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新茶飲的老規矩與新趨勢


    不變的是老規矩,變的就是新趨勢。

    每個行業都有著它的底層邏輯,底層邏輯下,萬變不離其宗;每個行業又都有著它的變化趨勢,變化趨勢下,時時上演著它的九變十化。

    針對茶飲行業,不變的底層邏輯是什么?變化的行業趨勢又在走向何方?《飲品報》聯合創始人/湖北省鄂州市人大代表
    吳憨子以“
    新茶飲的老規矩與新趨勢”為主題,
    透析茶飲行業的“變與不變”
    新茶飲的新趨勢

    數據看新茶飲,正在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1、新茶飲千億市場持續擴大
    相關數據顯示,2017至2021年,我國新茶飲市場收入的規模從422億元增至1400多億元,預計2021至2023年行業復合增速,高位段達20%。
    總體來說,宏觀數據層面的新茶飲市場,每年都在增長,到2021年增速降緩。
    2、新茶飲門店數37.8萬,連鎖化率36%
    大眾點評與美團呈現的數據顯示,2020年年底,飲品店的連鎖化率達到36%,遠超餐飲業15%的平均連鎖化率。
    茶飲行業的連鎖化率還會不會持續增長到60%,甚至70%?答案是不會。
    發展周期使然,大多數行業的連鎖率一旦到了30%左右后,很大概率會停滯發展。品牌認為消費者喜歡連鎖品牌,事實上,消費者喜歡的是“好”品牌。在一個復雜的市場環境里,不要夢想一個品牌、一種模式的占有率能超過30%。當下的茶飲連鎖率已經處在比較高位的階段。
    3、新茶飲的外賣發展到峰值
    三四線下沉市場零售店鋪格局的變化給新茶飲開店帶來機會;外賣平臺流量的高度集中,給新茶飲的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性,新茶飲外賣單量和GBV都持續增加。
    相關數據顯示,新茶飲每年外賣點單量增長50%,新茶飲在外賣平臺上,2019年的GMV約為160億元,2020年約240億元,預計2021年可達320億元。但隨著外賣平臺上的競爭逐步加劇,茶飲品牌平臺上可獲得的信息有限,茶飲外賣發展或將迎來峰值。
    4、新茶飲的五個挑戰和機遇
    一批70后與80后把茶飲行業做大了,如今90后與00后也在茶飲行業的路上前赴后繼。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機會,接下來,新茶飲將面對五個挑戰和機遇。
    · 新茶飲增速階段性放緩,洗牌加速。茶飲行業的增速降緩,增速降緩不代表壞事,它意味著好品牌將會發展得更快,做得不好的品牌,則會加速退出市場。在加速“凈化”的市場環境下,預計未來三年,茶飲行業或將出現幾家上市公司。直營與加盟的賽道也非常清晰。直營品牌接下來將迎來穩定的發展,加盟則隨著近兩年媒體的關注,也開始進行大幅洗牌。
    · 智慧新茶飲建設速度加快,聚焦降本增效。在直播盛行的當下,招人成為茶飲行業的一大難題。茶飲門店的主要成本結構包括租金、人工、食材物料等,當租金與食材物料無法改變時,就只能通過智慧化手段減少人工成本。
    · 茶飲行業依然存在歷史遺留的兩大極度負面認知問題:一是“奶茶是植脂末沖出來的,不健康”;二是茶飲關店率高。這兩大認知已經破圈,很多外行人都在討論這樣的話題,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 連鎖店跨區域發展壁壘問題。中國的市場很大,但中國的市場挺復雜的,每一個區域都有它的特點。當品牌在組織架構、制度、文化、培訓不到位時,合作模式單一時,或者是因知識產權無力遭遇不正當競爭時,都有可能遇到連鎖店跨區域發展壁壘問題。
    · 行業問題備受關注,爆發行業負面危機。業內的一些問題,一旦被媒體放大,就有可能變成行業危機。
    5、三個趨勢型新模式
    飲品行業出現了新的風向標,主要分為三個維度,且這三個維度均發生于深圳。
    第一個維度是做高端茶飲;第二個維度是做更多營養素新鮮食材走進茶飲產品,比如水果、涼茶、植物飲等;第三個維度是回到茶飲的源頭升級,經營原葉茶的新茶飲品牌開始打入市場。
    這三個維度都值得學習,且學習起來并不難。日本有一個大師曾提出“時光機理論”,借助“時光機理論”,一旦新模式、新趨勢在深圳把單店模型跑通,那就“直接抄”就可以。
    6、新茶飲“其他新趨勢簡報”

