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三點,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當前國內豬肉市場供應總體是有保障的,商務部將密切跟蹤市場的動態,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投放中央儲備豬肉和牛羊肉,增加肉類市場的供應。同時指導產交區,建立穩定的關系,促進產銷銜接,暢通肉類供應渠道。此外我們還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繼續擴大豬肉的進口,確保國內豬肉供應穩定。
根據海關總署8月2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7月豬肉進口量為18.22萬噸,同比增加106.7%,進口額為4.14億美元,同比上升182.3%;1—7月累計進口量為100.09萬噸,同比增加36%,累計進口額為19.48億美元,同比上升46.4%。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表示,中國對豬肉消費量巨大,部分需求必須通過進口來滿足,今年的供應缺口只是加劇了這種進口需求。
就在不久前的8月23日,阿根廷首批出口中國豬肉正式啟運,首批出口量為300噸,預計10月初抵達上海。今年阿根廷豬肉輸華總量有望達到1.8萬噸。
有業內人士表示,1.8萬噸的阿根廷進口豬肉,放在我國全年豬肉消費5000多萬噸的數量上,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微乎其微。進口豬肉數量的增加,會緩解豬肉緊張的局勢,不過對國內豬價走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據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為6.9億頭,豬肉產量為5404萬噸。如果以2018年為供需平衡年,以該數據為基數,據相關機構分析:在2019年豬肉和豬雜合計的供需缺口達到923萬噸,在2020年缺口則將高達1257萬噸。兩年合計的供應短缺將達到2180萬噸,超過了全球豬肉進出口貿易的總和。相比中國對于進口的需求,國際市場向中國出口豬肉的需求則顯得更為強烈。業內人士指出,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生豬供應處于偏寬松的狀態,豬肉價格水平不高,無論歐洲國家還是美國或加拿大,他們都希望通過打開中國市場來消耗自家的過剩豬肉產量并提高國內生豬養殖的利潤。農業農村部4月20日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9—2028)》認為,未來十年我國豬肉供給偏緊,進口將保持較高水平。這份報告預測,2019年和2020年豬肉進口量分別為170萬噸和200萬噸。到2020年,如果國內供給進一步下降,豬肉進口量可能會繼續增加。如果后期隨著疫情控制水平提升和產能恢復,豬肉進口可能會逐漸下降。
智研咨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豬肉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中國每年豬肉進口量不到國內總產量的3%。盡管豬肉進口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豬肉價格上漲,但僅靠進口并不能完全解決中國豬肉價格上漲的問題。
來源:期貨日報、華夏時報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和新零售生鮮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微信號 18610542110 歡迎探討和咨詢餐飲供應鏈。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