式切入市場,到今天有變化了。最開始是特色產品,但現在是基本配置。
我們一直認為港奶、臺奶、東南亞、日式都是從業者視角,不是顧客視角。就好像我們和顧客交流,顧客心目中桂源鋪不等于港奶,桂源鋪等于凍檸茶、雞蛋仔。
整個2019年,我覺得飲品市場的創新是越來越理性,守正出奇。
前幾年大家想做顛覆性的東西,是出奇,這兩年開始做品質端的創新。2019年更聚焦于品質的變化,聚焦于一些零售端的產品,比如阿華田的產品、大白兔奶糖、奧利奧卡夫的產品做跨界聯名,變相對品質加持,這對整個行業是非常好的事。
大家聚焦于品牌、邏輯、規劃,聚焦于茶葉和水果的屬性,是一個行業慢慢成熟的變化,可以走很多年。
蒙祖德: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高品質化、健康化。曾經對于品質要求,這杯飲品是什么不是太在乎,到現在是越來越在乎。
問:創新越來越難了,怎么看飲品行業產品同質化的現象?
王斌:就同質化來說,我覺得是市場的感受同質化。雖然市場表現是同質化,背后并不是同質化,背后是越來越細分,越來越有自己的產品。
不管是黑糖珍珠還是奶蓋或珍珠奶茶,還有燒仙草、楊枝甘露,包括烤奶,背后對應的是某一個品牌,并不是所謂的大家都在賣。其實人的認知里已經確定了,楊枝甘露是7分甜,烤奶屬于益禾堂,越來越明確了,市場往下或往深度的一個現象。
我覺得同質化這個東西,并不是一個壞事,大家在市場上大浪淘沙,能留下來的是經典產品。所以對于創新、同質化,我覺得還是要做符合自己調性、擅長的產品,同質化反而有一些好的東西。
不管是被同質化還是主動同質化的,都會給品牌一個好的判斷。
胡繼紅:烤奶一直伴隨益禾堂品牌的成長,做這個產品是我在杭州的時候,嘗到了某一個品牌做的產品,用焦糖糖漿做的,很有特點,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同類型的產品,就做出了烤奶。
對于產品的同質化,在飲品行業的現階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什么原因呢?
第一是供應鏈,供應鏈品牌和工廠之間的溝通是透明的。比如某個茶葉廠商去到武漢,他跟我說這個茶葉前香尾韻很好,奶茶上不上?為益禾堂定制的。去了成都,跟王斌說這款茶葉前香尾韻非常好,水果茶、奶茶非常好,上不上?
第二,飲品行業這么多年,行業內人員的水平、素質都在提升,都差不多,各個品牌的口感差異大嗎,我覺得未必。現在你想把一杯水果茶和奶茶做難喝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大家水平都很好。
所以,我覺得同質化是不可避免的,要在產品上形成壁壘,唯一的可能就是供應鏈。形成壁壘有兩個條件,第一我有你沒有,第二我知道你不知道。
要做到我知道你不知道很難,要做到我有你沒有,是有可能的。比如某一款特殊香味的檸檬,你雖然知道,但你買不到,因為這個是我種的,我不賣給你。這是我對產品同質化的理解。
阮建華:同質化也是一個現象,胡總提到廠商在背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商家,需要有一點自己的特色,但不用所有的產品都有特色,一兩個單品有特色還是有必要的。
藏北:同質化這兩年會出現,是因為信息差的確越來越小,品質泛化很快。這兩年,大家應該是左手爆品收割流量,右手用新媒體加速品牌。
讓自己的產品更具有吸引力、話題性,借鑒當下流行的元素,他們借鑒的就是兩微一抖。
抖音、微博、小紅書這些媒體,很容易撞車,產品越來越網紅店,起名方式越來越雷同。以前一個產品南京到北京要半年一年,去喝了才知道,現在只需要一個點贊的時間,一秒鐘。看了創意,再問廠家用誰的原料,試試看,一天時間就可以做出來。
甚至我都懷疑,茶飲圈的研發是不是有一個群。
這在一段時間內很難規避,可能需要提高自己本身品牌的質感或標簽,才有可能規避同質化。就像剛才說的,楊枝甘露是7分甜,燒仙草是書亦,做到這樣才會活得比較好。
鄭志禹:2019年是過去十年同質化最嚴重的一年,可以把飲品行業放到一個更廣闊的天地,看看快速消費品,看看超市貨架紅茶、綠茶的雷同,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的雷同,青島和雪花的雷同。
越來越成熟化、集中的話,就越來越雷同,這是品類創新的標志。大家還是有創新的紅利,可以發明一款產品,微創新一款產品。這種紅利越來越低,每個品牌成熟之后要找到屬性,找到差異化服務,百威是給愛音樂的人年輕人服務,雪花給藍領服務,每個品牌都有原點人群,把優勢放大,這是品牌的差異化。
蒙祖德:同質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創新是一個企業走的更遠的原動力。對于經典的升級是創新的一種方式。
問:現在這個階段,產品和品牌是什么樣的關系,產品還是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嗎?
