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承接上一篇文章的實例講解,也是講的一個店的定位問題,定位問題回答的就是“我是誰,我要成為誰”。
上篇文章里說到了“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思維模式,信念和價值觀,各種選擇自然就不一樣,設定的目標也會不一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需要特定的能力,特定的計劃和行動方案,遭遇的外部環境也不一樣”。
很多時候之所有感覺處處不如意,自己做什么都不順,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是源頭出了問題,就是在“我是什么人”這問題上發生了偏差。
一個店也一樣。
遭遇的各種困難,感覺無解,感覺迷茫,感覺難以決策,很多時候就是身為決策者的老板對一個店的定位不清晰。
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兩個例子都是今天在社群里問答環節里出現的問題,很有代表性。
案例一:
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我是做最美證件照的,我的位置在一個商圈萬達公寓的門市二樓,我附近200米以內4家競品,一家是商場店開了3年 美團單數3000單左右 特點就是時間長, 位置好找, 有2個貓挺招人喜歡, 缺點就是技術差勁 ,硬件差, 衣服服裝, 設備等等都屬于糊弄類別,剩余2家都是寫字間里,比那個還糊弄,特別低端,還有一家也是在寫字間里面,開了一年,天天刷單銷量一天漲100 一天掉50 ,我家開了4個月 銷量最低, 但是品質最高,硬件技術至少高2個級別,但是由于競爭的關系, 已經開始打了價格戰, 原來69 ,現在都是49了, 搞得不賺錢 不知道怎么樣定價。
表面上是競爭問題,是定價問題,但實際上就是店的定位發生了偏差。老板本來是希望做高端,所以自己技術好,硬件好,服裝道具好,而且不糊弄,定價也高,顯然是中高端定位。競爭的最好策略不應該打價格戰,跟低端定位的商家搶低端顧客,而是要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突出自己的高品質。
老板在競爭的時候,忘記了“我是誰”。
案例二:
老陳,我最近一直都在考慮你說的開店頂層設計的問題,我這邊一直有一個問題想不通,不知道該走什么方向?
我的顧客群里有兩類顧客:
第一,本地顧客人少,但是消費能力強,買兒童服飾一般追求品牌,年輕點的寶媽追求款式和品質。 第二,外地顧客,消費能力弱點,買東西追求質量好,便宜,款式也不能太差。 以前我是做低端品牌加盟,后來生意越來越差,原因是款式跟不上潮流,現在不做加盟,自己拿貨做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業績有所提升(目前還是掛牌),明年裝修之后沒有品牌的支撐,我怕業績下滑,沒有人信任,在這兩種顧客下,應該選擇哪種會比較好?
表面是顧客選擇的問題,但其實是一個童裝店要成為誰的問題,顧客選擇只是定位下面的一個行為而已,想通了“我要成為誰”,那顧客選擇自然就出來了。
具體選擇什么顧客其實沒人能回答的,老板要根據自己的資源,能力,門口經過的人流情況,店周邊的競爭情況,和對哪類顧客更了解等角度來確定自己的店要提供什么樣的價值,要做成一個什么樣的店,然后在根據這個定位選擇目標顧客。
案例三:
再舉一個例子。
美容院現在競爭很激烈,老板也很頭痛,她的美容院有自己的優勢,在海邊,擁有海景房,加上本身裝修的很有格調,這是其他的美容院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后來她根據自己的優勢和條件把美容院定位于“不被打擾的私人享受空間”,對于顧客的價值就是給他們一個高端的安靜的放松的空間。
然后根據這個定位,提煉了核心賣點:四層獨棟海景房,SPA期間不打擾。 同時,把“不被打擾”這個定位提升到戰略層面,通過一系列互為協同的動作支撐這個戰略,比如,技師少聊天,不推銷各種充值卡或者會員。
慢慢的,很多高端顧客就喜歡上這里了,口碑也在圈子內傳開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