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不參加任何聚會,一是因為忙,二是不喝酒,酒桌上不受待見,慢慢的我心理上就抵觸聚會,特別要喝酒的場合。不過,今天除外,畢業十年,跟老同學老朋友聚了一聚,剛回來,已經一點半了。
回來看到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了一段很好的文字,感覺字字都是經過思考的,讓我忍不住讀完了。
老板是開眼鏡店的,已經開了三家店了,他在文章講述了他加入社群的原因,他之前迷茫的生活,北漂和西漂的經歷,他的頓悟和行動,還有他對于眼鏡行業的痛點分析和對于開一個小而美的眼鏡店的頂層設計。
以下是這位老板的分享:
從第一次在喜馬拉雅聽到老陳的音頻到今天已經快一個多月了,平時店里忙只是看大家聊的熱鬧,今天有時間來說說我的感受。
我是在喜馬拉雅聽到第十天才交錢入伙的,其實第一天就想交錢入伙來著,但一直強迫自己一定要先聽個差不多。不是舍不得這點錢而是怕自己陷入一個怪圈里,就好像老陳音頻里說他考中歐商學院的經歷,考前激情萬丈,交錢買了材料后就塵歸塵土歸土了。
老陳的音頻里有三個方面方面的內容讓我特感興趣
1、他的工作經歷與創業原因
2、他的開店理念
3,他的各種實操內容
沒在百度上查過老陳的簡歷,但通過聽他的音頻,知道他畢業于知名高等學府,說明他智商應該挺高,畢業后從安逸的工作,不錯的前景,到后來出來創業,看似被迫我認為實則必然,我覺得他骨子里就是為商業而生的人。
我是浙江人,年齡比他長一些,畢業于杭城一所普通高校,畢業工作三個月后,因為工作不喜歡就離開浙江開始了七年的北漂經歷,什么都不會的我無意中進入地產行業,開始做銷售別人都聽不懂我的南方普通話(群里南方的老板也許會心一笑了),日子過得好艱難,后來日子好一點了,公司籌備分公司又把我發配到了西安,開始了我十年的西漂經歷,西安是個不錯的城市,雖然空氣質量差點,但是很養人,適合我這種沒什么追求的懶人。來的第二年我就決定定居下來了。這十年間經歷了結婚,生子,生活開始變得安逸,人變得更懶,體重從140到了近180,期間工作也經歷了上班—開公司—上班的過程,一句話總結,你現在的生活好與不好都是三年前決定!
三十九歲那年,二妞三周歲了,我已經在一家民營地產公司里過了四年吃飽等死的生活,什么都不愿意動,什么都不愿意想,期間也曾經多次想出來,但家人隨便擺兩個理由就把我嚇住了,房貸要還,倆孩子還小……好吧,說到底其實還是自己的問題,不知道出來干嘛。
各位老板,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看不起自己的時候?反正我那時候內心里極度厭惡自己,討厭自己的虛偽,討厭自己的懦弱。
直到那年春節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才幫我做了決定:
“像我現在這樣的狀態如何能教育好我的孩子呢?”,一瞬間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道理想明白了,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做決定也不會有羈絆了。
2、說說老陳的開店理念,記得兩年前李總理提出了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口號,既然是萬眾創業那么就是要適合絕大數人的創業條件,所以小而美的開店理念也正好是萬眾創業的一種詮釋。
說說我的行業,我是開眼鏡店,目前在杭州濱江,下沙和拱墅開了三家。說說當初為什么會選這個項目。
眼鏡是個被冠以半醫半商的傳統行業,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原有的商業模式雖然沒有被顛覆,但是一直存在的行業痛點越發被更加理性的互聯網消費主力軍所詬病。
眼鏡行業一直有以下幾個標簽,“暴利,店大欺客,體驗差”等等。
總結起來傳統眼鏡的商業模式有四大痛點。
1、暴利,價格貴。眼鏡是個高毛利的行業,鏡架和鏡片層層代理方式加上房租人工費用,這些成本減去后基本也只剩合理的利潤了。雖然現在好多眼鏡店都號稱工廠直批,但是傳統眼鏡店的選址要求(商場中心里或繁華的市中心等)就決定了真正能把運營成本降下來的沒幾個。
2、體驗差。印象中的眼鏡店都是裝修豪華,明晃晃亮堂堂,因為客戶年齡段從10歲到60歲,所以所見之處全擺著滿滿的眼鏡,銷售人員站在柜臺里露著職業笑容看著我,我試到第三付眼鏡的時候就不好意思再讓人拿了,感覺每次口袋里不揣個千把塊錢都不好意思進眼鏡店。
3、取鏡慢。大型眼鏡店一般都是集中加工,不能做到當時取鏡,相當于客戶得來回兩趟造成不便,當然現在慢慢也有一些眼鏡店已經可以做到當時取鏡了。
4、售后服務差。不管是誰都在強調重視自家的售后服務,但是真正把客戶當回事,能及時解決客戶的情況從而讓顧客從客戶變成粉絲的不多。
以上的痛點在這個行業一直存在,但隨著80/90后成為主力消費人群后,這些痛點變得更加突出,80/90后是在互聯網中長大的,習慣網購,有自己的消費主張,喜歡品牌但不迷信品牌,有更好的消費能力,但消費更理性,尤其是眼鏡消費,他們已經不滿足大品牌的自我包裝,他們愿意通過更多的渠道得到客觀的信息。一句話,天變了,這個行業也需要一些鯰魚。
我們針對上面的痛點,做了相應的調整,差異化開店思路,做一個小而美的眼鏡店。
1、重新篩選目標客戶群,放棄孩子和老人的市場,把20–35歲的客戶作為我們的主力客群,鏡架主要以時尚款為主,因為客群被壓縮,所以產品與目標客群更加容易匹配。
2、調整經營地方,傳統眼鏡店一般都選在最繁華街道的一樓或者大型商場里面,這種選址思路就決定了房租高,人員多,運營成本高居不下。因為我們的目標人群是80/90后,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讓他們找到我們,那么對于經營場所就變得不那么挑剔了,我們把店搬到了寫字樓里,降下來的房租補貼到產品中,降低產品價格。讓客戶得到實惠。
3、每個店里都購置全套的加工設備,每個人都熟練的掌握加工技術,做到眼鏡立等可取,不用讓客戶再跑兩趟。
4、把客戶當粉絲經營,因為客戶來自于互聯網,屬于更挑剔的消費客戶,我們的售后理念是,“把售后服務當成一次銷售的機會!”可以自豪的說,在售后服務上我們完全可以甩開同行三條街。
自從高考后就沒有寫這么多的字了,可能文字不優美,邏輯也不是那么順,能力有限請見諒,但是還是逼著自己寫下來,也是向老陳那種執著的精神致敬。
拋磚引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板斧正。
以上是這位老板分享的全文,希望給各位老板啟發。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