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是不是物美價廉?我感覺是,包括高端品牌,甚至奢侈產品都遵循著這個物美價廉的定價原則。
是不是物美價廉,不能只看商家的成本,更要看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得到的綜合體驗。
你覺得LV包不是物美價廉,那是因為你不背LV,也就無法體會到背LV包的人時時刻刻享受著被周圍人羨慕的表情和對她的認可,盡管也許只是YY而已,但是這個過程依然享受了,而且這就是背包的人需要的啊。這個就是綜合體驗的一部分。包不僅僅是包。
服裝店也一樣,對于某些消費者來說,地攤上的20塊的T恤,也許還不如高級時裝店一套1000塊錢的衣服物美價廉。因為穿身上的感覺不一樣,別人對他們的認可也不一樣。衣服,也不僅僅是衣服。
很多老板們在判斷物美價廉的時候,更多是從商家的角度,或者說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而非從消費者綜合體驗考慮,這種情況下定的價格就不會“好”。
從產品和價格兩個維度可以把產品分成四類: 高質高價,高質低價,低質高價,低質低價。如果從消費者整體體驗來看,高質高價,高質低價和低質低價都可以被看做物美價廉。
高價是對某些產品來說不是成本的考慮,更多的是定位的需要,因為低價反而不能被特定的目標顧客群體接受,比如豪華車,高價和奢侈對于有錢人來說是身份的標簽,是一種社會認同的符號。
他們會說:這輛勞斯萊斯真是物美價廉啊。
我之前工作時接觸的沙特阿拉伯汽車經銷商(一位在沙特財富排名第17的億萬富豪)就說他2000美元的游艇很物美價廉。這不是因為他有錢才這么說,他會很認真的講述他游艇的超級安全配置和豪華配備,以及這個游艇給他帶來的社交的便利和度假享受。
土豪的世界我們不懂,那是因為我們真的不懂。
高質低價當然是物美價廉最常見的一種,很多餐飲老司機歸納成功餐飲品牌第一條原因就是:好吃不貴。比如一點點,在大部分茶飲定價都到了15-25的時候,他的大部分產品定價依然在8-15塊之間,而他的產品雖然不是最好,但是進入一流水平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它是大牌子哦,給顧客的安全感比小品牌還是強很多。品牌溢價可以折算成價格的,就是說,如果他把所有產品提高兩三塊錢,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沒這么做,這是他火爆的原因之一。
“好吃不貴” 確實是很多餐飲企業定價成功的法寶,外婆家,綠茶都是用的這種方法快速擴張。消費者很吃這一套。營銷的專業叫法叫“滲透定價策略”。滲透定價把產品的價格定得相對較低,以吸引大量顧客,提高占有率。但是如上面所說,只有一部分生意適合采用低價策略,比如顧客對價格極為敏感,而低價會刺激市場需求迅速增長。
這種方法能夠迅速打開,還可能因為規模降低成本,也會用微利阻止了競爭者進入。但是可能會讓商家利潤微薄。一點點店門都天天排隊,但其實掙錢的沒幾個的,因為毛利不高,而且運營成本也非常高。還有一個茶飲品牌叫蜜雪冰城,定價都是在4-8塊,雖然大部分份生意都很好,但是其實都在給加盟公司打工,加盟公司的策略是賺原材料差價。
低質高價是不能長久的生意,也許是一時興起的跟風生意,也許是群眾不明白真相的坑蒙拐騙,反正顧客不傻,發現了品牌就完了。這是規律,逃脫不了。
低質低價反而有生存的空間,因為有這樣的消費群體就喜歡低質的產品,因為價格低啊,所以只要東西能有用,在消費者的期望內,也是物美價廉的產品。比如我開的老東家的吉利汽車就感覺蠻好,雖然國產車進步很快,但是在世界汽車工業的格局下,國產車的整體品質確實還有一點點差距,不過沒關系,總有人需要價格不貴的代步車,這個細分市場就是國產車的機會。
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路線,看哪種更適合你。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