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好:民營企業發展需要三個基本條件

    11月13日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參與了“《財經》年會2019:預測與挑戰”的年度對話:民營企業的挑戰與未來。

    劉永好在演講中總結了民營企業面臨的問題。由于生產成本的上漲以及銷售市場的競爭之間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中小民營企業的生存壓力日益增大。除此之外,由于國家大力整治金融行業,降通道、砍負債、降杠桿,小微企業融資難進一步加劇。

    但是習總書記的5次對民營企業的講話明確提出要鼓勵、支持、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在今年6月下旬,相應政策陸續出臺,以社保為例,國家明確提出三大政策:

    第一,絕對不準強制補交以前的,以前的沒有交,現在不能補交,其實這個政策救了不少企業,否則一補的話,不補死好多啊;

    第二,給稅務部門交的時候,原則上不要增加企業的負擔,跟往年相比,這又是一個政策;

    第三,國家要研究稅收新的征管措施、辦法和一些標準,要適度的降低社保和降低稅收;

    民營企業發展壓力逐漸減小。

    此外,劉永好還提到了民營企業發展的三個基本條件:首先是陽光,這次總書記一系列的講話可謂撥云見日;第二是空氣,即各個地方政府、中央部門的措施和辦法;第三,土壤,即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以下為發言實錄:

    劉永好:各位企業家朋友,大家好!

    今天在這兒跟大家一塊聊一聊關于民營企業的話題。總書記在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五次發表重要的講話談到了兩個毫不動搖以及六項舉措,談到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大門必須進一步打開等。這些都給廣大的民營企業家很大的鼓勵,過去有一段時間,民營企業家有很多的憂慮,我作為一個在民營領域干了36年的企業家,我想結合我自己的一些體會,談談改革開放40年,一代民營企業的成長、進步以及困惑。

    改革開放剛開始不久,我和我的幾個兄弟剛好大學畢業,并開始了我們的創業。我記得在1980年,我們是無線電發燒友,我們幾個兄弟裝收音機、電視機、電子管電視機,30幾個電子管,比這個柜子還要大,那么小一個示波管來做顯示器,我們居然把它裝出來了,有人說這是四川第一臺個人裝的電視管電視機。

    我畢業以后分配在中專學校當老師,我裝了一個音響,花錢不多,聲音很好,買不到,所以說很多老師同學讓我裝,我就裝了好幾臺,我們生產隊的隊長說,你必須給我裝一臺,我就幫他裝了一臺,覺得非常好。他就給我提建議,他說那么好的東西,我們生產隊大概幾十個小伙子,打草繩一年賺不了多少錢,他說你這個音響成本才幾塊錢,拿去賣十幾塊錢,一點問題沒有。他說要是你在我們生產隊來做,不是能夠賺不少錢嗎?

    他建議我們辦一個工廠,我說好啊,但是我們沒有錢,于是我們就把草繩機賣了,一萬塊錢在那個時候是很多的。沒有地方,我們就把打草繩的庫房騰出來。可是庫房里沒有電,交通也不好,有很多地方是田坎路,只能走過去。后邊我們克服了困難,沒有電,我們用電瓶,沒有路,我們走過去,小伙子不懂,我們教他。就這樣我們裝出了一臺樣機,小伙子們很高興,生產隊長也很高興,正準備批量生產。結果生產隊后邊一想,不行,這個事兒還得請示一下公社書記。

    結果到了公社那兒,公社書記一聽,說:“什么?”你們生產隊要跟個人做音響,這個個人是誰呀?就說是我們幾個兄弟,他說不行,走資本主義道路堅決不行,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明白,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那個時候居然個人跟生產隊一塊做音響,那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嗎?堅決不行,結果公社書記把我們給“槍斃”了,沒辦法,我們只好把音響作為校辦工廠實習的產品,居然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假如說那個時候開始做企業,或許以后鄧小平中央的研究動不動個體戶的時候,就不是動不動傻子的問題了,是動不動劉氏音響的問題了。而我也會比今天那些做電腦的做電視的早好多年,或許我們做的更大、更好,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件事兒,又過了兩年,到1982年,那個時候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了,農村可以搞專業戶了,我們幾兄弟沒死心,音響不讓搞,我們做什么呢?我們幾個兄弟商量到農村去,到農村去做什么呢?農村只能做蔬菜、水果、養雞、養鴨、養豬,后邊我們找到縣委書記,我說我們下鄉去當專業戶去,我們把我們學的科學技術帶到農村去,幫助農民提高技術的能力和水平。縣委書記一聽說好啊,專業戶、科技興農,你們去,我支持你們,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們要幫助十個專業戶的發展,我們領著這樣的任務到農村去養雞、養豬、養鵪鶉、種蔬菜,這一搞就搞到了今天。

