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國外交下與發展中國家漁業互換加強
??目前,俄羅斯仍是中國進口海鮮來源的第一大國,這主要得益于中俄的地理位置和盧布的相對弱勢。但我們能看到,政府正在努力將中國市場同全世界市場連接起來,不管是“一帶一路”倡議,還是不斷推進的自由貿易協定商談議程。中國將以開放包容的面貌面對全球海產市場,這對于中國的海產進口商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機會。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愈加親密的合作關系,在政府“和平互惠外交”理念的協助下,中國和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良好的經濟往來關系,這其中就包括漁業資源的互換。中方援助其建設基礎設施,使得這些發展中國家豐富的漁業資源得以開發。
??2、一帶一路優勢逐漸顯現
??2018年將成為“一帶一路”高速發展的一年,在此背景下的中國海產進出口勢必大放異彩。
??在過去一年里,我國積極推行“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鄰近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其中東南亞國家受益最快,且最為明顯。據統計,2017年中國向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出口量猛增,僅上半年中國向菲律賓出口總量就達到了10.3萬噸,同比增長51.3%。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國外媒體和網民關注的熱點事件,外媒評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外貿出口對西方市場的依賴逐漸下降,據統計,2017上半年,中國向歐盟市場出口量位24.6萬噸,下降2.3%。
??3、海水養殖將成為重中之重
??隨著我國近海禁漁政策不斷收緊,漁船數量繼續縮減,海水養殖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面積更大、養殖能力更強的海水養殖,將成為工作重點,各類海洋牧場的建設也會加速提上日程。
??但是,嚴峻的海洋環境卻可能導致計劃止步不前。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最新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近岸海域有12-17%污染情況較嚴重,集中在遼東灣、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近海水質堪憂,所以一些有能力的公司和大學科研機構啟動了離岸深遠海養殖的試點項目,但鑒于項目還未投入實際,大型企業和保險公司還比較謹慎,保持觀望態度。
??4、法律規范海產品宣傳和推廣
??隨著中國市場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海產品打上了“深海捕撈,純野生”、“有機無污染”、“防癌益智、提高免疫力”等字眼進行推廣宣傳,但從今年開始,這些宣傳語也要謹慎使用,一旦涉嫌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都是犯法行為了。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了第三十次會議修訂,新法案于今年1月開始實施。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5、食安問題不可忽視
??過去幾年里,我國食藥監局聯合漁業部門和各地質檢總局,在海水產品的檢驗檢疫上下足了功夫,如建立水產品違規黑名單,修訂食品安全法,嚴懲違反食品安全法的企業和個人。從養殖、運輸、倉儲到銷售,各環節的監管將更加嚴格。未來,食品安全在海產行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
??6、環保稅橫空出世
??今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綠色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污染物,過去由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現在改為由稅務部門征收環保稅。
??形成規模養殖的水產養殖企業和集團被納入了收稅行列,從長遠來看,這將對產品定價和供應產生一定的影響。
餐鏈:更多的餐飲供應鏈專家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