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2》開播以來,已經賺足了眾多吃貨的口水,尤其是吃貨中的文案人,早已經被視頻中的解說詞饞哭。剛看了第一集《甜蜜縹緲錄》,盡管一集視頻只講了一種味道,但并沒有讓人覺得單調乏味。
對于很多餐飲人來說,要么不會寫文案,要么只會寫復制粘貼類型的文案。明明嘴上說自己家產品獨一無二,用的文案卻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詞。餐飲人文案詞匯匱乏的問題能解決嗎?除了寫菜品好吃,餐飲文案還能寫什么內容呢?
對第一集的文案詳細拆解后,我發現《風味人間》的文案從這4個角度構思,讓吃飯問題瞬間變得深刻、豐富、高大上,再也不用擔心寫不出好文案!
能夠被人代代傳承銘記于心的食物,不只是好吃的東西那么簡單,有靈魂的味道才會成為經典。怎樣讓食物有靈魂?讓食物和人的情感、精神發生關聯,美味才會升華雋永。
《甜蜜縹緲錄》中,把甜的味覺體驗和安全美好的內心感受、幸福愉悅的情緒、甜蜜的感情融合,甜味不僅是舌尖追求的滿足,更是人們對富足安穩生活的期待。這樣的甜味,飽含了世界各地不同環境下尋味之人的故事,已經不再是吃的表層需求。
能夠和情感碰撞的食物,才會在人群中引起共鳴。從生活的尋常味道中品味出人情世故的覺悟,讓觀眾在美食的外表下咂摸文案中生活的哲理,這樣的餐飲文案才能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下面的一些短句,既有從食物中發散的感情,也有從吃文化中挖掘出的人生金句,隨便一句都能撐起一個海報主題。
在風味星球上,有一種味道,吸引人們深入險境,這種味道穿過舌尖,給全身心傳遞著安全美好的信號。 我們在日常點滴的歡愉中,縹緲世事的況味里,與甜一次又一次相逢。 這是世界上獲取難度最高的蜂蜜,甜香醇厚,只用一勺,平常食物瞬間煥發光彩。 甜食能快速補充糖分,促使人腦分泌大量多巴胺,幸福和愉悅的信息傳遞至神經,給人高度的滿足。 有了早茶,一天的閑適便有了安放的去處。 無論是傳統熬糖技術,還是糖茶,故鄉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甜蜜的身影。 趨甜的本性,源于甜帶來的滿足感。 一些天然食材由于時令或新鮮,不易察覺的一絲甘甜,總能讓人怦然心動。 海貨中的鮮甜,消解海上生活的寡淡。除了給口舌帶來歡愉,甜更讓人動容的,還有一種由心而生的微妙感受。 燒味富含油脂的焦香,給大家帶來歡樂。 原本讓人望而卻步的味道,憑借巧思、忍耐、加上一雙手和一些時間,竟能使人們巧妙地抵達它的對岸。 只有經歷過低谷和種種不如意,才更能知道,那些觸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竟來得如此珍貴。 甜,發端于唇齒,在口舌處攪得風生水起,卻在心頭落得百轉千回。 所有的勇氣、力量,以及漫長的信約、悲喜與起落,終成萬千滋味。 每種食物都藏著別樣的歡欣,每種味道都蘊含多彩的幸福。
絕大多數的餐飲文案介紹美食,只會在外觀和口感方面做文章,除此之外就不知道能說什么,所以現在用的餐飲文案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除了顧客能看到的,我們更應該講講食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大部分餐廳講食材喜歡用“精選原產地材料”,但是并沒有細節,顧客對這類描述早就有了免疫力。
有一家餐廳,把自己家主要菜品的原料出處用地圖標注出來,每一種食材采自哪里、有什么特色一目了然,這樣的信息比你講幾百句“精選原產地材料”更有效。餐飲文案不要求多么華麗的詞語表達,但一定是言之有物、有顧客有用的信息展示。
中國人的口味喜好,南甜北咸,這里是中間的支點。揚州人用甜推開每個清晨的大門。 食物無法脫離腳下的土地,那些風物、氣息、過往的歲月與記憶、共同聚成一個名字,我們稱之為:味道。 不管在哪里,人們喜歡把幸福和美好的感受,跟甜聯系在一起。說到口味,各地的人歷來莫衷一是,不過談到甜,大家又都會相視一笑。 從湖泊到海洋,人們對甜的追逐不因遠離陸地而停歇。 跨越高山跨越河流跨越海洋,不同的土地碰撞出相似的美食人們從未停止尋找的腳步在風味中激發靈感。 大自然四季循環,甜味來源十分稀少。 但在亞洲另一端,人們卻愿意把糖的使用,發揮到無以復加的極致境地。 土耳其人相信,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和溫暖的話。味道的延續,離不開對源頭的追溯。 對于糖的用量、時機以及火候掌握,中國不同地區千差萬別,糖所演化的形態,和對食物的點化,也各有千秋。 多元味道的調和,才是蜀地飲食的核心要領。川菜推崇復合味,在烹飪中,糖與調味料協同,創造出荔枝口,魚香味等獨有味型。