    第三件事兒,我們在農村通過養鵪鶉,一養養了個世界第一,確實賺了一些錢,這個鵪鶉始終是小產業,不可能做得特別大,我們發現養豬是個大事兒。四川是養豬第一大省,中國人喜歡吃豬肉。于是我們就開始搞豬飼料,當時正大來了,我們在市場上跟正大競爭,那個時候還是雙軌制,中國有一批飼料廠,多數都是糧食局辦的,我們跟他們競爭,難啊,因為他是國家投資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糧票。玉米、黃豆這些有票的會便宜好多,我們沒有票,在自由市場去采購,這個價格雙軌制高很多,高兩倍、三倍,我怎么競爭啊?于是我們想了一個辦法:養鵪鶉。把鵪鶉蛋拿去換雞蛋,雞蛋賣了以后,憑雞蛋票,去糧食局買飼料糧,我們這樣搞起來了。我們就這樣折騰了一下,總算小批量買到了一定的計劃內的糧食,再買一部分市場的糧食,高價和中價搭配,由于我們的質量好,仍然受歡迎,那個時候只要你敢做、想做,一定能做得好。我們很快就超過了當地的縣上的飼料廠、成都市的飼料廠、四川省的飼料廠,成為當地最大的企業。我們在飼料行業紅紅火火的干下去了,干到1989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一千多萬的銷售額,大概有好幾百員工,在四川肯定是第一位了,在全國有可能也是地區第一位,不但是飼料界第一位,有可能還是民營企業第一位。

    我們就興高采烈,雄赳赳,氣昂昂邁步擴展的時候,突然一下媒體報道開始出現爭論,你們就是資,這個信社信資一爭論不要緊,我們買糧食不好買了,運輸搞不定了,到處都說我們搞資本主義,事情沒辦法做了,甚至經常給我們停電,我們買發動機,也沒有,買油也不行。

    媒體說我們走資本主義道路,企業實在沒辦法辦了,我們就找到公社縣委書記。我們跟他們說,我們愿意把公司工廠交給政府,由我們來管行不行?縣委書記想了半天,他說,當時我是支持你們下海的,搞專業戶嘛,但是現在不好說,不過我還沒有接到正式的文件,在沒有接到正式文件要收你的工廠的時候,我暫時不收你的,不過你回去悄悄的不要聲張。這句話我理解了,我們想可能讓我們悄悄地干,不打廣告、不宣傳,我們就這樣堅持了下來了。

    結果我們又折騰了一年多、兩年,到1992年突然有一天看到光明日報《東方風來滿眼春》、《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太高興了,幾個兄弟拿著報紙連夜學習、組織討論,弄到晚上三點鐘,那個時候光明日報不好買,有人告訴我們,縣政府辦公室有,我們就到縣政府辦公室托熟人找到一張報紙,一直學習。

    1992年以后,中國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格局。1993年我們通過新建、收購和兼并開始在全國布局,到1994年的時候我們在全國有30多家工廠,組建了中國第一家私營企業集團。1995年的時候,國家工商局第一次評選中國私營企業500強,把我們評過中國私營企業500強的第一位。我們做飼料,從成都做到了全省、做到了全國,后邊做到了全球,現在在全球有幾百家工廠,成為中國最大的飼料和生產企業。后來我們開始做食品、做養殖,養豬、養雞、養鴨,我們的雞、鴨、養殖和屠宰、加工現在在中國也做到名列前茅。

    但是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早些時候,我們又開始面臨了一些困難。這個困難是什么呢?原料價格上漲,用工成本上漲了,環保壓力增大了,社保開支增大了,但是我們的最終產品沒漲價。為什么沒漲價呢?市場過剩了,你一降,你一漲,人家不漲,你就死路一條。但是你不漲,人家不漲,那么我們所有的這些企業都不賺錢。市場開始變了,以前是供需平衡或者銷大于供,現在供大于銷,我們這個行業是充分競爭的,原來各個地方都是國有企業,現在國有的飼料企業幾乎沒有了,99%都是民營的或者外企的。在充分競爭的格局下,我們當然不敢漲,不單單飼料,我發現做紡織的、做汽車的、做電子的、做電視的,幾乎所有產業都開始過剩,也都不漲價,因此利潤率都很低,不是我一個人、一家企業叫困難,實體經濟的民營企業都在叫困難,因為剛才講的這些成本剛性增長,這是所有企業都有的,而市場競爭的原因產業過剩了,多數企業都是這樣的。