    · 用戶畫像:90后女性成為新茶飲消費主力軍。
    · 價格區間:11至15元,是受眾群體最多的單價區間。
    · 爆款品類:爆款品類擁有明顯的“季節性”,比如夏天的水果茶、冬天的奶茶。
    · 原料升級:消費升級不是簡單地提高價高,而是回歸到食品的本質,在食材品質方面下功夫。
    · 促銷特征:最具吸引力的促銷方式還是第二杯半價、買一送一等。
    · 茶飲店產品線擴展的品類:冰激凌、烘焙、花式咖啡、零售,其中,零售是排在最后的,與很多人的認知有所差別。
    新茶飲的老規矩
    老規矩就是無論品牌怎么做,它是不變的。
    1、新茶飲“新”在哪里
    新茶飲的“新”主要表現在五大維度:
    · 新食材
    新茶飲的食材使用更豐富、更新鮮,且往真材實料的方向發展。
    · 新口味
    新茶飲的口味也變得豐富起來。甜、澀、酸、苦與粘稠度、溫度等組合后,呈現出豐富的口味形式。
    · 新技術
    提高效率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降低成本,還是提高產品的口感、營養,都可以通過技術實現。特別是品牌的連鎖化,更需要技術作為杠桿來實現。
    · 新人類
    新茶飲的新用戶還是在年輕的00后身上。
    · 新文化傳播
    新茶飲品牌擅長通過產品、產品包裝、店內環境、營銷方式等多種形式組合來表達出品牌價值。
    2、新茶飲品牌沒有跳出“做三望五”周期
    新茶飲行業不斷有新的品牌出現,但始終沒有跳出“做三望五”的周期。
    如果是加盟品牌,品牌周期很可能在1到3年的時間;如果是直營品牌,就在三五年的時間。
    品牌要跳出這個周期,難度非常大。首先是因為消費者對茶飲的心智就是“喜新厭舊”;第二是行業發展倒逼品牌不斷創新,比如從茶+奶,到茶+奶+水果,再到2020年以后的茶+X,直至現在的茶+X的PLUS。
    3、新茶飲產品,沒有跳出“飲料”心智
    在飲料產品中,橙汁數十年如一日的暢銷,意味著在產品方面,變的是形式,但消費者的核心口味一直沒有變化。新茶飲產品,也沒有跳出飲料的心智。
    4、資本熱衷新茶飲的四個原因
    資本現在去關注新茶飲,已經有點晚了,一是因為頭部已出現,二是茶飲的利潤被逐漸壓縮。資本依然關注茶飲,有四大原因:
    一是包括喜茶、奈雪的茶、古茗等獲得融資的品牌,捧熱了茶飲市場的資本化;二是二級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非常清晰;三是茶飲產品的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成癮性,復購率高;四是整個茶飲市場的單店復制性很好,易于標準化與連鎖化。
    老規矩與新趨勢下
    新茶飲品牌的4大活法

    一個品牌的崛起,要從哪里開始?新品牌,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有四個活法:
    1、通過新茶飲底層邏輯研發新品,搶占品牌新賽道
    · 從“
    ”上搶占新品類,打造新品牌,比如氣泡水、蘇打水等
    ·從“
    ”上搶占新品類,打造新品牌,比如新式茶、老式茶、新老融合等,但創新的難度較大,因為年輕人并不太懂茶。
    · 從“
    茶配料”搶占新品類,打造過新品牌,這是當下茶飲品牌用得最多的維度,比如檸檬、椰奶、椰果料、燒仙草、脆啵啵等。
    · 從“
    茶頂花樣”搶占新品類,打造新品牌,比如奶蓋、冰激凌、奶油和酸奶等;
    · 從消費者選擇茶飲品牌“
    最關注點”搶占新品類,打造新品牌,比如口感口味、食品安全、品牌口碑、飲品品種、服務態度等。
    · 從北上廣深以上模式
    模仿到二三四線城市,
    搶占區域新品類,打造新品牌。Y-3創始人山本耀司有一句話叫,品牌成功路上并不擁擠,一直模仿就行。直接找北上廣深的一些樣板店,成功的單店模型,利用“時光機理論”抄到二、三、四線城市。
    2、通過“圍點打援”,實現從“忽悠加盟”到“忽悠融資”
    前面打品牌,只是實現了從0到1的過程,下面,需要思考怎么做好,如何盈利的問題。
    “圍點打援,以小博大”商業模式:
    茶飲行業前面20年,“忽悠”思維比較重。
    以前是忽悠加盟,但從2020年開始,加盟市場到達峰值,很多加盟公司倒閉。
    但“忽悠”在茶飲行業并消失,它換了一個“馬甲”,開始“忽悠”融資。
    “忽悠”融資需要做到幾點:
    一是創作一個信任背書的品牌故事,說給用戶聽,說給資本聽。
    二是飽合攻擊,打造樣板市場,選擇北上廣深最貴的地方,或是租金低但消費足的成都、重慶、長沙這樣的網紅城市,打造樣板,做給平臺看,做給資本看。
    三是給資本創造品類恐慌,現在的年輕人打造茶飲品牌正在用“極致”、“重構”、“市占率增長”等關鍵詞與數據,為資本帶去“恐慌感”。
    四是讓資本誤以為獨具慧眼發現了你。
    在FoodPlusHub、鯨準、《飲品報》等平臺/媒體上發表PR稿,吸引資本主動關注品牌。