什么樣的畫面最能讓看的人流口水?一定是面包在烤箱中層層蓬松、糖汁從甜品搖搖欲墜、吃進嘴里酥脆的聲音等食物制作過程中最真實的畫面。同樣,餐飲文案要想讓顧客流口水,最重要的也是畫面感。
美食的介紹離不開制作工藝,專業的美食視頻和普通的探店打卡視頻中,對制作工藝的介紹又有大不同。前者一定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制作過程的細節標準,“標準”就是專業的代名詞,能用具體數字說明的標準會更高級。
下面的文案都是寥寥幾句講完一個制作過程,讓外行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手藝老道。如果你想把自己塑造成某個菜品的專家,請先給自己的拿手菜配一段專業的文案介紹。
榨出的汁液,旺火熬煮,持續揮發水分,濾出雜質,最終獲得濃縮的粗糖。 拔絲是中餐里妙趣橫生的菜品,白糖在油中融化,精準控溫,不停翻炒,講究眼疾手快。 同樣需要手快的還有食客,在熱糖將凝未凝的臨界點,適時起筷,甜蜜一絲一縷,稍縱即逝。 時令蔬菜剁碎,取其清爽,撒入大量白糖,鋪墊第二層底味,最后加入鹽和豬油,為餡料增鮮。 2公斤面粉,1公斤糖,再堆滿糖漬數日的豬板油丁,糖和油被層層包裹,密實封存。 餡料放進面皮,團成斗狀,咸鮮的火腿末裝點其上。 十幾張面皮同時搟壓,每張厚度不超過0.1毫米。加奶酪,撒開心果碎,上下覆蓋20層面皮,巴克拉瓦的精巧姿態逐漸成形型。 白砂糖在熱水中不斷融化,檸檬汁的加入,促進糖水解,甜度更高,黏度變低而不易結塊。溫度、酸度、水和時間共同作用,使糖液達到完美平衡。 大鍋燒熱,燙凈豬皮。豬肉煮至8分熟,切連刀薄片。九成肥,一成瘦,嵌入紅砂糖。于土碗中錯疊,水中調油,加入紅糖,旺火熬成糖油,給肥腴的豬肉涂上濃妝重彩。 麥芽糖減緩油脂和水分外溢,肉類自帶的糖類物質與氨基酸和蛋白質聚會,上百種芳香物質如風暴般釋放。 糖以無比神奇的方式賦予食物誘人的色澤和風味。肥瘦黃金搭配,肉汁充分保留,豬皮變成迷人的焦糖色,入口爆香酥脆。
很多人都說“甜”是一個讓人看到就會感覺膩的字眼,這不是“甜”本身的問題,可能是我們過度或者不恰當使用造成的副作用。
介紹菜品的味道口感應該是餐飲文案中最常出現的內容。如果你的文案能夠讓顧客有全新奇妙的體驗,那一定會讓你的菜品銷售更容易。
這里介紹大家多用兩個方法,擬人和通感。擬人可以讓我們的文案更加有趣,通感能夠讓我們的文案不落俗套。
這兩個技巧只是工具,真正想寫出好文案,一定是基于我們對食物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比如“糖漿與油脂相遇,酥皮渾身顫栗”、“濃郁香氣層層浸透,酥皮在口腔中坍塌的剎那,甜鋒芒畢現”這兩句,就會瞬間抓住你的胃口,仿佛你就在旁邊看到酥皮顫抖、吃到了甜的鋒芒畢現。
甜中帶咸,咸不壓甜,翡翠燒賣的甜似隱若現。 高溫下,糖和豬板油充分溶解,快速滲透,水蒸氣包圍中,油糕不斷膨脹,變得愈發蓬松。此時的糖,已經消弭于無形,蹤跡縹緲。油糕呈半透明的芙蓉色,綿軟甜潤,可達驚人的64層。 白肉油脂盡出,服帖地癱軟在清甜的糯米上,只剩下又沙又糯的口感,和柔順纏綿的酣甜。 六到八成熟的雞頭米糖分含量最高,超過這個臨界點,糖轉化成淀粉,甜度和水潤的口感都會大打折扣。 雞頭米質地嬌柔,吹彈可破,樸實無華的烹飪最能襯托它的輕靈。 彈韌的口感,軟糯的溏心,粉嫩的清甜。 海膽黃富含游離氨基酸,濃郁甘甜,顆粒細膩的質地與脂肪,送上欲拒還迎食物迷人口感。
文案對于銷售的重要性已經在其他行業被充分驗證,但是餐飲行業只有很少的品牌用好了文案的杠桿作用,忽略掉這個幫助品牌實現長久營銷的低成本工具。
餐廳的本質一定是滿足顧客對美食的追求,所有的經營行為全都要服務于顧客的感知質量,想辦法在顧客心里成為“好產品”。好的餐飲文案可以對顧客的感知質量進行引導,讓你的產品在顧客認知中成為“最好的”。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尖刀文案 | 作者:西塘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