    今年比較好過的是什么呢?是一些做重化工產品或者基礎原料產品的企業,得益于供給側改革,價格開始上漲,他們也賺錢了。今年上半年國有企業的效益是過去這十來年最好的,賺錢是最多的。但是我們看一看整個市場的中、下游,多數民營企業、實體企業都感覺困難大、壓力大,因為你的鋼材漲價了,鋼材造出來的汽車沒漲價呀,汽車在降,摩托車沒漲,自行車沒漲,你的機器設備沒漲,電飯煲、電視機都沒漲,還在降,這就是說誰消化了這個成本呢?以前說靠規模,規模已經過剩了,虧損的更多,也不靠規模了。所以說我們這些廣大的實體民營企業壓力很大。

    在這個時候國家提出了一些政策,叫做三個大政策,防金融風險。過去這幾年金融行業野蠻成長,各種通道、管道、現金貸、P2P,那個時候信托牌照價格多高啊,只要有信托牌照就是掙錢的萬能鑰匙,所以國家下大力氣在整治,降通道、砍負債、降杠桿,大家都覺得很對,監管部門在很短的時間內,陸續出臺了好多政策,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人民銀行方方面面都在出政策,有一段時間大概每一個月要出十幾份、二十幾份甚至三十幾份不同的文件,都是在去杠桿。從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這樣做,對不對?對,但是問題就慢慢來了。

    我記得6月份的時候,這個問題到了一個臨界點,很多民營企業都感覺到有壓力,我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作為川商總會的會長、作為政協委員、又作為全國工商聯最早的一個副主席,我開始到處去做一些調研,調研后我發現多數民營企業壓力特別大,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

    壓力最大的是什么呢?他們說的很直白,以前小微企業貸款難,好不容易政府支持,銀行開恩,給我們貸來一部分,但不夠。比方說,我要貸100萬,銀行好說歹說給50萬,利率上浮一些,可以,再多不可能了,剩下一半怎么辦呢?通過信托、資管渠道以及各種各樣的渠道拿錢,這些渠道拿的錢通常都貴,利率大概10%到12%之間,不管10%也好、12%也好,把國家拿到6%的中間一平衡,總共18除以2是9,9的利率可以接受。問題是去杠桿以后,各個通道都沒了,銀行這50%還給你收一點,就只有40%了,60%就沒著落了,很多民營企業壓力就大了,還的多,來的少,現金流為負數,而沒有現金流生意怎么做呢?壓力特別大。

    關鍵的時候,我們中央統戰部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我們劉部長和徐洛江工商聯的黨組書記,找了幾個企業家座談,當前民營企業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意見要反映的,我就講了一通,我說確實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好,去杠桿降風險對,但是是不是太猛了一點,有些政策的出臺是不是多征求一下相關當事人的意見,不知道征求過工商聯沒有?征求過行業協會沒有?征求過主要的民營企業家的意見沒有?我說這樣的話,現在多數實體產業的民營企業家壓力比較大,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候能夠給一些支持,這是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那個時候剛剛頒布,我們的社保要交給稅務來收,并且有所下降,大家一開始都覺得很高興,后邊一想,問題大了,某個地方搞試點,問題很大,因為以前社保是各個地方政府收的,各個地方政府為了支持企業的發展,往往都讓利,社保的基數繳納標準按照比較低的基數來收的,對于優勢發展的企業往往收的不夠多,沒有那么硬,后邊我看了材料,全國平均收了25%左右,社保交了25%左右。社保可厲害啊,數據通、有手段,這一弄的話,某些地方搞試點,他要求全收,應收盡收,百分之百的收,從25%變到百分之百,增加75%了,以前沒交完,給我補,有的說補3年、有的說補5年,這一交、這一補,不把企業弄垮才怪。當時我們在匯報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些領導同志不太清楚,確實不怪人家,原來地方政府收,現在都是稅務收,沒有什么大變化嘛,而且還適當的減少一些,但是實質就在這兒,地方政府是軟性的,是扶持性的,有些地方沒收,沒交夠或者低收,多數地方政府都是這樣的常態。而稅務局收,他是按稅務的標準來執行是剛性的,這一剛一柔,很多企業壓力就大了,后邊又來了一個貿易戰。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中后端的產業壓力很大。在全國工商聯的座談會上,我做過發言,就談這件事兒,比今天談的更直接一些、更具體一些、更到位一些,因為今天的時間關系,我沒有說的那么多。后來中財辦又組織了一期座談,也請了幾個企業家,那次請了六個企業家,都是行業里面有代表性的,類似的情況我們也有講一講。