    是資本找到品牌時,有標準“話術”,比如:
    “我們只選擇帶點資源的資本”,恰當的“矜持”會讓資本更看中品牌。
    資本可以讓品牌快速做大,但能不能盈利是后話。品牌的成敗,還得靠經營團隊,這才是重點。
    3、通過聚焦城市,聚合效應,實現區域品牌
    白酒市場中,大家只知道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江小白等品牌,孰不知,幾乎在每個省里面都會有一些地方品牌,它們也輕松做到十億幾十億的銷售額。
    將這種邏輯對應到茶飲市場,把一個省、一個省里面的幾座城市做好,同樣可以做到幾個億的銷售額。幾個億的銷售額就意味著利潤可以達到5000萬,而做到5000萬的利潤就可以上市了。
    做品牌,并不需要全國去躥,比如長沙的茶顏悅色,沒必要來北上深圳,把長沙、長沙周邊,或者發展到武漢,就是已經夠了。接下來,會有很多品牌選擇把一個區域做好,做透。
    4、通過“自動化設備”,提高單店盈利能力
    單店盈利是茶飲品牌的靈魂。單店不盈利就去開連鎖店,就是在忽悠資本,忽悠自己。影響單店盈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租金、食材、人工等。人工的工資沒法降,那就只能通過自動化減少人工來控制成本。所以,自動化,是茶飲品牌不得不接受的一個選擇。
    老規矩與新趨勢下

    新茶飲大品牌主要活法
    新曲線是什么?是當初把品牌打造得再好,做了幾年之后,還是會遇到困境,只有突破困境獲得新曲線才能繼續增長。
    首先分享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木屋燒烤,16年經歷了5個坑。木層燒烤老板發現品牌基本是三年一個坎,分別是在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7年。做茶飲也好,餐飲也罷,沒有永遠的贏家,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成長或是生命周期。
    第二個案例是九毛九,九毛九的“牛”不在于它的運營水平都有“牛”,而在于它參透了“天機”,通過子品牌的布局“反復成功”。當品牌做大之后,就需要布局這些關聯品牌。
    在茶飲行業,喜茶和奈雪的茶也已開始布局。
    喜茶現在的估值已經在600億以上,奈雪的茶上市了,但是,卻發現二級市場不認一級市場的估值。為此,奈雪的茶開始做新的布局,喜茶也開始講新故事了。喜茶錨定與它的品牌、產品相匹配的品牌,7月入股Seesaw精品咖啡;8月成為檸檬茶品牌“王檸”持股70%的大股東;9月向植物基品牌“野生植物YePlant”注資;10月以來,又接連對水果茶品牌“和気桃桃”、低度酒品牌WAT、高端分子果汁品牌野萃山出手,在密集式收購品牌的背后,是喜茶需要可以講得更遠的新故事。
    最后,再給大家提個醒,
    打造茶飲品牌,一是要把品牌故事講好,二是把錢融多一點,第三是把單店做好,把這些夯實之后,就可以把品牌做得很好。但是,把品牌做起來之后,也依然會面臨很多挑戰。
    做茶飲,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飲品報|  作者:飲Sir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

    ?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354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30日 17:06
    下一篇 2021年12月30日 17: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