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為天下郫縣豆瓣專刊》獨家采訪到四川省滿江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郫縣地理標志產品協會秘書長,郫縣豆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羅遵榮,他可以說是一代郫縣豆瓣企業家在傳承飲食文化的精神形象代表。
據羅遵榮介紹,川菜的發展還真是與郫縣結下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從清初郫縣豆瓣誕生到今日,與川菜相關的中國農家樂發源地——友愛農科村、安德川菜產業園區、安德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古城成都川菜博物館、以及滿江紅正在打造的唐昌郫縣豆瓣文化博物館,都在郫縣聚集形成,已成為中國川菜文化底蘊最深厚、川菜美食最豐富、川菜產業最集中之地,“吃在中國、味在四川、魂系郫縣”眾望所歸。但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是優勢也是局限。70多家郫縣豆瓣企業,行業內部發展緩慢,整合難度大,制約了郫縣豆瓣的快速發展。
在羅遵榮看來,郫縣豆瓣行業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面對行業發展緩慢、中微小企業過剩,監管困難、企業自身發展不足等現實問題,郫縣豆瓣企業要謀得生存,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抱團整合,將相同屬性的小微企業合并,節省人力、物力資源,聚合優勢規避劣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增強相互間的競爭實力。不過羅遵榮表示,郫縣豆瓣行業要抱團整合并非一件易事,唯一的出路就是,“大企業積極上市,引進資金,迅速發展,這才能幫助行業發展”。
同時,羅遵榮也表示,要想發展郫縣豆瓣行業,首先要在全球范圍弘揚郫縣豆瓣文化、提升品牌形象,在國內外極大地提升“川菜之魂—郫縣豆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行業拍攝一部形象宣傳片、建立一個微網站,或者搭建一個電商平臺等多種舉措,開創“互聯網+郫縣豆瓣”網絡營銷宣傳渠道;通過競選評比、宣傳報道等方式,大力支持郫縣餐飲企業研發推廣“川菜精華——郫縣豆瓣筵席”,提升文化內涵,塑造品牌,打造郫縣豆瓣對外的美食名片。
每年有大量的國內外游客來郫縣游玩,其中許多人都對川菜文化、郫縣豆瓣充滿了好奇,是什么樣的調料制作出這樣的美食。
目前,郫縣有郫縣豆瓣原產地、友愛農科村中國農家樂發源地、古城成都川菜博物館、安德中國川菜產業園區和中國川菜文化體驗館,獨獨缺少了郫縣豆瓣博物館。因此滿江紅正在全力打造郫縣豆瓣文化傳承博物館,彌補川菜文化這一塊的缺口。
這座集郫縣豆瓣生產工藝、參觀體驗的特色博物館,正是國內外游客了解川菜、了解郫縣豆瓣的窗口。
據羅遵榮介紹,這座在建中的郫縣豆瓣博物館集郫縣豆瓣筵席品味,郫縣豆瓣等特色產品購買為一體的特色博物館,建成以后將與省內外各大旅行社,各大高校社團組織建立廣泛聯系,針對政務考察,旅游觀光、體驗培訓、學習社會實踐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出了郫縣川菜文化體驗半日游、一日游,三日培訓考察游、美食之都體驗館暑期夏令營等不同產品。
當然,滿江紅羅遵榮也提到:郫縣豆瓣要發展除了品牌推廣、文化傳承外,產品本身的品質與安全才是關鍵。滿江紅的“蜀府”郫縣豆瓣品質的源頭管控工作不僅停留在來料加工,而是在種植基地的科學管理上便已開始。
“種植基地方圓5公里及上風向20公里內不能有污染企業,灌溉水源嚴格執行國家檢測標準,土壤無污染且符合種植標準,優良空氣質量優良,并無轉基因種植史。”
在種植基地選址流程上,會由專業技術考察組對原料產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并結合第三方調查評估報告則擇優選擇種植片區。同時,滿江紅采取與種植戶簽署收購保護價,進一步調動種植戶的積極性,以此確保原料的優良品質。
據了解,依據此種選址標準,目前,郫縣豆瓣已經在四川、山東、甘肅等多省市建立了綠色原料種植基地。每個基地均配備專業的技術團隊與質檢小組,開展農藥優選、品種改良、指導生產管理等工作,保障種植工作與原料質量的不斷提升。
羅遵榮還特別強調,種植基地建立之后并非“一勞永逸”。“滿江紅公司每年會對種植基地進行風險評估,按選址標準進行嚴格排查。對于不符合公司有關種植管理規范的基地,及時淘汰,并選建新的種植基地。
在嚴選綠色種植基地的基礎上,滿江紅還引入關鍵點控制與風險管理系統,從建立從種子到原料的全程管控與可追溯機制,保證原料整個種收階段的品質。
同時,羅遵榮還說,秉承綠色食品安全理念,在田間地頭種植管控的基礎上,郫縣豆瓣還嚴守原料入廠加工的每一道關卡,確保將良好的產品品質傳遞至消費終端。
為了跟蹤原料加工過程中質量的穩定性,工廠會對每種原料的每個加工環節進行抽樣檢測,并根據驗收規范進行相應的感官、理化、農殘等項目的檢驗,檢驗合格后才能進入相應階段的加工生產,一旦原料出現問題便進行退回處理。
羅遵榮認為“源頭管控不僅是對物,還要對人,雖然成本很高,但是這是郫縣豆瓣產品品質的基石。”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