王斌:產品是提供剛需。消費必須要帶來價值,這個是基礎的消費價值。但實際上,產品慢慢的會跟運營、供應鏈、原物料掛鉤,最終確定其對消費者來說價值大還是小。
品牌相當于軟性的需求,有的品牌還沒喝過它就覺得好喝,品牌應該是產品之上的需求。
未來核心競爭力我認為在品牌,產品剛都說了會有同質有創新也有傳統,品牌帶來的是心理需求,慢慢建立所謂的軟性實力,就是品牌的吸引力或品牌力。
產品和品牌的競爭一個往上走,一個往下走,遲早有一天,要看你最有能力、最擅長解決哪部分需求。
胡繼紅:我覺得產品是一個品牌和消費者直接交流的工具。產品好喝是基本要求,如果產品不好喝,人家對你的品牌認知很糟糕。
現階段茶飲市場來說,好喝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營運體系是一個品牌的基本要求。
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做好這些之后。如果能把跟品牌應用相關的業務數字化、信息化,比如供應鏈系統、物流系統、門店運營系統、HR、財務會員系統都集中在網上,做信息化協同,把數據打通。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太牛了,這是未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阮建華:資訊很發達,消費者知道信息快,產品不好、原料不好,會很難成功。
品牌也很重要,中國有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這個年代還是怕巷子深。品牌可以為產品賦能,讓你走的更遠,做的更大。兩者我認為同樣重要的。
藏北:產品和品牌的關系要分階段。新茶飲終歸會變成舊茶飲,百度指數也有下來的一天。
這個階段,我覺得與其說產品是一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不如說是內力。現在,大家非常講究復雜的創意,如何把復雜創意一五一十搬進門店,這個是品牌競爭力。
無論上游供應鏈還是廠商都在努力,現階段包括未來一到兩年,合理的價格、合理的成本內實現是比較難的,再往后走的話,已經有品牌在做這些了。
一個品牌的人格、溫度,比如茶顏悅色這些品牌,他們不怕抄,本來就帶有天然的屬性,屬性怎么一五一十搬進產品、搬進門店,搬進服務,是另外的競爭力。
到那時候,產品不是不重要,產品是內力,其他練永春還是太極,幾個回合下來好不好,產品說了算。
鄭志禹:產品永遠是品牌的核心,這點毋庸置疑。不同的商業模式,選擇直營也好,加盟也好,只是發展的速度。
桂源鋪的產品創新一直在升級,升級一方面強化品牌產品,比如說凍檸茶、雞蛋仔。通過不斷投入研發精力,慢慢形成區隔同類品牌的壁壘,這兩個產品會永遠強化。
另外要打破邊界。八年前我們以港式奶茶切入,強調正宗和特色,沒碰珍珠奶茶、水果茶、奶蓋茶,強化了特色地位。今天市場格局變了,我們會一邊強化主力產品,一邊不停打破邊界,給顧客提供更多的選擇。
對顧客來說,永遠是好的體驗,豐富的選擇,比較好的性價比,這是不變的。
蒙祖德:這是天平的兩邊,缺一不可,產品代表消費者的需求。品牌代表消費者知不知道我們,通過品牌打造能讓企業做的更遠。
王斌:產品是根;產品是一種媒介、一個傳遞;產品會帶來價值,消費者從產品上獲得購買的價值。
胡繼紅:三個關鍵詞太多了,我的覺得是專注,專注,專注。
阮建華:新鮮、美味、安全。
藏北:好喝、性價比是最重要的,另外,要把產品做成社交貨幣。
鄭志禹:首先是品質,永遠是品質,性價比的品質,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應該是嚴謹,前些年大家推產品比較隨性,沒有嚴謹拆分里面的食品安全邏輯、食品科學邏輯,這個要越來越嚴謹、科學規范研發產品;
第三,流行。我們不是高科技行業,是服務于日常普通生活的消費行業,流行是比較重要的緯度。
品質、嚴謹、流行是我們研發的價值觀。
蒙祖德:高品質,服務,安全。
好喝的產品怎么做?做出好產品怎么讓顧客知道?“新茶飲爆品實戰課”來啦!
長按識別下圖搶購早鳥票:
統籌|政雨 編輯|孫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 商務咨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咨詢 —
13253329903(同微信)| 17744612803(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