    從6月中下旬開始,我們這些意見也好、建議也好,反映的問題也好,逐步的得到了體現,關于社保的問題,國家出臺政策了。

    第一.絕對不準強制補交以前的,以前的沒有交,現在不能補交,其實這個政策救了不少企業,否則一補的話,不補死好多啊;

    第二.給稅務部門交的時候,原則上不要增加企業的負擔,跟往年相比,這又是一個政策;

    第三.國家要研究稅收新的征管措施、辦法和一些標準,要適度的降低社保和降低稅收;

    這幾個政策相繼出臺,更高興的是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都出臺了相關政策,要從穩健的貨幣政策變成積極的貨幣政策,要穩增長,穩民企、穩發展。從那個時候開始,政策就做了一些調整,各個金融機構也凍結了,我很高興的是,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和工商銀行邀請了一批100個民營企業家給予直接的總行的協議,總行授信,以前工商銀行不得了,世界第一大行,以前拿到工商銀行授信的,只有國企、央企,沒有民營企業。易董事長講了,不但服務國企、央企,還要服務民企,100家民營企業簽訂授信,并且也提出債轉股,不但給國有企業債轉股,給民營企業也可以債轉股。不但工商銀行,工農中建、股份制銀行都紛紛的有所動作,來支持民營企業。我也注意到,在這樣的大格局下有些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剛剛才開始,很多企業都還沒有享受到這樣的一個政策。

    最后結果體現的是,民間投資的速度大幅度減速,很多民營企業很擔心,加上有些人士認為民營企業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退場了,又有人說,現在要走一條新型的制度了,社會上說法很多。在最關鍵的時候,總書記在遼寧考察眾旺民營企業時發表了兩個毫不動搖、堅定不移;視察深圳、廣東,民營企業又發表了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的做法;在民營企業家參加扶貧的回信里面,非常肯定了民營企業的貢獻、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是,11月1號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座談會,這是我黨、我國建國以來第一次由總書記來主持、黨和政府的主要部門的領導都參加、由民營企業來發言的座談會,這件事兒影響特別大;再加上剛剛召開的進口博覽會,總書記再進口博覽會上再次強調,我們改革開放的大門要打得更開,國家繼續改革開放,毫不動搖。這五次對民營企業的講話,非常明確地談到,鼓勵支持、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并且在六個方面的舉措來推動,對民營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我回顧了一下我的職業生涯,剛好和國家改革開放時機同步,我就講我們民營企業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參與者和積極的推動者,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不可能有民營企業,也不可能有我們集團的今天。今天我們國家提出了將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和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大格局、大策略、大政策,我覺得非常得好。而且最近我也看見,不管是財政部,各個部委金融監管機構和各個省都在出臺政策文件。前幾天到山東,山東省委書記劉書記說,山東堅決貫徹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的講話,幫助、支持和推動。前天在四川,四川省委書記彭書記專門見了我,我反映民營企業近期的想法和一些問題,而且談到了在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民營企業講話的心得、體會和對四川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認為非常好,而且他提出,20號四川省將會召開四川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在重點解決四川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困難,來積極的支持四川民營經濟的發展。我也看到中央動起來了,各個省、市、地縣也動起來了,要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

    我希望我也期盼通過總書記的座談會和一系列政策,實實在在的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民營經濟建立新格局。我們民營經濟發展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首先是陽光,這次總書記一系列的講話,我們認為是撥云見日。第二是空氣,和各個地方政府、中央部門出臺了措施、辦法來支持,這是空氣,沒有這個空氣是不可能的。第三,土壤,我們13億人,老百姓的肯定、支持、幫助和消費升級帶來巨大的市場,這是土壤。當有了陽光、空氣和土壤的時候,最后做得怎么樣?還得靠我們企業自身的勤奮、努力、轉型和升級,在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新的格局下繼續轉型升級,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川商總會的會員要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期,為在新格局下、新一輪的發展中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爭取走得更好。

    我就講那么多。謝謝大家!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高級持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關茶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交流請加微信:Leebeck82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3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20:30
    下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21: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