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風趣幽默也有才的老板分享的開店經驗:
今天分享這個香香早點鋪。
他和魅力女人這個店,三個月換一次人。這個早點鋪旁邊就是小學大門,對面一個很小的老小區 ,這條街是政府相關部門多一些。整條街是一個斜坡,我也在這條街,在他們下面五六百米。
我第一次關注這個店是因為我開門兩三個月來了個競爭對手,就在這里。他一開張我就派間諜過去買來吃,吃完就覺得他不是我對手,味道不是本地口味,放了孜然,我們這很少吃孜然的。晚上去瞄了瞄,看他的門頭估計熬不過三月,太丑了,感覺根本沒用心。
果然三月沒到變成了一個小吃店,我一看感覺也要完蛋,這里停車很不方便,而且店面很小,和其他店一比,沒幾個人會想進去。一個月后,變成了包子店,我覺得這個有戲,畢竟學生很多,上班族買一兩個吃也是可以的。于是去買了一個吃,我覺得他這個包子我學兩個小時可能都會做的比他好吃。果然三月沒到,變成了現在的早點鋪。這個店全天營業,中午賣涼的,我還沒去吃過。
麻辣燙那個店主要是口味不符合當地,不然是有市場的,接小孩的多數是八零九零的女的,還是好這口的。小吃店因為店小,客人來肯定要犧牲環境,減少體驗,怎么彌補呢?我覺得要么味道很好,要么有極致的性價比。我們這里有一家小吃店,有時候有小工,有時候沒有,廚房在樓上,你在樓下坐一小時都不會有人知道多了你一桌,得自己上去點餐,但是價格便宜,量很大,味道還很不錯,我們一般不去,環境實在有些糟糕,但是外賣的話,那我是要點他家的,五十和別人八十一樣多。包子鋪不用說,就輸在了那糟糕的技術。
這么多人選這里,我覺得主要是因為①是房租低,②是上班下班的人,還有接孩子放學的人會讓人感覺這里人流量很大。
隨意寫的,畢竟要做飯,不能好好想著寫,結婚后我從一個瀟灑,陽光,風流倜儻的男孩變成了一個家庭婦男,感謝老婆,對我孜孜不倦的調教。
老板是社群里不僅有才,而且很幽默的老板。上面短短的幾百字,卻凝練了很多幾個月的觀察,分析判斷和經驗總結,可謂字字千金。
文中提到一個小店生產“我覺得要么味道很好,要么有極致的性價比”,這是兩種最常見的而且有效的競爭策略。但是,仔細一想,也不全對,因為街上還有些店鋪味道既不好,也沒有性價比,為什么也可以活下來呢?這這里說說其他幾種常見的策略:
1,位置極好的店鋪。比如有些車站里的餐館,潛在消費者多,而且壟斷,憑著地利,占盡了便宜。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就這么點供應,總會有人肚子餓,供應有限,需求無限。這種店鋪是沒有動力去改善服務,產品的,也不會打折搞活動。所以,你吃過一遍發誓再也不吃的店可能一直活得很好。
類似于車站的有商場,尤其是有同業保護條款的商場,如果人氣旺,商場也有節操,是可以活得很好的。還有些封閉半封閉式的商圈,也會有類似的機會存在。
2,老板很會宣傳的店,這也包括老板有自己的流量渠道,自己的圈子,度特的資源,這種店位置不好,甚至很差,生意也可以源源不斷。我以前說過的一家咖啡館就是這樣,老板把一個位置很偏僻的二層小樓租下了了,十年租約,一般的人都會覺得老板太不會開店了,選這種沒人走的地方怎么賺錢呢。但實際上,店里的生意很好,都是他們那個圈子的人一起聊天玩樂玩牌的地方,我去過一次,一些人正在看足球,二樓的棋牌室也滿坐,我進去是格格不入啊。
我岳父幾年前也開過麻將館,就是在自家的一樓開,位置也不好,但是生意每天都很好,忙不過來,顧客來源就是他打麻將多年認識的牌友。當然,我岳父服務也好,每天車子接送顧客過來,還包飯。
3,還有一種店運營成本極低,跟房東簽合同早,或者簽訂的長期合同,中間沒有換過租客,所以房租維持在一個比較有競爭力的水平。當然,前提是遇到一個有契約精神的房東。
這里可以引申出另外一種模式,就是低租金運營模式的店,比如寫字樓店,公寓樓店,這些店鋪的租金成本都很低,顧客主要是通過地推和線上渠道引流。外賣店也是這種模式。
大家還有沒有看到其他類型的店,歡迎分享!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點擊鏈接: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學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可以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10000多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點擊: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