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賣水果蔬菜、主食雜糧、豬肉雞肉
還賣現做現吃的牛排
上了二樓,閱讀空間能看書
還有可以學做美食
組織社區活動的社區小客廳
12月5日
文藝范兒的菜市場“微風市集”
在前門西興隆街路口試營業
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
也給這片老胡同增添了新活力
在草廠三條和西興隆街交叉路口東北角
一棟西洋風格屋頂、外墻灰白兩色的二層小樓引人注目
朝著西興隆街開的大門門楣上
用藝術體寫了四個字:微風市集。
靠近門口
玻璃門自動打開
食物的香氣撲鼻而來
走進店里
白色柱子、墻面,原木色貨架、透明的玻璃柜臺
色彩豐富的水果、蔬菜
讓人頓時心生喜悅
一層西側是主食廚房
身穿白色工服的是師傅們有的在包餡兒餅
有的在給排隊的客人做煎餅
窗前柜臺上的托盤里裝著芝麻餅和糖火燒
一層南側和中間是水果擺臺
芒果、香蕉、桔子、蘋果、菠蘿、椰子、牛油果……
五顏六色的水果碼放整齊
中間插著高高的白色價簽
上面手寫著價格
水果擺臺東側是蔬菜攤位
西蘭花、菜心、油菜、蓮藕、青椒、茄子、西紅柿、黃瓜……
放在藤編筐里的
新鮮蔬菜熱熱鬧鬧陳列在擺臺上
一層北側是牛排檔口
透明的玻璃柜臺里
一層層放著各種半加工的牛排、雞肉
這里提供現場加工服務
做好了可以端到二樓坐下來
曬著陽光慢慢吃
一層東側是雜糧“墻”和豬肉雞肉檔口
雜糧“墻”把蔬菜區和豬肉區分隔開
墻上是一排排抽屜
透過抽屜中間圓形的玻璃窗戶
能看到里面盛放著小米、紅豆、花生等雜糧
繞墻進去是豬肉雞肉檔口
新鮮的肉放在冷柜里
售貨員正在為居民現場加工餃子餡
東南角貼墻
一個黑色的鐵藝樓梯通向二樓
樓體口的水泥墻上
寫著“二層社區小客廳,歡迎來坐坐”
整個二層是狹長的一溜
面積約為一層的一半
東側正對樓梯是一排落地書架
上面擺滿了圖書和雜志
中間放著三組木桌椅
可以休息、閱讀、就餐
也可以組織活動
西側是一個西式廚房
用來舉辦美食廚房等活動
這樣一個文藝范兒的菜市場
因何落地在前門的老胡同里?
“草場三到十條
2009年被列入
北京老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
2017年啟動了新一輪整治
主要是保護胡同風貌
實現雨污分流
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
拆除私搭亂建、提升胡同景觀等
整治結束后,生活配套也要跟上
負責草場地區整治提升的天街集團相關負責人段金梅介紹
據統計
草廠三到十條所在的前門街道草廠社區
共有居民1000來戶2000多口人
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超60%
為了增加街區活力
同時方便居民生活
天街集團引入了“微風市集”菜市場項目
菜市場總面積近300平方米
在風格設計上
強調傳統和現代的對話
如二樓的內部屋頂是木質結構
和四合院建筑一樣
但墻上設計了大尺度的玻璃窗
陽光把屋里照得明亮
透過窗戶還能看到外面大片四合院的灰瓦屋頂
在供貨渠道上
豬肉是燕都利民品牌
牛排來自新希望集團旗下品牌
蔬菜由微風市集自有蔬菜基地供應
圖書由春風習習圖書館供應
200多冊每月都有更新
在服務方式上
一層以便民菜市場為主
銷售蔬菜、水果、主食、雜糧、鮮肉等
就近服務社區老年人
二層定義為社區小客廳
除開展線上銷售的線下體驗外
還提供圖書閱覽服務
并為社區活動提供場地
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公共空間
“以前看電視
見過這樣的菜市場
像畫兒一樣
沒想到家門口還能開一個
挺洋氣的,逛著也挺舒服
這兒的菜啊、水果品種也不少
今天雞蛋還特價,挺方便!
家住草廠地區的李大爺說
不光有微風市集菜市場
草廠片區整治提升后
還在胡同里面配建了主食廚房
引入了四聯美發店
此外,
一家名為“安廬空間”的藝術品展示交易平臺
也落戶七條胡同
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本文轉載自 北京日報 作者和攝影 于爽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高級持證會員,餐飲供應鏈和新零售生鮮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關茶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