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健康中國、廣東市場監管
事件回顧
據報道,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其間共同食用了“酸湯子”后,開始出現中毒反應。
據中毒患者家屬介紹,10月5日上午,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里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
當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出現身體不適,并送往醫院搶救治療。
10月10日,經搶救無效,造成7人陸續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中毒者離世。
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此事件中,未查出劇毒類、農藥類、殺蟲劑、安定類、鼠藥類等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經檢測,在酸湯子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19日晚,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重要提示,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湯子”。
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節制作發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后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后制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發霉變質的原料,雖然通過挑選新鮮無霉變原料,勤換水能夠減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機會,但為了保證生命安全,最好的預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類食品。
廣東發布緊急預警
同時,很多人的手機也收到了這條緊急預警信息:
知識多看點
KNOWLEGE MORE
酸湯子是什么?
據了解,酸湯子,又稱湯子、馇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主食,是酵米面的一種。
酸湯子的制作方法,是把玉米磨成碴子,用涼水浸泡20天左右,碴子用手輕輕一捻就全碎了,形成了水面子。
然后經過多次清淘,過濾掉水面的酸味,和成團放在冰箱里,想吃時加些面粉調成糊狀,擠成條形下入開水中。
但是,酸湯子在發酵和存放的過程中,卻極易受到污染,期間產生的毒素,通過高溫水煮也無法將其破壞。而食用變質的酵米面,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至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
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
下面,讓我們看一組圖片以了解更多。




最后提醒大家,
食品安全切勿大意,
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覺得我們“好看”的
請點擊此處↓↓↓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